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耗在实验室却做不出课题,发成果希望渺茫;导师严格难搞,动辄全盘否定的反馈,使学生对学术失去信心;有的人慢慢发现,读博并不能帮助自己走上规划好的道路,反而渐行渐远……这些种种,都成为压倒博士生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随着分流机制的推行,不适合做研究的博士生,还将被迫面临“中途下车”。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课程考核、资格考核、中期考核、年度考核……高校对博士生学业过程质量监控不断加强,分流退出制,正在嵌入博士生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存在,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连续两年增速达到10%以上,同期的本科和硕士招生人数的增速仅2.19%和4.07%。不过,博士规模扩大之下,人才培养的重心也在发生变化,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毕业的门槛不断提高。在更高要求下,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根据教育部官网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博士研究生的未按期毕业率常年盘踞在60%以上,几乎每年都有超过10万名在读博士生无法顺利毕业。然而,博士生修读年限并不可以无限期延长,根据不同学校的规定,最长年限在8年左右,超过期限也会被学校清退。今年以来,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对超期博士生作出处理,其中不乏入学8年、已经48岁的博士。为了避免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的同学“一条路走到黑”,分流成为一个重要渠道。让有能力、动机强的博士生继续攻读,让能力差、动机较弱的博士生离开读博的轨道。
早在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曾指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2020年,《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2023年12月,教育部再次发文,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根据学生培养实际定期进行学业预警。随后,各高校纷纷探索研究生分流机制,给了博士生能进能退的通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所高校作为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试点高校,最早着手探索分流淘汰机制。从实施情况看,目前多数培养单位采用“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方式;在内容上多采用笔试、专家组面试、研究报告等形式;就分流渠道而言,绝大部分高校最多给予博士生2-3次机会,不通过者将面临延期、博转硕、转专业/学科/导师/专业学位、肄业、结业或退学等。同时,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在博士生培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华东师范大学从导师一方入手,实施“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严格博导岗位管理,控制导师在读博士生数量和年度招生数量,实行副导师制度,支持导师跨学科、跨单位联合培养指导,以确保博士生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尽管分流制度已在不少高校推行,但相对目前每年10多万人的博士生招生数量,真正被分流退出的博士生依然屈指可数,分流机制依然只存在于小范围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实行博士生分流制度还有一些阻碍,比如缺乏相应政策保障,比如来自导师的阻力,有时学生主动提出分流转为硕士,但导师将博士生视为科研劳动力不同意放行,导致学生只能“硬着头皮读博”。此外,没有博士学位怎么对接劳动力市场,对于退学或转硕的博士生是一件无奈又窘迫的事情。辛苦数年、收获了了,只能拿着硕士甚至本科文凭去找工作,简历上八年硕士难以解释的尴尬,他们将不得不与比自己年轻的人竞争相同的岗位,丧失了自己的经历优势。鉴于博士生多样的分流需求,不少学者认为目前的分流模式还有可改进的空间。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新忠认为高校可试行博士生试读制度,还应打破分流申请的时段、形式限制,适当延长申请时间、延缓时机、增加开放分流申请的次数,同时探索更换导师、更换专业方向、学博与专博互转等分流形式,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可参照博士后计划设置博士预科项目,提供为期一到两年的探索和磨合机会。这样可以允许学生体验博士项目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学生感到不合适,则可以退出并转入其他项目。让“留下的人”通过分流的制度化约束与激励,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督促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流出的人”则能有更多的选择。读博是一场长期而严峻的人生考验,政策的松绑意味着试错成本降低,原本错上研究道路的博士生,可以重新规划求学路线、找准方向。对于博士生来说,上下求索的过程是艰苦而孤独的,选择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并非不优秀,而是在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后做出的正向改变。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添加下方编辑微信处理,万分感谢。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
期刊查询及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