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科技探新,筑梦未来 ——我校2024年第十二届科学节圆满收官

教育   2024-12-31 08:53   福建  
 
 
 
 

科技创新

筑梦未来

学 · 思

我校2024年第十二届科学节

圆满收官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2024年“从科学眼光洞察世界,从科学实践探索真知”科学节于10月底开幕,开展了科学辅导员沙龙、馆校合作科学考察、主题科学展等系列活动。2024年12月30日,随着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思明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的启动,2024年双思少年的科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开启了2025年科学新篇章。



科学之旅 精彩回顾



依托厦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协作圈和福建省厦门思明分校小初衔接研究型共同体,我校开展“智汇启航 创思未来”科学辅导员沙龙,邀请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黄昌鸿老师分享科技创新教育的丰富经验,推动各校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交流与发展。


与蓝天救援队基地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入校开设讲座,并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进蓝天救援队基地,了解到救援工作的艰辛与伟大,认识各类救援装备,亲身体验结绳等科学救援的基本方法。


举办“科学眼光看世界”主题科学展,展出学生的科创制作、科幻画、自然笔记等科创比赛作品,带领学生从不同学科的维度观看世界。




硕果累累 高光时刻



在第40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子荣获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并有1项作品被推荐至省级比赛。


01

科技创新项目

作品1:学校紧急情况疏散问题

参赛学生:谢源铭、尹浚淏、林子涵

指导老师:康晓灵、刘奕辰、潘吉乐


作品2:一种坐着安心吃着放心的幼儿安全座椅——具有儿童站立报警和汤碗快速降温功能的安全座椅

参赛学生:林廷润

指导老师:杨筱娟、刘威、张岩鹰


作品3:基于Micro_bit主板的对脊柱侧弯和驼背状况的监测与提醒系统的设计

参赛学生:黄滢、洪骞雅、俞辰

指导老师:张岩鹰、黄金霞、吕文丛


三项作品均聚焦生命安全,体现了双思少年对人类福祉的关注。


02

科幻画

参赛学生:汪芷乔

指导老师:田睿龙


在刚刚落幕的厦门市第三节自然笔记实践活动中,我校苏熙容、黄子懿同学在林梦璐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与出色的创造力,一举斩获“妙笔生花记录奖”和“童心妙趣探索奖”奖项。在第十一届厦门市科普志愿者风采大赛中,我校初二年刘亦陈同学作为唯一一名中学生荣获三等奖。


成绩的背后是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师生们的不懈努力。在师生团队的充分调研和深入讨论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科学素养,还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凝心聚力 启航新程



12月30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思明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在前埔南区小学举办。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系副主任吴志明教授以及基地成员校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展城校区、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的校领导出席了仪式。


我校杨筱娟校长作为基地成员校代表致辞。在思明区教育局的高位引领下,思明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的成立是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她代表成员校表示,将以基地建设为新的起点,加强基地成员校的合作,共同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新路径,做好“三个加法”:一是加强主体多元协同,二是加强内容的有机衔接,三是加强行动的逻辑一致。



展望未来,依托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思明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厦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协作圈、福建省厦门思明分校小初衔接研究型共同体,我校将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的科学教育体验,为提升区域科学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撰稿:张岩鹰、陈叶叶

摄影:吴嵩

一审一校:教务处

二审二校:党政办

三审三校:校长室

编辑:全欣琪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
用于学校重要公告、即时新闻及各类学校活动的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