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赛力斯集团发的一个声明,说自己没有涉足机器人业务,对,就是那个汽车业务亏损多年,今年凭借问界火爆刚刚扭亏为盈的赛力斯:近日,网上流传关于“赛力斯将开展人形机器人业务”的相关信息,对此,公司特别声明如下:1、赛力斯没有计划召开“人形机器人技术论坛”等会议,网上流传的相关截图信息亦不实。2、赛力斯没有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有关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合作。3、作为技术科技型汽车企业,公司将持续锚定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和研发。近期赛力斯股票上涨不少,机器人概念股也是大幅度走强,于是,“无所不能”的大A股民就编些“赛力斯将开展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信息广泛传播,逼得赛力斯集团不得不出一个声明来辟谣。虽然说赛力斯辟了谣,但大A机器人概念股是的确存在的,而且这段时间还比较强势,于是才有了无所不能的股民想给赛力斯强加一个“机器人概念”。但大A的机器人概念股,主要还是以工业机器人,运维机器人为主,面向汽车,冶金,化工,港口,轨道交通等行业,大多数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本文想说的人形机器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赛道。人形机器人也可以称为仿生人,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robot)尤其特指具有和人类相似肌体的种类。人形机器人成为创业热点之前,在科幻领域早已存在多年,一直是科幻领域主要角色,常见于电影、电视、漫画、小说,最著名的是施瓦辛格领衔主演的《未来战士》,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是绝对的主角。2024年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展会上, 27款功能各异的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争奇斗艳”,它们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灵活敏捷,成为展会上当仁不让的“人气王”。2024年10月11日,特斯拉举办了一个“WE,ROBOT”的活动,在这场吸引了全球无数媒体的直播中,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关注,我们不仅能看到在特斯拉 Optimus 现场人群中穿梭,还随着音乐舞动烘托氛围,甚至还能充当调酒师为现场人员调制鸡尾酒。马斯克直言不讳地表示:Optimus几乎能完成你能想到的任何任务,从遛狗到看护儿童,甚至端茶倒水,这些场景虽然在短期内仍然停留在概念中,但其背后的潜力是巨大的。马斯克在活动中还透露,Optimus 预计将在 2026 年开始量产,成本将在 2 万至 3 万美元之间,但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 1 万美元左右,将售价控制在 2 万到 3 万美元之间。马斯克认为,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人形机器人将支撑特斯拉成为一家价值25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届时全球至少会有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全球总人口。我们国家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非常重视,工信部在2023年10月份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内容非常完整,从发展目标到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从拓展应用场景到培育营造产业生态,从支撑到保障,考虑得非常细。虽然展会很火爆,特斯拉展示也很成功,中国的产业政策也非常给力,但我个人短期内还是不看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这个短期并不是真正短期,而是超过10年的短期,不看好的对象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创业公司,不包括已经有成熟主业并对人形机器人做少量投资的成熟经营企业。不看好的原因也不复杂,既有从应用场景到成本及经济性的理由,也有波士顿动力这个机器人龙头企业在十多年被转卖三次的实际先例。首先呢,人形机器人只是机器人的方向之一,而机器人的属性首先是机器,机器是人生产出来用以代替人劳动的一个工具,
那么劳动是要分场景的,分了场景就会有适应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比如,现在宾馆给房间送东西的机器人应用比较多,打电话叫前台送两瓶水,送一副牌,很多宾馆都已经不用服务员送了,都是用机器人送,这个机器人能准确找到房间,到门口之后房间电话会响,然后开门,机器人就会打开放东西的盒子,客人直接拿走就可以了。送东西的机器人一般是圆筒形,有语音,部分可以简单对话,有放东西的空间,这是为了送东西特地设计的,一般这个空间不会很大,比如,肯定不能送行李箱,这就是场景适应性设计。传菜机器人
如果是餐厅的传菜机器人,肯定不会用圆筒形设计,因为要有放菜的空间,并且放菜的空间还会有几层,没有盖子。目前用传菜机器人的餐厅还不是很多,火锅店多一点,一般炒菜的餐厅还没怎么见过,个人估计是因为菜是热的,也可能有汤,机器人传菜是有风险的,有碰撞的风险,有客人自行端菜被烫的风险。这个风险可能会规避,但需要时间,需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如果是管理仓库的机器人,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管理的物品准确送到存储位置,或者从存储位置送到需要者的面前,这就需要机器人既有拿举几百公斤的能力,还要有带着这几百公斤移动一段距离的能力,这个要求与传菜机器人是完全不同的。人还需要经过不同的培训才能适应不同的岗位,因此才有我们说熟悉的360行,有木工也有泥工,有司机也有装卸工,有老师也有运动员,有程序员也有销售,总之,行业很多,技能也很多,有要求体力的,有要求技能的。不同岗位要去培训不同的人,是因为只有人可用,但机器人是人设计的,功能和形态肯定会更适应工作场景,在特定机器人诞生之初就是定好的,与人必须培训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其次,手和脚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特征,没有手和脚,就不能称为人形,就像狮身人面像,虽然有人的面孔,但名字还是叫狮身人面像。脸虽然是人形机器人的特征之一,但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脸部只是尽量做得像脸而已,可以布置传感器,但传感器并不是一定要部署在脸上,只是现在人形机器人脸部的空间没有其他作用,部署传感器正好。虽然手和脚是人形机器关键特征,但产业界对如何做还有很多不同意见。双足派认为,机器人只有具备了人形双腿,才能实现弯腰捡东西的操作,适应人类的工业、家庭、商业活动。另一批公司则认为,哪怕是双腿设计也无法实现全场景的操作,轮式方案能让人形机器人更快切入细分场景,率先落地。其实,双足是一个不稳定的基座和结构,人类为了直立行走,全身的骨头和肌肉做了相应的进化,即便进化了几百万年,还是有因为脊柱从横梁变立柱带来的颈椎问题和腰间盘问题。对人形机器人来说,因为双足这个不稳定基座,需要耗费不少硬件和软件资源保持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更别说双足在负重方面比轮式或四足差得远,因为重负的重心更难把握。双手的争议比双足要小一些,主要是成本和技能的平衡,到底是要三个指节灵活还是两个指节灵活,到底是要五个手指还是只要3个手指,因为人的手指大多数场景也只要2个,3个手指已经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场景。人生来就是五指没得选,但对设计者来说,人形机器人到底用几个手指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第三,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人学会了使用工具,要抬升重物可以用千斤顶,也可以根据场景选择葫芦吊。那么做了一个完美的人形机器人,能跑,能跳,能翻身,然后呢?干什么用?是再配上一个工具,比如将需要照顾的病人抱到轮椅上再推出去,像腾讯放出的机器人那样?能跑,能跳,能翻身成为产业追求方向之后,关节和自由度就成为了业内厂家产品的重要规格之一:但这个指标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不是实际使用场景的规格,还是上面那句话,能跑,能跳,能翻身,然后呢?最后,产业规律已经充分证明,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专用的一定比通用的便宜,通用的一定比专用的贵,因为在有一些规格在其他场景是完全浪费的。比如,照顾一个病人的需求可能有很多,带病人出去晒太阳,可以用人形机器人推一个普通轮椅,也可以在现在电动轮椅基础上加一个智能模块,成本谁高谁低?如果把一个人形机器人用在仓库,是人形机器人坐在普通叉车上控制,还是一个人形机器人遥控一个叉车,抑或在一个叉车上加上智能模块?机器人互动
对这几种场景来说,可能都只用到了人形机器人其中一部分功能,那么,对这个场景来说,其他的配置都是浪费的,都是高成本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总之,场景,规格及成本,是笔者短期内完全不看好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原因。宇树科技是国内比较有名的机器人公司之一,创始人王兴兴也认为人形机器人没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泛化性,商业价值不大,技术进化的路线也没有明确。不仅如此,波士顿动力作为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的领先公司,产品越来越强,越来越领先,但转卖几次的价格越卖越便宜也证明了目前的产业前景还不太明朗。波士顿动力一直就是一个机器人网红公司,早在2005年,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就火遍全球,这个机器狗凭借超强的“抗揍”能力吸粉无数,做出这条狗的波士顿动力,在当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实力相当强悍。
波士顿动力的原身是麻省理工的实验室,其创始人是学校教授,专门研究机器人,1992年,波士顿动力开业时主要是为美国陆军研究并提供机器人。由于名声在外,波士顿动力成立之后吸引了机器人领域众多顶尖人才,再加上军方的资金支持,波士顿动力机器狗迭代非常快,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首代网红明星。
2013年,人形机器人Atlas诞生,成为新一代热度更高的网红,它最火的一段表演是在室内跑酷,能做很多高难度体操动作,后空翻轻轻松松,也可以完成正常人都做不到空中转体180度。Atlas不但带火了波士顿动力,更大的作用是真正带动了产业投资的风潮,众多公司开始投入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虽然产品和技术离波士顿动力还有点差距。虽然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都是最热的,技术水准也是最高的,但波士顿动力却在短短10年里面被转卖了3次,起始于军方投入减少,波士顿动力必须要自寻活路。2014年,波士顿动力被谷歌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7年6月,谷歌以10亿美元的价格把波士顿动力卖给了软银;2020年,韩国现代以9.2亿美元的价格接盘波士顿动力。波士顿动力的产品离美军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其高昂的研发投入令豪横的美国军方都有些吃不消,于是就插标卖给了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的谷歌,谷歌收购之后很快发现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商用,于是,三年之后卖给了软银。软银也曾尝试将公司产品产业化,先是卖了一批机器狗Spot给纽约警察局,让它去执行一些危险工作,比如搜救人质和危险品;又卖了一些Spot给挪威石油公司Aker,用于巡视旗下石油钻井平台。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过高的价格和维修费使得Spot销量惨淡,软银入不敷出,于是,软银就将波士顿动力降价卖给了现代。波士顿动力对自身也有清晰的认识,其创始人很早便表示:公司以前是、现在是,并长期是一家烧钱的公司。波士顿动力创始人自己也非常不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他认为,工业机器人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商业化,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一种生产力”,也就是说无法实现“机器”的属性。总之,人形机器人很热,在中国是非常热,2019年-2023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案例从2019年的37起增长至2023年的103起,投资金额从19.83亿元增长至97.39亿元,成为为数不多的产业创投热点之一。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在此大潮之下也创立一个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并且智元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之一。我看过稚晖君好几个天才作品,印象最深的是自动驾驶自行车。稚晖君是一个优秀工程师,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天才工程师,但天才是否能在短时间里扭转和改变一个产业的大势还是要打个问号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看好,至于结果嘛,可以拭目以待。当然,笔者不看好的是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可能要比人形机器人好得多,产业可能也会更早一点实现商业闭环,最实际的例子,用机器狗做导盲犬,肯定比全国只有100多只,但每年都上新闻热点的真正导盲犬好得多,因为导盲犬的价格也要几十万,还只能导固定路线,导盲犬上地铁是百分百的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