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来看,北向资金买入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城商行的金额达174.36亿元、95.78亿元、66.66亿元
文|《财经》记者 康恺
编辑 | 张威
“美国人应如何投资中国股市?”在纷纷涌入小红书之际,亦有外国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资本市场。
“Buy Buy Buy!(买买买!)”,在小红书一条点赞和留言量均为几千的帖子中,还有投资者建议,应尽快完善境外普通投资者开户指南。
对于如何投资中国股市,入华已久的机构投资者或是最了解的群体。“看好中国经济是近年来外资投资A股的主因,A股企业盈利和股价可映射中国经济基本面,银行、消费、科技、新能源等领域颇受外资偏爱。”一位外资基金经理说道。
2024年,外资涌向银行股便是最好的实例。Wind(万得)数据显示,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为北向资金2024年全年净买入最多的行业,达350.56亿元。
细分来看,北向资金买入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城商行的金额达174.36亿元、95.78亿元、66.66亿元。在此背后,外资追逐不同的盈利逻辑,国有大行的高股息可为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背后的工业企业产能升级、居民财富潮涌或为投资者带来想象空间。
350亿元的资金量,这对北向资金不容小觑。从行业比较来看,2024年全年,北向资金买入银行股的资金量是排名第三的电力设备和新能源2.6倍。从时间维度来看,2023年全年,北向资金净卖出银行股近200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相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外资更倾向通过陆港通投资A股市场,北向资金更能反映外资情绪。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金融分析师徐然表示,外资投资中国市场注重资产分散配置。国有银行股票股息率较高,其类固收的特点可扮演投资“底舱”角色。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更像风险资产,与银行所处地区息息相关。工业部门充满活力、债务负担低、研发支出增长快、人口红利高的地区的银行更受外资偏爱。
对于外资会否进一步增持银行股,瑞银亚洲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表示,这将取决于国有银行等银行股息率、银行业务发展及未来债券资产价格等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如果经济企稳回升,将减轻银行在房地产、城投、零售等领域的资产质量风险。如果经济超预期恢复,市场风格将切换,将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进而减少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
(申万银行板块股价涨跌走势,数据来源:Wind)
春江水暖鸭先知,外资抢筹银行股早有迹可循。
“2024年年初回国调研的时候,就发现不少外资又开始讨论要不要买银行股了,当时大家讨论的话题更多是要不要补仓,毕竟2023年外资卖银行股卖得太多了。”上述外资基金经理表示,“但如何补也需要策略。我们要在低利率环境中寻找优质标的,高股息的国有大行板块或是一大选择。三季度后,中国宽松政策渐明,这逐渐成为了外资共识,我们便要与其他投资者‘抢’优质资产了。”
2024年,在北向资金增持行业中,国有银行位居第四。当期,六大国有银行均获北向资金增持,增持股份数量合计19.23亿股,增持金额合计95.78亿元。其中,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交通银行(601328.SH)获增持金额均超16亿元,分居前三位。
从股息情况来看,万得数据显示,对比A股其他板块,银行板块股息率达4.83%,在全市场名列前茅。另据国盛证券金融团队计算,当前国有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66%。
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发布了中期派息方案的银行派息总额约为2500多亿元。据此计算,国有六大行的分红总额占比接近80%。
进入2025年,国有银行再下“红包雨”。万得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六大国有银行共计将派发现金红利达2048.23亿元。
政策指引是高股息的主要推手。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高股息推升股价吸引投资者,并非仅是外资的投资逻辑。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也表示,银行股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在当前资产荒环境下,这助其股价不断上涨。
2024年12月,六家国有大行A股平均涨幅为9.47%,同期沪综指涨幅仅为0.76%。拉长时间看,2024年,大型国有银行板块涨幅达48.15%。
据业内人士表示,年初是中期分红派发的高峰期。对于部分红利类投资者而言,需在派发最后交易日前买入对应股票,以此获得半年度分红。因此,年底年初可能会出现部分银行标的的中期分红抢筹行情,这在近期市场已有所体现。
“国有银行股息派发稳定,不少外资将其当作债券等类固收产品。”徐然表示,“对于外资尤其是长线基金而言,它们需要在各个板块分散配置,银行股可以作为其资产配置的底仓。虽然它可能不是挣钱的利器,但可以保证投资收益不亏。”
这在国债收益率较低的背景下尤为明显。2024年12月以来,随着市场对中国央行货币宽松预期增加,中债收益率逐步下跌。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8%,全年下行约88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91%,全年下行至91基点;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19%,全年下行约102基点。
看好成长性
除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更受外资青睐。万得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成为2024年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增持的第一大行业,全年增持额度达174.36亿元。
具体而言,A股9家股份制上市银行在2024年均被北向资金增持。其中,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浦发银行(600000.SH)被增持金额分别约为58亿元、37亿元、32亿元,位居行业前三。
城商行方面,2024年,北向资金增持该行业9.56亿股,增持金额达66.66亿元。其中,17家城商行获北向资金增持,增持金额超亿元的有13家公司。江苏银行(600919.SH)、北京银行(601169.SH)、杭州银行(600926.SH)获增持金额均超7亿元,位居行业前三。
成长性是外资看好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主要原因。“这些银行股价波动较大,在牛市里涨幅会较大。与A股境内投资人一样,外资对这部分上涨空间更感兴趣。”颜湄之说道。
2024年,股份制银行板块涨幅达42.55%。其中,九家股份制银行股价涨幅均超两成,五家银行股价涨幅超四成。从城商行来看,同期,申万城商行板块涨幅达46.66%。有14家城商行股价涨幅超两成。
在颜湄之看来,之所以上述股票成长性强,是因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最强的,而且银行商业化属性更强。这些地区的企业有一部分为出口导向型,从历史上来看,银行的客户质量较高、信贷质量较好。此外,这些地区中高端个人客户和个体私营业主较多,如果经济向好的话,其消费信贷增速颇为强劲。
“部分股份行、城农商行受自身经营周期、所处区域经济情况等影响,业绩表现和资产质量也出现边际改善。”林英奇也说道。
徐然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动能正由房地产转向工业。在此背景下,不同区域经济增速有所不同。工业部门充满活力、债务负担低、研发支出增长快、人口红利高的地区将受益更多。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南京银行(601009.SH)成为QFII第一重仓股,持仓市值达186.39亿元,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例18.18%。与此同时,宁波银行(002142.SZ)亦受QFII青睐,三季度末持仓市值为22.56亿元。
以宁波银行为例,即便在当前信贷需求偏弱的经营环境下,截至2024年三季度,该行贷款总额也同比增长19.6%。据东兴证券测算,2024年三季度,宁波银行单季生息资产收益率达4.01%。
宁波所处的浙江省为中国出口重镇。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全省出口3.90万亿元,同比增长9.5%。从外贸主体看,2024年,浙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达到11.9万家,比2023年增加8450家。
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该行非息收入恢复正增长态势,同比增加1.45%至1262.60亿元。近年来,招商银行提出要做大财富管理和其他收费型业务等轻资产业务,大财富管理收入成为该行提升非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除传统信贷业务,一些银行投资收益较高,城投化债进展较好,这也在一定程度推升了这些银行的股价,增加了对外资等投资人的吸引力。”徐然说道。
会否继续增持
虽然外资大幅增持银行股,但从数据来看,这一现象与银行经营业绩和基本面发生背离。2024年1月—9月,42家A股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2.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净息差1.57%,同比下降19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26万亿元,比上年少3.32万亿元。信贷方面,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比2023年少4.66万亿元。
在颜湄之看来,银行业务具有顺周期属性,其信贷业务可窥见个人与企业消费、投资等需求,这在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业务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历史上看,如果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口、个人消费向好,该地区银行业务发展会好,进而抬升股价。
“就国有大行而言,其业务与宏观政策步调更为一致。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是逆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股走势与宏观经济数据的背离。比如,目前国有银行贷款正以量换价,其总净利息收入不会过度下跌。中央政府出台的保障政策也使得其不良资产大幅减少。”她进一步说道。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的贷款总额合计为117.02万亿元,较当年年初增加8.55万亿元,年内增幅达7.88%。同期9家A股上市股份行的贷款总额为39.39万亿元,年内增幅约为3.44%。
资产端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未超1.35%。
对于外资会否会进一步增持银行股,市场普遍认为其影响因素在于银行股的股息率、银行本身业务发展及未来债券等资产价格变动。
在林英奇看来,2025年银行股投资中高股息仍将持续,银行板块预计仍能取得一定的绝对收益。“国有大行盈利和分红比例预计保持稳定,当前静态市净率约0.7倍,对应股息率约4.5%,仍具有高股息特征,但财政注资可能对长期股息产生一次性的摊薄效应。”他说道。
不过,林英奇也提醒道,未来银行股的风险尤在。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复苏过程波折,将影响银行房地产、城投、零售等领域的资产质量风险。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具有风险资产特质。随着关税风险来袭,出口型企业的业务或受到冲击。目前中国债券收益率接近触底,亦会影响债券投资回报。”上述外资基金经理说道。
从地产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接近10万亿元,在加快去库存的政策作用下,商品房待售面积数据已经连续七个月变小,房价跌幅指标也出现连续七个月的收窄。
高盛在1月9日发布的研报中称,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叠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将降低。
从关税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对中国影响的大小将取决于中国出口的关税穿透率和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过,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对美国等国的依存度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外需压力。
从债券收益来看,中金认为,当前债券利率中枢在基本面修复仍待提振、政策宽松前置预期、债市需求偏强等支持下持续回落,但也要看到债市面临的汇率约束和利率债供给冲击等扰动正在加大。
颜湄之也提醒道,如果经济超预期恢复,市场风格将切换,将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进而减少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
徐然则补充道,中国经济的发展正转向“速度”与“质量”并举。从过去几年表现来看,银行业整体利润逐渐企稳放缓,并非高增长板块。“在此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或难以大规模扩张,净息差难以快速反弹,银行股在外资配置篮子中仍将扮演“底舱”的角色。”他说。
(《财经》记者张颖馨、严沁雯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 | 王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