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1
窍门1:多喝白开水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幼儿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时刻关注孩子的饮水量。在家中,家长也要注重水的摄取。平时多给幼儿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
2
窍门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每天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以锻炼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患病。
3
窍门3:呵护幼儿娇嫩肌肤
在给幼儿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幼儿的嘴唇容易干裂。应先用湿温毛巾敷在幼儿的嘴唇上,然后涂抹润唇膏。幼儿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4
窍门4: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俗称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腹泻,一定要把住“入口关”,尤其是注意手卫生,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和食物等;不要让宝贝吃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3
窍门5:饮食均衡
多给幼儿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食、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做到平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PART2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这是普通的手足口病的特点。
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能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
传播途径
1、经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肠道病毒主要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3、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措施
主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是流感高发期。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任何年龄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被间接传染。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秋冬尤为常见。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易感人群
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潜伏期比较短,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易感人群
儿童:尤其是4至12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
老人: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和老人,由于免疫力较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并出现严重症状,如脱水。
成年人:虽然成年人的抵抗力较强,感染疾病后自愈较快,但仍然存在感染的可能。尤其是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成年人也可能因为共同进餐、使用公共餐具等途径而感染诺如病毒。
无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对于没有基础性疾病的健康人群,诺如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能够在1-2天内自行好转。但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诺如病毒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PART3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呼吸道、直接接触和消化道等。因此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
主要包括: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
2、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周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群,建议及时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勤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升身体免疫力(但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5、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减少“病从口入”,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不吸烟、少饮酒,生活有规律。
6、免疫预防: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如新冠、流感、水痘等疫苗。
7、做到 “四早”防治: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传播。
我们是嵩明大地幼儿园
我们期待陪你温暖长大
一所孩子玩都玩不够的幼儿园
一所孩子爱都爱不够的幼儿园
嵩明大地幼儿园欢迎你
教育咨询:
电话:0871--6792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