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大
如
年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12月21日或23日之间,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也意味着马上就要进入最冷的时节了。
升旗仪式
出旗
随着音乐响起,升旗手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地走向升旗台。
升国旗、奏唱国歌
“升国旗、奏唱国歌、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振奋人心的国歌响彻幼儿园上空,孩子们的目光随着国旗的升起缓缓移动,这份注视里包含着的是深情、是热爱、是对国旗的尊重,对祖国的热忱!
国旗下演讲
大三班刘老师带来国旗下演讲:
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汤圆等习俗。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从冬至这天开始人们就会开始"数九",小朋友们在家的时候可以爸爸妈妈一起数九,冬至是数九开始第一天,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来了。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接踵而来,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25年啦,最后祝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健康成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小朋友们:
冬至 · 手势舞表演
冬至到吃水饺,家家户户把饺包;南方汤圆北方饺,祛除寒气身体好。冬至到夜间长,太阳变得懒洋洋;早晨容易睡懒觉,不到七点天不亮。大三班小朋友带来手势舞表演《冬至歌》。
冬至 · 知识分享
冬至 · 三候
冬至,北半球最后一个漫长夜晚。月色清淡,山间有大朵盛开的白梅。蚯蚓沉睡,麋鹿的犄角在树影中一掠而过。清泉流动的声音,远处灯火摇曳。
一候:蚯蚓结
在冬至的第一个五天,蚯蚓因阴气盛极而蜷缩在泥土中,身体弯曲如结。蚯蚓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随着天气变冷,它们会进入休眠期,直到春天暖和时才重新活动。
二候:麋角解
冬至的第二个五天,麋鹿的角开始脱落。古人认为麋鹿的角朝后生,象征阴气渐退,阳气初生,因此麋鹿的角会随着阴气的消退而脱落。
三候:水泉动
冬至的第三个五天,山中的泉水开始涌动。这是因为阳气初生,虽然地面气温仍然很低,但地下水受影响较小,泉水仍然可以流动并略带温热。
冬至 · 习俗
祭祖
冬至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早上早早准备好祭祀用品,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先,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吃汤圆
在南方很多地区,冬至这一天是要吃汤圆的,取其“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所以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还有“吃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地区,冬至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暖身还驱寒。冬至吃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流传下来的习俗,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说法是饺子外形像元宝,吃饺子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喝冬酿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糯米在冬天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做好的酒酿营养价值丰富,有补血养颜、活络筋脉的功效。喝冬酿酒不但能够驱赶寒气,而且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
冬至 · 养生
衣
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冬,在穿衣时要注重防寒保暖,尽量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患有关节炎、风湿病的人,更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寒冷侵袭、病情恶化。
食
冬至以后以寒冷天气为主,在中医理论中,此时饮食上可以考虑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汤圆、饺子、八宝粥等食物。
住
冬至以后,天气逐渐转凉,要收敛养藏。在冬季,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尽量不要运动过量、流汗过多,小心受凉感冒。
行
天气转凉后,路面容易结冰,出行时要注意防滑,尽量选择软底的鞋子,避开结冰路面。骑车或开车时注意车速,远距离出行要带好合适的衣服,防止温差变化给身体带来不适。
冬至 · 数九
冬已至,年关近,
腊味、卤味,
是年味。
北风起,冬阳暖,
饺子、汤圆,
香满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