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双思-
从信息化教学
到智能教育
我校成功举办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平行论坛活动
腊月已至,万物始茂。2024年12月31日,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思明区实验区领航学校,承办“技术赋能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平行论坛,展示实验区成果。首都师范大学张晓龙教授、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叶荣根老师、思明实验区各校骨干教师及全国各地的项目老师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主题汇报,异彩纷呈
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刘威老师进行劳动说播课《放飞梦想,“筝筝”日上》,基于项目式学习,学生们了解风筝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制作技巧,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创意设计,依照图纸制作,最终放飞风筝、放飞梦想,充分体现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live课堂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成果。
说播课后,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杨筱娟校长从宏观层面介绍双思探索总结双思经验。
以“源自生活、充满生命、学生在场”为理念,旨在通过创设活情境、开展活实践、进行活表达、形成活评价来实现教学目标。她结合刘威老师的劳动课例及“万石植物园研学”“胡里山炮台研学”等跨学科实践课程的实践成果,介绍了学校在跨学科素养课程系列化上的科学探索。
厦门市第十一中学许奇升校重点介绍了十一中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学科教学,创新构建“真为优学”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以物理学科“浮力”单元为例,展示了跨学科实践在大单元重构中的应用;地理学科通过“真问题”启学,与厦门市气象局合作开展主题为“探索气象奥秘,揭秘生活”的探究学习;语文学科进行了寻找秋自然意象,创作电子诗刊的活动。
厦门市民立小学副校长李剑锋做详细阐述了“三学立人”模式,该模式以立人为中心,注重三学的协同发展。通过“问、思、明、行”四状态,以及“点燃、点拨、点悟、点化”四联动,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信息学科与数学、综合实践融合的“电费的奥秘”为例,展示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巧妙与逐层递进。
学校的探索离不开进修学校的引领。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应陶陶老师分享了思明区STE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她介绍需要秉持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开展“STEM”教育,构建协作集体,打通学段壁垒;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科融合;推进研究专项课题,培养专业团队;重构学生竞赛,构建赛研模式;借力以赛促训,赋能教师成长。在沉淀发展中且思且明,实现STEM教育与思明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
山东烟台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白新奎主任介绍了烟台市如何以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为契机,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开展互联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工作。分享了烟台15所试点学校成功升级为基地学校,并辐射带动100余所学校参与试点的经验,以及学科从语文数学扩大到理化生等学科的广泛应用。
北京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汤佳佩主任分享分享了北京朝阳区在“互联网+跨学科学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跨学科学习的本质与区域顶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到区域课程整合研究再到学科散点实践研究,最终实现了整体协同的跨学科新样态。并展示了实际案例,展现了数智赋能、科技助力的教育成果。
专家点评,高屋建瓴
首都师范大学张晓龙教授从“真实性”“学科融合性”等方面充分肯定各校分享的案例,并鼓励大家思考激发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思考更快更好地释放创造力的方法。张教授最后提出要让学习一直进行,提出学校并不是成长的唯一地方,要思考如何平衡技术与教育、技术与生活。
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叶荣根老师对于论坛分享的质量表示肯定。各校运用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围绕教育本质展开研究,研究深、过程实、问题真、成果丰。最后他提醒跨学科学习是契合拔尖创新人才的学习方式,技术的智能化与教育应相伴而行、相辅相成。
撰稿:谢森河
一审一校:教务处
二审二校:党政办
三审三校:校长室
编辑:全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