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去的名校,他却想把娃转出来……

企业   2024-10-22 14:18   上海  

AD


前几天,一个爸爸来问我转学的事。他家娃在一所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去的名校,二年级,但是他想把孩子转出来,因为“想给小朋友宽松快乐的教育”


好吧,看来就算是幼升小足够幸运地摇进了梦校,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一劳永逸了。一方面佩服这位爸爸的魄力,能真正关注到学校跟孩子是不是匹配,发现不合适愿意及时去调整;另一方面,越发觉得,择校还是得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别人家的好学校”不见得就适合你的娃


文 | Christine   图 | Unsplash



择校,确实是一件需要一个家庭用几年时间不断努力和调整的事情,因为很多影响因素都是动态的,包括孩子的发展、师资的变动、家长认知的发展等等


所以菁kids今年的择校展论坛,我又来了,既想听听同频家长的择校观、教育观;也豁出去了,跟大家讲讲我作为普妈在娃兴趣特长培养上走过的弯路。


我女儿今年读双语学校三年级,那就先来聊一下幼升小的择校。


01

如何判断孩子适合哪种风格的学校?



说到择校,多数家长在选择小学时都渴望把孩子送入名校、强校,毕竟如果能选择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不仅能省了小升初择校的烦恼,如果该校有自己的高中,还能在考高中时有一定优势。


世外(1993年建校)和平和(1996年建校)堪称魔都老牌双语学校中的“双子星”,加上有着百年名校上中基因的星河湾,年年都是择校大热门。高中毕业生的耀眼升学成绩对家长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小学节奏最快的要数星河湾和同为上中系的杭州湾,被公认为家长和娃都很抗压,也肯自鸡,更加注重学术成绩,在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中也有较高追求。


平和从校长到老师都提倡让孩子自然成长,提倡启发式教育、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喜欢各种运动的孩子,在平和会是闪亮的明星。小学针对知识性的内容没有大量作业,对孩子来说比较好适应。


世外的英文教学很有特色,一二年级被认为风格有点偏体制内,特别重注发音,口语和书面各占成绩的一半,有机构传言世外的学生一听就能听出来。此外,世外的PBL项目化教学搞得也比较好,注重培养孩子跨学科研究学习能力。


除了这三所人气学校,2000年以后建校的一批双语学校也非常努力,不仅在课程体系上不断优化,还为孩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比如分层教学、艺术、体育等特色项目,有些还贴心地为在校生家长提供教育规划指导。


近年还有几所被政府购买学位的学校,学费相比学校提供的软硬件,真的很具性价比了。有些双职工父母都忙于打拼事业,也可以多了解一下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孩子周一到周五有学校老师悉心照顾,家长也会放心不少。


我们了解了不同学校的特点后,就需要重点考虑孩子更适合哪种类型,以及家长能否给予相应的支持?


作为过来人,想说:孩子真的不是因为还小,就可塑到能适应任何学校的。既然我们都择校了,不如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学校,而不是强迫孩子去适应学校。


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和预判孩子能否适应呢?先尝试列几个自查的问题,详情可以论坛见面聊:


1. 孩子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2. 孩子精力是否旺盛?身体状况如何?


3. 孩子“学习时”专注力如何?专注力的质量和时长都在考虑之列。


4. 孩子有哪些兴趣爱好?是否匹配要选择的学校的特色?


5. 孩子更喜欢听觉式学习还是视觉式还是动手制作式?


无需对以上问题焦虑,学习如一场马拉松,起点的名次并不决定终局,我们自查只是为了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尽量选择更加合适的教育环境,这是择校的本质。


02

家长的好心态才是孩子的底气,择校不是



处于择校期的家长往往比较焦虑,这一点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坏消息是:择校成功了,也只是暂时缓解焦虑;好消息是:择校不成也没必要焦虑,因为说到底学校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还有些个性化教育需要匹配家庭和校外资源。


当然,要做到好心态没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才需要交流,聊聊那些让我们焦虑的问题,探讨一下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我们家长自认为找到了最好的教育资源:钢琴老师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游泳教练十几岁就是国家健将级运动员了、家教老师是顶级985毕业……


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有什么理由学不好?


但从概率上来讲,孩子大概率还是样样稀松,毕竟想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都是小概率事件,这本来是个客观的概率问题。落在自己娃身上,就成了孩子的态度问题?


其实是我们的心态问题。少子化时代,每个家庭都难免对孩子报有高期待,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关心则乱”


如何调整心态呢?

方法之一是以终为始,可以多看看已经长大的孩子们,聊聊他们对父母的感受、聊聊这些大孩子的父母对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我特地采访了11月3日会出席家长圆桌的牛爸刘凡,他的儿子从世外考入上外初中部。我请他帮忙问他儿子一个问题: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最大的帮助有哪些?


他儿子的答案是:


1. 爸爸妈妈一直支持我打球,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仍然给我充足的打球时间,并且陪我去外地参加客场比赛。


2. 寒暑假会带我去旅游,到处走。


3. 没有因为别的孩子在学什么什么,就要求我学什么什么。


这个答案也许高年级家长更能体味其中深意吧。


刘爸说:对于择校顺利的孩子来说,可能初中名次比小学差一点是正常的,在暂时或者一直不处于领先地位时,家长要不要为了提升成绩过度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兴趣爱好,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定力


11月3日的家长圆桌上,期待能跟大家有更充分的沟通交流,让择校之路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更加坚定而从容。


 11月2日、3日

菁kids国际赛道精品择校展 

我们围绕择校、家庭教育进行

分享讨论



家长圆桌一:我的择校经

 14:30 - 15:15 


怎么选择一所与孩子特质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校?孩子是主体,每个孩子不一样,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我家的。

 

把孩子送进学校并不会从此万事大吉,家校沟通也有很多门道,找对方向能形成合力,找不准就只会各种拉扯。

 

有好几个朋友送孩子去英国美国低龄留学了,是初高中就出去还是大学再出去?该怎么从长计议?

……



家长圆桌二:学校之外

 15:30 - 16:00 


孩子教育光靠学校不够,再小班教学也抵不上家庭的个性化支持,既然对孩子有期许,这些计划、目标平时怎么落地

 

都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怎么与志同道合的家庭一起抱团

 

兴趣班怎么选?升学规划该怎么做?

……



11月2日

外籍学校场嘉宾



嘉宾一:Sandy Gu


儿子就读于Concordia协和国际9年级

注重全人教育,选校时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看中学校的教育理念。体育老师曾经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我们希望孩子参加体育比赛,不是为了拿奖牌,而是对运动本身葆有持久的热爱。



嘉宾二:蒋颖


德国学校中学部家委会主席

育有一双儿女,分别读12年级和5年级

70年代生人,在传统家庭和中式教育体系里成长。2000年赴德,攻读经济学硕士。德企首席代表。


上海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学部家委会主席。建立并管理学校第一个中国背景家庭的微信群,促进了家校沟通交流。


三年前,创办学校家长中、英、德三语系列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德式教育、青春期亲子关系、多语言学习等多方面。习油画、舞蹈。


更多嘉宾持续更新中……

11月3日

双语学校场嘉宾



嘉宾一:刘凡


儿子先后就读于:浦东知名字母园、徐汇世外双语班、上外附中双语班

80后工科男,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沪20年,工程建设领域工作10年后转入口腔医疗行业至今。


家有独子7年级在读,作为一名定居上海的成都人,一直致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和慵懒悠闲的基因中寻找育儿的平衡。为了支持和陪伴从小打橄榄球的儿子,自己也成为了CNFL冠军球队的一员



嘉宾二:葛慧敏


儿子的教育路线:国际幼儿园→协和系双语学校、星河湾双语→美初

80后,15年+外资药企背景,2019年转型金融寿险事业至今,目前拥有自己的团队。同时协助沪上知名法语培训机构创建浦东校区。2020年开始学习身心灵系统课程,是西塔疗愈导师、系统排列师,尤其关注亲子关系和女性成长。



嘉宾三:Christine


女儿三年级,从新加坡系双语幼儿园毕业后,摇号进入一梯队双语学校

80后,曾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现担任班级家委会主席,出于职业惯性,喜欢信息收集与分析,当年也曾面临摇号or 就读对口一梯队公立小学的纠结;也曾苦想Plan B。


更多嘉宾持续更新中……


择校是第一步,入读以后体验如何?也可以线下当面询问喔。



如何参加?


01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菁小沪为好友,发送关键词“择校展”

02




收到报名链接,选择想参加的场次、填写意向深入了解的学校(若没有可写暂无)

03




付款,完成报名后,请截图保存,以备现场核验。



报名择校展后,即可获得三重福利:

纸质版择校指南

方便大家翻阅、标记、比对。


意向学校专属小群

入群的家长能第一时间获得学校活动信息;优先受邀约去参加开放日/家庭日/升学指导讲座等,观摩演出及体育赛事,全方位了解心仪学校的教育资源。


一对一择校咨询(30分钟)

凭展会现场签到记录向菁小沪预约,有效期为2024年11月4日至2025年4月30日,基本上贯穿这个择校季了。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点击在看立即分享

菁kids上海
上海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的中文平台。www.jingkids.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