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时常能感受到当下家长们心中的纠结。
一方面,大家对“国际化教育”保持着心向往之,相比体制内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松弛平等的环境中成长,有时间发展兴趣、探索自我。
另一方面,外教流失是这两年国际化学校蒙上的一层阴影,部分有能力的家庭提前出国或准备提前出国。在网上的各色评论中,国际教育开始“变味”了,例如——
学校里华人面孔变多
同学间都说中文,英文氛围薄弱
越来越以“出成绩”为导向
师资质量下降,外教不够负责
……
不过这真的是当下国际教育的全貌吗?自然不是。对于依然想走国际教育赛道的家长来说,如何获得高质量信息,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解法呢?
《菁kids择校指南》收录上海主流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信息,帮助家长们梳理择校思路。
11月2日-3日,报名参加菁kids择校展的家长能获取一本纸质版《择校指南》、30分钟择校咨询,以及加入意向学校的专属群。
加小助手发送“择校展”了解更多
“国际化”与“性价比”,如何抉择?
从狭义来说,国际学校一般指针对外籍招生的学校,其中又细分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办国际部、民办国际部。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自不用多说,国际课程、外方管理、高比例外教、多国籍群体,都一度保证了学生能在校内获得的教学体验。
在“国际化”的大帽子下,这些学校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路线。
SAS和Concordia是美式国际学校的代表,后者虽然名气没有前者那么响亮,但无论是最终的升学成绩还是家长间的口碑,都不见逊色。
德威长年稳居英式国际学校的第一梯队,无论是浦东校区还是浦西校区,IB均分在全国国际学校中都是数一数二,可见学校在学术层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国际放养式”。
耀中是90年代最早在上海成立的国际学校之一,来自中国香港的基因使得它成为最重视“双语双文化”的外籍学校。如果大家有刷到过陈小春儿子Jasper的视频,也可以直观感受到双语流畅的切换。
此外,德国学校、法国学校、新加坡学校一直比较小而美且低调,不过随着这两年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些还没想好是否去英美的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它们。
一直以来,外籍学校都是最具国际教育氛围的,不过在实际层面,确实需要家长钱包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中学前的教育往往与想紧抓学术的家长预期不符。
因此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将目光投向国际部。
例如复旦附中国际部,76,000元/年的学费非常具有性价比,每年招生40人左右,保持小而美。
协和去年起新托管双语培明学校,境外班12,000元/学年,并且与协和集团的高中保持着多样化的升学通道。
不过,公办国际部往往由中方团队管理,在教育文化上带有公办色彩,与向往纯国际化氛围的家长期望会有比较大的偏离。
民办国际部比公办国际部更加稀少,明年起家长们又能多一个选择——世外小学国际部。招生范围从徐汇扩大到全市,招生方式从摇号变为自主招生式的择优录取,学费预估6.5万/学期。
作为新校,世外国际部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菁kids 11月2日-3日的择校展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世外小学国际部的老师,活动期间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
菁kids择校展
11月2日
外籍学校/国际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世外小学国际部
协和双语培明学校境外班
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法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双语水深?校外资源要付出多少?
对于双语学校来说,面临环境变化、师资稳定性、保持国际化氛围的种种挑战下,更迫切于走出自己的特色。
同时,家长也少不了纠结。进了升学成果漂亮的名校的家长可能逐渐感受到吃力;进了“快乐教育”学校的家长又可能逐渐担心孩子的学习在出校门后毫无竞争力。
名校情结不时冒头,在鸡与不鸡之间仰卧起坐。是否摇号?如何在前期筛选出适合的学校?所谓“头部学校”是一种滤镜么?
进了学校后才知道,成绩是靠补出来的?工夫都在课外?
身边的同学在假期去国外、去参加各种项目与竞赛?
如果从双语学校转回体制内的学校,孩子能跟得上,会不适应么?
传说中很鸡的学校,真的压力那么大,孩子会很累么?
身边有同学低龄留学去国外,我也要跟上么?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填补信息差,11月3日的双语场中,不仅有学校招生老师还有多位家长前来分享。
家长们能获取的不仅是学校方面的一手信息,还有过来人们所拥有的就读体验、教育心得与方法、规划思路,希望能帮助大家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菁kids择校展
11月3日
双语学校
上海德闳学校
上海康德学校
上海协和浦东双语学校
上海协和双语尚音学校
从徐汇世外到上外附中(家长分享)
平和学校(家长分享)
从星河湾到美初(家长分享)
11月2日-3日 菁kids择校展
扫码添加小助手
发送“择校展”获取报名链接
↓↓↓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点击在看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