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DP为何实现保底增长2.5%?

财富   2025-02-04 16:47   北京  




中国内地的相关提振内需政策如何起效,被普遍认为是影响中国香港特区2025年经济增长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受益于四季度增速恢复上升,2024年全年中国香港特区GDP(本地生产总值)增速为2.5%,保底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2月3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了上述本地生产总值的预先估计数字。2.5%与2023年的增长3.2%相比虽有一定回落,但仍处于财政预算案预测值(2.5%至3.5%)的范围之内。按照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解析,此一数字属于“温和增长”。
温和增长部分源于当年收尾阶段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以三季度为例,GDP增速仅为1.9%,四季度则超市场预期的达到2.4%。
整体而言,中国香港特区2024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在外部需求改善下整体货物出口恢复增长,访港旅客继续上升,以及其他跨境经济活动改善带动服务输出继续上升。此外,随着当地整体经济继续扩张,其投资开支也呈现出进一步增加态势。
2024年数字较为亮眼的领域,是中国香港特区的货物出口及服务贸易。受益于对中国内地、美国及东盟等的出口额增长,中国香港特区2024年的货品出口总额实质上升4.7%,服务输出实质上升4.8%。
为刺激本地消费,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多项盛事活动,如举办演唱会、大型体育赛事等,以期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留港消费,企稳经济。焦建/摄
整体而言,在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中国香港特区的进出口贸易及投资均呈现企稳增长态势。但在消费方面,受消费模式改变等影响,当地私人消费开支则呈现下跌态势,降幅为0.6%。其中,四季度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下跌0.2%,较三季度1.3%的跌幅有所收窄。
因占当地GDP达六成左右且涉及大量以此为业的当地中小型企业,私人消费是中国香港特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一领域连续三年下跌及其所将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引起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导致当地消费不振的重要原因,除了当地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市民消费信心不足,也包括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选择北上至深圳消费。受此影响,当地零售业的销货额数字相对不振。2024年全年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768亿港元,同比下跌7.3%。
私人消费不振等因素正给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根据香港金管局近日公布的相关统计:当地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的最新坏账率已升至13.5%,有不断上升之势;香港生产力局此前公布的2025年首季中小企营商指数也按季下跌2.9,降至42.8,重返2024年三季度水平。
“北上消费的兴起以及本地消费体验的不佳,都是导致本地消费疲弱的重要原因。为刺激本地消费,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多项盛事活动,如举办演唱会、大型体育赛事等,以期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留港消费,未来仍需进一步努力才能完全扭转消费疲弱的局面。”香港经济研究人士博取认为。
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受益于内地恢复深圳市户籍居民赴港“一签多行”个人旅游签注,以及扩大赴港“个人游”城市范围、提高旅客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等政策实施,也带动了当地餐饮、零售等旅游相关行业在四季度的复苏。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访港内地旅客达3400万人次,同比增加27%,占全年访港旅客量约四分之三。2025年春节假日期间(当地截至2月2日大年初五,共6天),共有107万人次访港,同比增加3%,其中91万人次为内地旅客。
前述一系列变量将如何影响2025年中国香港特区的经济,亦是新春期间相关各方研究的重点领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发表的相关评估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香港特区的GDP增长数字将为2.7%。
这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数字。近日亦有投资机构的相关研报指出:2024年中国香港特区的经济增长由货物贸易带动。除外贸政策存不明朗因素,2024年基数的提高,也会使得今年经济增长难以主要由货物贸易推动。
以2024年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为例:当地货品出口总额同比仅升1.2%,相比三季度4%的升幅已经回落。相关研究认为,这源于为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前置出口效应已经减弱。而美国日前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贸易关系前景不确定性增加,会继续为中国香港特区的外贸表现带来挑战。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也指出:香港需面对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可能对香港的货物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在此情况下,中国内地的相关提振内需政策如何起效,也被普遍认为是影响中国香港特区2025年经济增长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2月3日,特区政府发言人就表示:虽然今年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然而国家实施积极的政策提振内地经济,将有助增强市场信心,并惠及香港各个经济环节,预料今年香港经济可录得进一步增长。
在提振内部经济增长方面,正如前述香港生产力局数据所显示的:当地制造业、运输物流业、建造业、住宿及膳食服务业、进出口贸易及批发业均录得较大跌幅。面对贸易战阴霾、减息速度慢于预期、本地市道不振等挑战,中小企确有很多顾虑和担心。
香港生产力局首席市场总监冯嘉宝则对《财经》表示,“随着2025年拉开序幕,贸易摩擦再度升温,政商界均关注对中国香港特区经济的影响。相信特区政府即将推出的财政预算案会提出更多利好香港企业发展的营商措施,支持香港中小企业。”
按照中国香港特区的相关工作规划,特区政府将在2月26日财政预算案中公布2024年GDP修订数字及2025年GDP增长预测。

责编 | 张生婷

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官方微信。《财经》杂志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主办,1998年创刊,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报道见长,是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