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 间 / 游 /戏 /
民间游戏
有一种玩耍叫“民间游戏”
有一种游戏叫“经典游戏”
有一种经典叫“文化传承”
大地的校园里充满了欢乐与活力,
弥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升旗仪式
民 /间 /游 / 戏
出旗
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出旗的时刻到了,老师和孩子们迈着有力的步伐,护送国旗到升旗台。
升国旗、奏唱国歌
国旗飘扬,国歌嘹亮。在激昂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共同开启了新的一周。
国旗下演讲
民 /间 /游 / 戏
民间游戏我会玩
民 /间 /游 / 戏
苏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民间游戏,有跳皮筋、踢毽子、翻花绳、拉大锯扯大锯……小朋友们快跟着老师一起玩起来吧!
绘本推荐
民 /间 /游 / 戏
《龙的高跷》
推荐理由
绘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技艺为蓝本,描写了小龙向林老伯学习打高跷拐子的故事。作为高跷技艺传人和木匠身份的林老伯时常感慨打拐子的活计少了很多,孩子们用的小号拐子更是几年也打不了一副。他担心那些随口就能哼起来的高跷老调是不是以后都没人知道了。好在还有小龙这样的孩子,热爱着传统文化并且乐于去学习,甚至影响着身边的小伙伴也加入这个行列,让这项传统民间游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
《石头!剪刀!布!》
推荐理由
故事发生在一个老胡同里,几个好朋友通过“石头剪刀布”和升级版“天下太平”游戏来建立规则、解决分歧。这是一个简单却富含哲理的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长处和不足,我们应该保持自信,互相尊重。同时,故事中融入“磨剪子嘞——戗菜刀”的悠扬叫卖声和皮影戏锣鼓声,让整个故事更加热闹,非常富有中国韵味。
《不许动也不许笑》
推荐理由
以孩子们的“憋笑”比赛为线索,巧妙地将“木头人”“摇竹竿”“抓金抓银”三个游戏的玩法和童谣融入其中。这三个游戏都要求参与者“不许动不许笑”,考验对情绪的控制力。而爱笑恰好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故事有了很强的戏剧张力,越是不许笑,越是忍不住要笑。最终孩子们的笑声像火山般喷发,也化解了小主人公的不开心。这既是游戏的魅力,也是笑的力量。
《我爱玩》
推荐理由
绘本收录了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20个八零九零一代爸爸妈妈儿时的游戏,好像一只纸飞机,带我们回到过去,看见稚气未脱的自己,而孩子们也能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粹。
民间游戏图鉴
民 /间 /游 / 戏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
有趣又有益的好游戏
给无数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一份传统民间游戏图鉴
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1
皮筋支撑好之后
宽度与肩同宽
皮筋高度先从脚腕的高度开始
再到膝盖,逐步升高
和孩子边念童谣
边进行开合跳、并脚跳
还可以自由探索其他玩法
2
手指伸进纸下面撑开
每面写上惩罚或者奖励
每人可选择方向和数字
例如“东,十六下”
然后横竖张合
看到什么,就惩罚或者奖励什么
3
用纸折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
让小朋友将纸包扔在地上
爸爸妈妈用自己的纸包用力拍下去
使正面翻转向下者为胜
否则拍击权即转交对方
4
教孩子用手指将绳圈
编成一种花样
爸爸妈妈用手指接过来
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
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
5
在地面画好标有数字的“房子”
以“一格两格”的规律画房子
和孩子依次单脚双脚进行跳跃
也可以请孩子自己设计房子画法
自由探索跳房子的玩法
还可以用跳房子进行竞赛类游戏
6
爸爸妈妈分别在圆圈两边的
标记点上投掷沙包
小朋友则在圆圈内跑动躲避
不能跑出圆圈
被沙包扔中了
就淘汰轮换下一位
7
可单人踢也可双人踢
和孩子一起玩的话
你踢给我,我踢给你
不让毽子掉下来,踢法不限
也可以用打羽毛球方式
或者用书来抛接毽子
8
一条腿向前拐着,可用手搬住
双方用单脚一蹦一跳地对撞
谁被撞得失去平衡
拐着的腿放下来了,谁就输了
9
划定一个起点,一个终点
爸爸蒙眼,叫“123木头人”
这时候妈妈和孩子可以行动
并尽快到达终点
当爸爸说完木头人
转过身的时候
他看到谁动了,谁就出局
10
爸爸妈妈和孩子
分别扮演鸡妈妈、小鸡和老鹰
小鸡在鸡妈妈身后牵着衣襟
鸡妈妈张开双臂
极力保护小鸡仔
老鹰围绕鸡妈妈去抓其身后的小鸡
抓到小鸡便获胜啦
END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