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在思明区举行的2024年科学教育工作大会上,我校作为首批厦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代表,由杨筱娟校长以《一核双轴三驱动,转动攀登科学的齿轮》为主题,分享我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赢得了与会学校的高度赞誉。
杨校长指出,我校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致力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以“攀登”科学课程体系为核心,我校将馆校合作与学科实践作为主轴,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跨学科和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实践。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科学教育课程化、多元化、常态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建设的全面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
学校先后成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厦门市“智慧校园”二星达标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领航学校”、厦门市教育局“人工智能进百校”成员校、“厦门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思明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领航校等。基于以上荣誉我校对科学教育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一核·双轴·三驱动”科学教育品牌。
一、核心行动:打造“攀登”科学课程体系
我校精心打造“攀登”科学课程体系,确保小学至初中、初中至高中科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和科学素养的有效培育。该课程体系秉承“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志向课程—支点课程—英才课程”三个层次的科学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焦点清晰的课程中不断求索,向着科学梦的顶峰进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双轴联动:推动馆校合作与学科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校与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国投智能·美亚柏科、万石植物园、厦门市蓝天救援训练基地等单位开启馆校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研学实践、参与竞赛训练等。学校与思明区红十字会、美亚柏科等单位合作,在校内建设了科技实践馆、生命体验馆等4间主题场馆,常态化开放场馆,提供学生主题化使用场馆、互动化体验场馆的机会,让学生在“家门内”的场馆里玩科学。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实践,开发了《自制手摇晾衣架》《“自造”音乐会》等十余个丰富的项目,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科学项目可“玩”,实现学生在科技课程中的个性化发展。
三、价值驱动:建设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我校致力于建设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用老师的专长铸学生的特长,以学生的新思维促教师的再发展,双向奔赴共同成长。近五年学生获得科创类大赛国家级奖项52项,省级奖项21项,市级奖项197项,获得国家级专例1项;科学教师在教师技能赛、优质课、实验说课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多位科学教师获评科创类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科学教育,发挥厦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共同体和思明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的优势,继续打造科学教育品牌,为学生们在科学实践中积淀知识、提升思维、塑造品格提供场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张岩鹰
图片:教务处
一审一校:教务处
二审二校:办公室
三审三校:校长室
编辑:全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