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这篇推文前,没敢给下文要介绍的几位看标题,怕他们不答应。毕竟这年头,谁敢说自己是精英啊。
不过,无论是媒体抓眼球,还是社会学做研究,总还是需要一个标签来概括。
在人才高地上海,汇聚了这么一批人,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工作体面、眼界开阔、遇到复杂问题有能力找到最优解……
而教育,就是这个时代最牵动人心的复杂问题之一,不仅内外因交错,而且变量众多,还有不少隐藏条件。
尽管上海也是教育高地,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教育资源,但这里的家长要操的心决不比其他地方的家长少,焦虑起来也是数一数二的。
如果子女教育是一道题,多一些讨论就会多一些解题思路。
11月2日、3日
菁kids国际赛道精品择校展
我们围绕择校、家庭教育进行
家长圆桌
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
数位古道热肠乐于分享的家长
先来剧透一小波,后续会继续更新
家长圆桌一:我的择校经
14:30 - 15:15
怎么选择一所与孩子特质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校?孩子是主体,每个孩子不一样,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我家的。
把孩子送进学校并不会从此万事大吉,家校沟通也有很多门道,找对方向能形成合力,找不准就只会各种拉扯。
有好几个朋友送孩子去英国美国低龄留学了,是初高中就出去还是大学再出去?该怎么从长计议?
……
家长圆桌二:学校之外
15:30 - 16:00
孩子教育光靠学校不够,再小班教学也抵不上家庭的个性化支持,既然对孩子有期许,这些计划、目标平时怎么落地?
都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怎么与志同道合的家庭一起抱团?
兴趣班怎么选?升学规划该怎么做?
……
11月2日
外籍学校场嘉宾
嘉宾一:Sandy Gu
儿子就读于Concordia协和国际9年级
注重全人教育,选校时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看中学校的教育理念。体育老师曾经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我们希望孩子参加体育比赛,不是为了拿奖牌,而是对运动本身葆有持久的热爱。
嘉宾二:蒋颖
德国学校中学部家委会主席
育有一双儿女,分别读12年级和5年级
70年代生人,在传统家庭和中式教育体系里成长。2000年赴德,攻读经济学硕士。德企首席代表。
上海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学部家委会主席。建立并管理学校第一个中国背景家庭的微信群,促进了家校沟通交流。
三年前,创办学校家长中、英、德三语系列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德式教育、青春期亲子关系、多语言学习等多方面。习油画、舞蹈。
更多嘉宾持续更新中……
11月3日
双语学校场嘉宾
嘉宾一:刘凡
儿子先后就读于:浦东知名字母园、徐汇世外双语班、上外附中双语班
80后工科男,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沪20年,工程建设领域工作10年后转入口腔医疗行业至今。
家有独子7年级在读,作为一名定居上海的成都人,一直致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和慵懒悠闲的基因中寻找育儿的平衡。为了支持和陪伴从小打橄榄球的儿子,自己也成为了CNFL冠军球队的一员
嘉宾二:葛慧敏
儿子的教育路线:国际幼儿园→协和系双语学校、星河湾双语→美初
80后,15年+外资药企背景,2019年转型金融寿险事业至今,目前拥有自己的团队。同时协助沪上知名法语培训机构创建浦东校区。2020年开始学习身心灵系统课程,是西塔疗愈导师、系统排列师,尤其关注亲子关系和女性成长。
嘉宾三:Christine
女儿三年级,从新加坡系双语幼儿园毕业后,摇号进入一梯队双语学校
80后,曾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现担任班级家委会主席,出于职业惯性,喜欢信息收集与分析,当年也曾面临摇号or 就读对口一梯队公立小学的纠结;也曾苦想Plan B。
更多嘉宾持续更新中……
这些家长的择校实践和家庭教育日常也许不能直接抄作业,因为孩子们各有各的禀赋,每个家庭也有着不同的境遇,但是这些善分析、有远见、执行力杠杠的同行人,一定能给你一些决策逻辑上的启发。
择校是第一步,入读以后体验如何?也可以线下当面询问喔。
如何参加?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菁小沪为好友,发送关键词“择校展”
收到报名链接,选择想参加的场次、填写意向深入了解的学校(若没有可写暂无)
付款,完成报名后,请截图保存,以备现场核验。
报名择校展后,家长们可获得三重福利:
纸质版择校指南
方便大家翻阅、标记、比对。
意向学校专属小群
入群的家长能第一时间获得学校活动信息;优先受邀约去参加开放日/家庭日/升学指导讲座等,观摩演出及体育赛事,全方位了解心仪学校的教育资源。
一对一择校咨询(30分钟)
凭展会现场签到记录向菁小沪预约,有效期为2024年11月4日至2025年4月30日,基本上贯穿这个择校季了。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点击在看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