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费,无了!

学术   2024-11-12 16:44   河南  

相信不少博士在求职时,都会把安家费当做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人才大战”最红火的时候,各个高校的安家费卷的离谱,上百万起步的比比皆是。

几年过去,有网友发帖吐槽,已经有高校鸣鼓收兵,不再给安家费了


底下也有不少跟帖表示:

“以前还有安家费,现在越来越少了,而且考核高,不好拿。”

“某一本院校也由几十万安家费变成0安家费了。”

也有不少人表示,安家费可以叫做“第一桶金”,也可以叫做“第一个坑”。

什么是安家费?

安家费实质上是由省市提供给高层次人才(例如博士)的住房补贴,学校在收到这笔款项后,一般会追加一定数额。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职安家费。

前几年,为了吸引人才,不乏高校招聘教师开出优厚待遇,动辄安家费10~20万,科研启动经费30~50万。

一些高校开出的优厚待遇

不少博士当时都将这笔钱称之为“第一桶金”,想着拿这笔钱去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买一辆心爱的轿车,或者进行投资和创业……

而安家费一般有以下几种发放形式

1) 入职后一次性发放;
2) 入职后按年度发放;
3) 入职后考核通过一次性发放;
4) 入职后按年度考核通过年度发放;
5) 入职后发放,考核不通过则追回。

不同的发放形式,直接决定了安家费到底是“第一桶金”,还是容易踩的“第一个坑”。

二本开出博士110万安家费

听着美好,但...

安家费大战最红火的时候,不乏有学校开出上百万的安家费来吸引人才。

比如,浙江某二本学校,曾向博士开出高达110万的安家费,其中安家费90万,购房补贴20万,引发过热议。


但仔细阅读招聘公告会发现,“天价”安家费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套路”。

那就是安家费发放是分批+要求博士完成考核任务

1、安家费分批发放,先给30万,后续分期发放,存在不完成考核任务则不再发放的风险。

2、考核任务十分艰巨,要求4年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获得重大科研项目等,难度极高。

3、博士若未完成考核,安家费可能只拿到30万,剩余80万可能全部打水漂。


当时也有不少网友调侃,这考核标准,就差再加一条“4年内获得诺贝尔奖”。毕竟从完成难度上来看,都差不多。

也有不少博士表示,自己也是被巨额安家费吸引进高校,但进来才发现,踩坑了!

《大河报》曾报道过这样两个案例:

西南地区某普通高校教师王某,所在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承诺了安家费为100万元,但入职签合同时学校表示安家费只有50万元。后来拿着购房合同找财务部,却被告知领安家费要排队!

曾在南方某双一流高校就职的青年教师陈某,入职时高校曾承诺给予80万安家费,但需要分十年拿到,若在十年以内离职,需全额返还拿到的安家费。据她说,每月到手工资只有2750元,工作两年选择离职后,返还高校一笔安家费,“净赚”只有8万。

由此来看,高校现在开始缩减安家费或者是不给安家费,除了博士培养规模逐渐扩大和人才供给量增多等客观原因,福利构成开始符合学校财政回归正常基准线也是因素之一。

对于博士人才而言,选择高校职位时,安家费固然重要,但不应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在当前高校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博士们更应该深入思考自身的职业规划。如果仅仅因为高额安家费而盲目选择一所高校,而没有充分考虑该校的学科优势、科研氛围、团队合作等因素,很可能在入职后陷入困境,如面临不合理的考核要求、缺乏良好的科研支持等。

博士们应当将安家费看作是入职待遇的一部分,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选择最有利于自身长期职业发展的高校,这样才能在高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在安家费的得失上耗费过多精力。

总之,高校安家费政策的变化是人才市场、高校自身发展以及人才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方都需要以更加理性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变化,以实现高校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青塔、PaperRSS、大河报、人才服务网、募格学术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添加下方编辑微信处理,万分感谢。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期刊查询及选刊



检索宝
为学者的科研之路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