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个人简介: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咨询师,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心理健康》初中版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曾获省一师一优课。
家有智慧,教有方法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欢迎收看本期“家教有方”栏目
我是涂老师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
“孩子认真复习后仍没考好,回家后,很沮丧地说自己很没用,甚至不想去上学了……”类似的场景,您是否也经历过?作为家长见到孩子这样的状态,难免会担心焦虑,想帮忙却又怕帮不好,一想到孩子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和挑战,又操心起孩子的应对能力到底行不行?会不会被压垮?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呢?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抗挫力与其性格、对挫折的认知和应对,以及家庭环境和氛围息息相关。因此,建议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接纳”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要允许孩子表现不好和犯错,并告诉孩子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常事。
当孩子遭遇挫折回到家后,家长要尽可能稳定地接住他们因受挫产生的各种情绪,给予足够的爱和安全感,陪伴他们穿越情绪风暴期。因为,您的接纳和抱持就是孩子应对挫折的勇气和底气,会让孩子意识到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从而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挫折。
我们常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家长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来示范自己是如何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比如,您可以在晚餐时跟孩子分享说:“今天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开始我很担心、焦虑,但后来我查了资料,请教了同事,最后用了一个新办法把问题解决了。虽然过程挺难的,但克服了这个困难让我很有成就感。”
家长这样的言行和分享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困难并不可怕,要学会寻求帮助、寻找资源,形成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积极认知,习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更加关注努力和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孩子曾经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地评价结果。比如,您可以这样说:“你这次的努力我看到了,特别是你整理了很多错题。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节奏都不同,可能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运用这些知识点,如果你继续坚持,我相信最后一定能实现目标。”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孩子感受到您看见和肯定了他曾付出的“努力”,而孩子也会更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当孩子通过持续的努力而获得进步和成功时,他就会明白自己的能力并非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和练习来提高。
孩子不敢接受挑战背后的心理动力常常是因为害怕失控,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复盘来帮助孩子梳理和聚焦问题,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中,避免盲目前行,提高应对能力,找回掌控感。
您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考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我们了解学得比较扎实的地方和需要加强及补缺补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要改进和梳理的?”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孩子在复盘反思中找到没考好的原因,重新制定目标和计划,找回对学习的掌控感,真正助力孩子突破局限实现成长。
家长朋友们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我们灌注很多的耐心和智慧
相信在您的引导和加持下
孩子将会在挫折中蜕变
积蓄更多力量前行、成长
供稿: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
编辑:厦门市教育局宣传教育处
转载来源“厦门市教育局(ID:xmedu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