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个人简介:
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一级教师。厦门市心理健康学科骨干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参与《小学生心理健康》(闽教版)教材和教参编写及修订。
家有智慧,教有方法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家教有方”系列课程又和您见面了!
本期主题是
隔代养育问题如何破解?
父母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将孩子交由祖辈去抚养,而自己则忙于工作或其他的事情,这就是隔代养育。在隔代养育的过程中,父母和祖辈的分歧时有发生,有时陷入争吵产生矛盾,有时相互隐忍又自我消耗。
隔代养育问题主要根源有三:
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差异:祖辈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注重生活照顾,而忽略孩子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父母的缺席与角色定位不清:父母在隔代养育中处于缺席状态,未能履行主体责任。
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发展特点: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陪伴和支持,这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
在隔代养育中遇到的困境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如何破解呢?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一起来思考
祖辈也希望把孙子带好,父母要认可祖辈对孩子的关爱之心。但方式方法欠妥时,可以寻求外援来进行沟通。例如,有位奶奶坚持应该给孩子多喝补汤,小孩炖汤没少喝,但营养不均衡,依旧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孩子爸妈多次沟通无果,后来就给孩子挂了专家号,带上爷爷奶奶一起去“学习”科学的喂养方法,问题才得以解决。
首先必须明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养育人和教育者,承担主要的育儿责任,应该负责制定和实施孩子的教育计划,并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祖辈作为辅助者,协助提供生活照顾。
相信在祖辈生活照顾与父母的情感支持下,孩子身心能得到和谐发展,在父母现代知识的传授与祖辈传统文化的传承下,孩子的智慧与品行会有长足的进步。
在养育中,孩子的需求不能被忽略。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会有不一样的需求,以学龄前孩子为例:孩子对亲人有强烈的依恋和情感需求,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和陪伴。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总是拿着手机,或边工作边陪孩子玩,这种分心陪伴可能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
优质的陪伴,其精髓在于深刻理解并积极响应孩子的真实需求,要求家长在陪伴时保持高度的专注,与孩子建立起积极、有效的互动,共同创造充满愉悦与爱的体验。
隔代养育,一切的出发点是爱,最终也会回归到爱。打开隔代养育的正确方式,亲子教育和隔代养育分工合作,隔代养育也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祖辈能安享天伦之乐,父母也能安心奋斗。
供稿: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
编辑:厦门市教育局宣传教育处
转载来源“厦门市教育局(ID:xmedu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