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火会亮:话分两头(散文)
文摘
2024-11-20 09:00
宁夏
话分两头
十年前,也即
2009
年
9
月的一天,接王治平打来的电话,让我赶快到沙湖宾馆,说有事相商。口气急迫,不容推脱。治平是我的朋友,在宁夏发改委工作,擅写散文随笔,曾有作品集《路上的记忆》行世。多年前我在固原工作时,就曾与他有过交往。那时治平是泾源县旅游局局长,钟爱文字,举止儒雅,因为成功举办过一次笔会而为众多朋友称道。后来他调任自治区发改委,我到《朔方》当编辑,于银川见面,友谊又得以延续。朋友有约,自然欣然前往。走进沙湖宾馆某房间,见他与另一人在沙发上对面而坐,前方大床上打印的文稿与资料摊得横七竖八。治平告诉我,最近他接了个任务,而且还是个艰巨的任务——接某领导授意,让他近期在本单位或本系统组织几个有经验的“笔杆子”,以最快速度采写一部反映宁夏生态移民的报告文学,意在总结本单位近几年的中心工作。接到任务后,治平短时间内在本单位网罗了几个“笔杆子”,在沙湖宾馆开了一间房,一头扎进资料堆,准备分配好任务“大干一场”。但讨论了几天才发现,原来他网罗的这几个所谓“笔杆子”,皆本单位某方面的“专家”,写专业论文或汇报材料拿手,“描情状物”却有些困难。他之所以叫我来,一是为他们即将进行的这一“重大行动”把把关,顺便也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提前拟一个提纲,以作为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小标题或框架。治平知道,我之前在报社工作,虽一直经营报纸副刊,但偶尔客串记者也不是没有过。写报告文学,也算是轻车熟路。
几经讨论,提纲终于定下来了,共四大部分,八个章节。分任务时,治平稍做暗示,其他几个人便心领神会,极力邀我参加,并给我戴了许多高帽子,说如果我能直接参与进来分写一二章节,便是极好的事情。架不住朋友的撺掇,也是自己定力不够,于是犹犹豫豫答应下来,算是给自己其后数年留下了一个痛苦不堪的
“烦恼的尾巴”。
开始采访时,其他
“专家”忽然都不见了,只留下我和治平、另一个发改委的朋友,及司机宿映川,一行四人呼啦啦走进了那时还天干气燥的宁夏中部干旱带。
所谓宁夏中部干旱带,就是指宁夏中部年降水量在二百至四百毫米之间的一个区域,它地处西北内陆干旱中心,四周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沙漠、毛乌素沙地包围,其域内包括盐池、同心、海原、红寺堡等八个县市区的六十四个乡镇,人均纯收入不足一千七百元,大部分地方仍是国家和自治区级贫困县。
第一次采访便直达其核心同心县。那时同心县内移民已搞了三四年,下马关和韦州的移民村已建成了一大片,有些移民的日子已过得很有些样子了。此次采访花了将近十天时间,虽是走马观花,但也对自己即将进行的采写对象有了一个轮廓式的了解。在此期间,其他几个先前有些摇摆的人竟都悄悄宣布退出,最后只剩下我和治平两个,也算是
“孤家寡人”了。治平有些无奈,一边大骂先前那些朋友的背叛,一边就想着法子安慰我,鼓励我稍安毋躁,迎难而上,说这样不定就能写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来呢。我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本想一走了之,但一看治平那充满智慧的脑门,隐约又添数道深纹,心中不忍,于是又犹犹豫豫答应下来,算是向那个自寻烦恼的“深沟大套”又迈进了一步。
其后数月,我和治平一起搭伙去采访,我写文字,他负责拍照。虽说最初的采访缘由让人无奈,也让人不愿再提,但一进入现场,声势浩大的移民场景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们。我们坐着发改委特派的一辆车子,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从一个移民点到另一个移民点,马不停蹄,席不暇暖,而所采访的对象
——那些日夜奋战在移民一线的县领导、乡镇长、移民干部、普通群众,他们独特的经历与让人血脉偾张的移民故事不止一次感动着我们,也鞭策着我们。从当年凉风习习的深秋,到隔年春暖花开,我们先后四次深入宁夏中部干旱带腹地,边走边看边问,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年之久时间,算是磕磕绊绊完成了最初设想中的全部采访。
闭门谢客,三个月后拿出初稿,定名为《大搬迁》。送审,修改,再送审,再修改,最后又花了数十天时间进行补充和润色,一直忙到隔年年底,书稿终于定了下来。九万字左右,近百张图片。洗了个澡,喝一场酒,算是与这件事做了个较为彻底的告别。
接下来便坐等书稿成书。
书稿一放数年,再无人问津。但书稿中的一切却愈来愈清晰、鲜明,就像经年的画张一样,时间越久,就越显现出其独特而又动人的样态来。不久,我就将原先的文稿打乱,用呈现原始风貌的形式将它改成一篇类似于
“移民笔记”的长篇纪实文稿,并命名为《边走边看》(其实它还可以叫作《边走边听》),以期得到哪家“慧眼识珠”的出版社的“宠幸”。在它的正文前,我还特意做了一篇类似于介绍性质的小文章,对书稿做了如下几点说明:
一、对官员的称谓前没有加
“原”,也没有标注他们后来的去向,原因是从这次采访后,我基本与他们再未联系。
二、对一些官员的采访,文字有些枯燥,甚至还有些宣传或说教的味道,但为了了解此次移民自上而下的全貌,我还是决定将他们保留下来。我觉得,对于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而言,伤筋动骨的并不仅仅是百姓,政府高层亦如此。
三、罗列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看上去有些呆板、乏味,但这些数字却非常有力、管用,如果认真琢磨,它或许胜过无关痛痒的千言万语。
四、对个别
“移民达人”的采访,似乎有替“先进人物”作传的嫌疑。一位朋友看了我的笔记说,你这个有点不全面,不深入,据我了解,
xxx
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说的
xxx
,即是一位
“移民达人”。他告诉我,当地许多人对
xxx
不感冒,有看法,说这个人并不像官方或媒体上宣传的那样好,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瑕疵。当时我有些犹豫,要不要保留这一段采访?要不要写这个人?后来我说服了自己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采访基本属于走马观花,类似于印象记之类,而且相对于整个“大事件”来说,作为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点影子,或一朵浪花。我忠实于我当时的采访——不管此人之前如何,但在当时如火如荼的生态移民工作中,他还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
五、所有的文字都是根据当年的采访笔记整理出来的,故时间、背景亦是当年。如果有兴趣读它,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篇普通的散记、印象记,抑或是一部亲历式的移民野史,但你切不可将它视为一篇移相变种的报告文学。我发誓,它现在的样子,已与先前的所谓报告文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
话分两头。
就在我为这篇难以面世的文稿苦苦煎熬时,远在中卫的段鹏举也正为一个谋划多年的写作命题苦恼着,这个命题便是万众瞩目的宁夏百万大移民。
段鹏举,宁夏海原人,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从事新闻编采工作三十余年。在《固原日报》时,我有幸与他同事,是他的下属也是朋友,我们的许多想法会不谋而合。在此期间,他曾多次策划并实施对报纸的扩版改版,为报纸留下了许多好栏目和为人称道的好口碑。调到中卫后,先任《中卫日报》总编辑,后升任新闻中心书记、主任,据说现在各种荣誉与头衔能罗列一大串。
因为一直坚持在新闻一线工作,很多年前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作为脱贫富民的一大举措,生态移民将是宁夏脱贫攻坚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他在报纸与广播、电视设栏目、辟专栏,并自觉搜集与此相关的资料与素材。
2010
年左右,他与同在报社工作的青年作家孙艳蓉联手开始采访,由于是自费采访,他们工作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五年后,也即
2015
年,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部历经了许多波折的书稿,这时他们听说我采写过宁夏中部干旱带移民,便打来电话,让提供些原始资料,以期对他们的作品有所补益。我以实情相告,并将自己的全部书稿毫无保留地相送。翻阅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我们书稿中所写的内容不但与他们的书稿相得益彰,且采访时间、顺序几乎互为补充与延续,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于是他们把两部书稿敲碎、打乱,然后像和面一样重新揉在一起,这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搬迁》(承蒙二位抬爱,新书稿仍沿用了我们原先的书名)。《大搬迁》脱稿后,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定第三届
“宁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这部书稿以其“丰富的视角、视野与扎实的书写”赢得了评委们一致的肯定,最终被确定为该项目中唯一一部报告文学。但遗憾的是,这部书稿因为这个项目的不了了之而最终仍未面世。
书稿一放又是三年。
2019
年
5
月,孙艳蓉打来电话说,《大搬迁》终于有着落了,为了迎接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卫市作为
“节日献礼”决定出版这本书。
我听后非常高兴,但愿这次是真的
——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作为比较全面地反映宁夏百万大移民的一本书,但愿《大搬迁》能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参与到这项伟大工程最后的大合唱中。
(本文系长篇报告文学《大搬迁》后记)
原载《朔方》2024年第11期
编辑 | 蜗 牛
审核 | 望 萱
微信号| shuo fang wen xue
朔方文学
《朔方》文学月刊——力举作家,力推作品,坚守纯正、质朴、典雅、安静的文学品格!
最新文章
朔方访谈||阿舍 许艺:认出人世间的希望之光
朔方档案||白亮:《朔方》与“二张一戈”
朔方文讯||杨军民作品被《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
朔方诗歌||姚辉:星辰与孤松(组诗)
朔方散文||叶梓:古琴的城邦
朔方专栏||杨森君:一个人的图书馆
朔方新锐||何田田:美人简史(短篇小说)+创作手记
朔方文讯||毕亮作品入选《被时间镀亮:〈散文海外版〉2024年精品集》
朔方小说||王方晨:马克·吐温中奖实录
朔方小说||统万城版最后一个匈奴(上)
朔方小说||统万城版最后一个匈奴(下)
《朔方》2025年第1期目录
《朔方》2024年总目录
朔方诗歌||高鹏程:沙之书(组诗)
朔方纪实||郑文著:九曲安澜中山桥“跨越”六盘山
朔方专栏||赵炳鑫:“黑白中世纪”与“窗框效应”
朔方新锐||卢三鑫:乡居一日(组诗)+创作手记
“寰九杯•《朔方》(2022—2023)优秀作品扶持项目”入选作品揭晓
朔方文讯||徐学作品被收入《中国诗歌地图·2023》
朔方小说||田华:洪福其人
朔方小说||杨军民:爱情时代
《朔方》2024年第12期目录
朔方评论||张学东长篇小说《西北往事三部曲》研讨会纪要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牛学智: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究竟何为?(评论)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赵炳鑫:对两部小说的再读(评论)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单永珍:向大地取暖(组诗)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高鹏程:乡愁的器皿(组诗)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陈浪:还乡是一种血缘的召唤(组诗)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李爱莲:月亮山(组诗)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樊文举:萧关古道(组诗)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史静波:三营行记(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闫宝珍:时光邮差与重阳之约(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单小花:杏儿(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杨秀琴:桃花那个红(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安学斌:北山记(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马佩仪:阿花(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赵炳庭:行走在西子湖畔(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刘汉斌:执灯的人(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柳客行:警营体验记(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李兴民:写在杨河村的长短句(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火会亮:话分两头(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古原:从固原到银川(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火仲舫:父亲的“总将”(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郭文斌:西吉文学三题(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马金莲:十载重阳结盟情(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屈文焜:“宅兹中国”,攸关固原(散文)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柯万昌:父亲(短篇小说)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王对平:名人(短篇小说)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李义:让风吹吹他的手(短篇小说)
西吉作家作品特辑||袁志学:影子(短篇小说)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