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TOP中国投稿量大降50%,饶毅: 祝贺!

学术   2024-11-01 15:37   河南  

10月24日,国际顶级期刊 eLife 被科标记为“On Hold”,我们检索宝也进行了详细的期刊信息分析,具体可点击《慎投!这本顶级1区TOP期刊正在被“On Hold”》了解详情。
要知道,eLife可是一本一区Top期刊,自引率在2023年更是低至1.56%,发文量也不大。而更为重要的是,eLife在领域内久负盛名,虽然影响因子不算特别高,但期刊在生物医学学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当初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仅次于 CNS,与 PNAS 齐名。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很快,eLife在官网上正面回应了此事:

科睿唯安表示,将对 eLife 期刊的论文质量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可能导致该期刊不再获得每年更新的影响因子(IF)。

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称,elife主编给其来信“称自从Web of Science把它搁置后,因为担心影响SCI分数,来自中国的投稿降低50%,而来自欧美的没有改变”,饶毅对此表示:“请接受我祝贺你们避免中国来源垃圾文章的成功。”全文如下:

祝贺主编:可以少评审忽悠和造假文章

亲爱的Detlef,
在我以不同形式相关的每一所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脑科学研究所、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以及最新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院),从来不允许SCI。
十年前,我写过多篇文章批评用SCI之愚蠢。
我自己在elife发表过3篇文章(笔误,好像是四篇)第一篇的第一作者是我的研究生、冷泉港实验室和Duke大学的博士后、现在任教于北大(我唯一在北大任教的学生,在北大与我不同学院,聘任决策过程我完全没有参与,得到多个竞争性职位后选北大,现在研究领域完全不同于我)。也就是说在elife发表文章并未负面影响他在中国的事业机会。
虽然我可能再写文章劝诫中国新一代科学家(好像吴仲义在写),我建议你们不用担心:让elife投稿量下降的一般是那些特别关心SCI的人,通常并不关心科学。虽然不能责怪其百分之百,但他们对于造假和选择性资料的贡献更为显著。
所以,请接受我祝贺你们避免中国来源垃圾文章的成功。
请相信我,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科学文章会越来越多,虽然其过程可能不如我们喜欢的那么快。

对于 eLife 期刊被 “On Hold”



从学术评价角度看

这一事件凸显了学术评价体系中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影响力。科睿唯安的审查行动表明,即使是像 eLife 这样有着高声誉的期刊也需要接受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其在学术传播中的可靠性。影响因子作为一个重要参考,但并非绝对,其变动可能重塑学术界对期刊质量的认知。对于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价值的现状,此次事件是一个警示,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对于已经在 eLife 发表论文或者准备投稿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以该期刊的高地位来衡量自身研究价值的学者,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也让科研人员意识到选择期刊发表论文需要更全面的考量,不能仅仅依赖于期刊过往的光环。


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究竟是为了科研探索,还是出于功利目的呢?从欧洲和中国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部分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更多是为了晋升之类的功利因素,而非仅仅是为了学术贡献。
eLife期刊被On Hold后的发文情况为例,国内学者发表SCI论文的目的与国外学者截然不同,已经偏离了学术的本质。不少人带着功利心去发表SCI论文,甚至有人不惜造假来提高所谓的 “学术成就”。
饶毅的"祝贺"邮件,其实是对那些功利学者的一种反讽。其目的在于提醒科研人员,做科研要保持心思单纯。只有这样,良好的学术氛围才会形成,这对国家和学者自身都大有裨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饶议科学、科研大匠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添加下方编辑微信处理,万分感谢。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期刊查询及选刊



检索宝
为学者的科研之路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