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又有奶又有茶,怎么不算是健康饮品呢?”
这句话常常在青少年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安慰自己喝奶茶的借口。
邻居家的孩子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手捧不同品牌的奶茶,她说同学们都喜欢打卡新开的奶茶店,如果没喝上,就很难在班上找到共同话题。
根据调查, 青少年群体在奶茶消费中占据了58%的比例。 对他们来说,奶茶不仅是饮品,而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面对年轻一代对奶茶的爱越来越狂热,我们不禁思考:
在享受这份甜蜜的同时,年轻人是否真的意识到潜藏在背后的健康风险? 在他们心中,奶茶究竟是治愈压力的“良药”,还是潜藏的“陷阱”?
隐蔽的“奶茶杀手” 我们都知道,喝奶茶容易长胖,但是只是长胖那么简单吗? 最近,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情感障碍杂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一篇题为《新型成瘾:年轻人奶茶消费的新兴危害性成瘾问题》New form of addiction: An emerging hazardous addiction problem of milk tea among youths的论文,揭示了奶茶对各种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研究表明奶茶不仅容易让人成瘾,还与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相关。 研究团队对来自北京的5281名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横断面调查,参与者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6岁。 结果显示,近77%的参与者每月饮用至少6-11杯奶茶,高达46.3%的大学生每周至少喝一次奶茶,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每月喝2-3次奶茶,还有5.4%的人每周饮用4次及以上。 这表明,奶茶消费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常态,甚至很多年轻人已经是“重度”奶茶爱好者。 研究人员推测,女性更喜欢甜食,因而更容易上瘾。食用甜食,也是应对压力和改善其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年轻人处于寻求冒险和新奇的青春期,可能更容易被各式各样新潮的奶茶所吸引。 更一步的研究发现, 奶茶成瘾与孤独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呈正相关。 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研究发现,奶茶成瘾与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的风险分别占26%、22%和4%。 奶茶成瘾程度越高,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的风险也越大。 研究人员认为,奶茶的摄入在孤独、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介导作用。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系统,它可以通过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让我们在某些事情中感到快乐。 当我们得到满足后,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元被激活,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并渴望再次体验这种快感。 甜食、奶茶等美味可口的食物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奖赏系统,增加多巴胺释放,给予我们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引发对美食的成瘾。 这就是为什么喝奶茶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常常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来一杯。 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大脑中的奖赏系统极其敏感。 这种敏感性使青少年对刺激有强烈的追求动力,同时由于风险评估能力不足,他们常常表现出爱冒险和莽撞的行为,做事不计后果。 这实际上是大脑被“多巴胺劫持”的结果。当他们看到奶茶时,预期的奖赏会促使多巴胺分泌,从而引发强烈的渴望,驱动他们想要饮用。 因此,看到奶茶时,奖赏系统会迅速反应,而对于长期饮用奶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却往往毫不在意。 这种心理机制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对奶茶产生依赖,毫无顾忌地投入其中。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能够让人感到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和思维活跃。 随着喝奶茶的时间越长,可能会出现耐受性,也就是说,需要喝更多的奶茶才能获得原来的效果。如果不增加摄入量,可能就无法达到提神等效果。 但是长期饮用奶茶后,突然停用可能会导致戒断反应,包括困倦、无精打采、头痛,甚至情绪低落或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来一杯奶茶就能迅速缓解这些不适,重新满血复活。 这便是咖啡因的“陷阱”,让年轻人越来越离不开奶茶,让人越来越“上瘾”。
很多时候,年轻人喝奶茶并不是为了提神醒脑,而是因为奶茶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常常听闻正读高中的侄女提到,每到考试前压力大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就特别想来杯奶茶。 这实际上反映了奶茶上瘾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心理补偿机制在年轻人饮用奶茶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年轻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大脑会倾向于寻求逃避现实的方式,以减少负面情绪。 手机成瘾、社交媒体成瘾和游戏成瘾等行为,都是源于这种心理补偿机制。 对于收入较少的年轻人来说,奶茶是一种既容易获得,又可以负担得起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然而,年轻人可能并未意识到,养成这种不正常的情绪疏导习惯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奶茶中的高糖含量被认为是导致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2023年3月,某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市场上33批奶茶样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其糖含量从2.9克到11.4克/100克不等。 全糖奶茶的平均糖含量为7.53克/100克,不额外加糖的奶茶,糖含量均值为3.97克/100克。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皮质醇水平上升,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正常运作,而HPA轴是调节情绪和行为的重要激素系统。 动物实验显示,长期饮用奶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行为和认知功能受损。 年轻人饮用奶茶看似可以舒缓情绪,但却可能会导致成瘾行为,这反过来可能与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作为调节情绪的补偿策略,奶茶成瘾可能进一步加剧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压力和孤独感驱使他们大量饮用奶茶,最终导致更深的依赖,这种依赖背后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
面对种种不良后果,年轻人沉迷奶茶的现象,绝不可以忽视。 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中酒精成瘾的标准,研究者拟定了一个“奶茶成瘾”的标准,并据此制定了一份“奶茶成瘾”问卷。 这份问卷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自测对奶茶的依赖程度,将以下各项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奶茶成瘾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 1(从不/非常不符合)- 5(经常/非常符合)的分级自评
1)一年内你喝奶茶的平均频率是?(消费频率)
2)你发现自己需要喝奶茶才能在白天提起精神的频率是?(依赖症状)
3)你喝完奶茶后感到后悔和自责的频率是?(罪恶感)
4)你在试图少喝或不喝奶茶时,感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或嗜睡的频率是?(戒断症状)
5)是否需要增加喝奶茶的频率才能让情绪更好,例如负面情绪减少或幸福感增加(耐受症状)
6)“尽管知道喝奶茶对健康有害,但依旧会喝。”——符合你的情况吗?(明知不良后果仍然选择继续)
7)你尝试戒掉奶茶的频率是?(是否戒断成功)
虽然奶茶美味可口,能够给我们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和快乐,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感到孤独或焦虑的人来说,面对压力时,应寻找更健康的应对方式,如运动、与朋友交流等,以避免陷入情绪调节的恶性循环。 遇到严重的情绪问题更应该求助专业人士,而不是沉迷于奶茶带来的短暂快感。 年轻人在享受奶茶的同时,应该适度饮用,避免成瘾行为。 家长们也应将奶茶成瘾相关的知识传达给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饮用习惯。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菁小沪为好友,发送关键词“择校展”
收到报名链接,选择想参加的场次、填写意向深入了解的学校(若没有可写暂无)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