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玉,温润有方,在书香氤氲的校园里,教育的智慧与力量在每一次阅读中悄然生长。在我校党总支的引领关怀下,继第一期读书分享会成功举办后,“学·思”青共体再次相聚,迎来了第二期读书会活动。
此次,本期聚焦《我所理解的师德》一书,继续探索教育的真谛,共筑教育梦想。一起来感受青年教师们的读书风采——
师德之光,育人之本
共读《我所理解的师德》
「READING」
教师们围绕《我所理解的师德》一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郭雅娟老师分享了书中关于“爱与责任”的论述。她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责任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张逸钒老师表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涵。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性格、需求和潜力。一位有师德的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指导,更是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例如,文中提到的某个老师对成绩差但热爱绘画的学生给予机会展示才能,并在课后耐心辅导功课,帮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种仁爱之心能够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信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刘金帝老师从独特性的重要性、识别孩子的潜能、培养独特性的方法,提出她的阅读感悟——开发出每个孩子的独特之美,她认为独特性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促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周新元老师表示 ,“没有抽象的学生,只有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踏入教室的那一刻,他们都是带着过往丰富的经验和多样的体验而来,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家庭背景和成长轨迹,绝不能以刻板的印象或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对待,而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和差异,用心去理解他们。
老师们纷纷赞同“榜样作用”在师德中的重要性,表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思”青共体读书会系列活动,不仅让教师们收获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类似的读书活动,推广教师阅读文化,让教育之花在书香中绽放得更加灿烂。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
撰稿&图片:学思青共体各小组
一审一校:王丽薇
二审二校:党政办
三审三校:校长室
编辑:卢宛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