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确诊IV期促结缔组织增生小圆细胞恶性肿瘤(DSRCT),腹腔、盆腔复发多处转移,拟行根治性放疗,处方54Gy/27Fx。下图为该患者的靶区示意图,蓝色为定位CT上GTV的范围,红色为各分次治疗时FBCT上医生重新勾画的GTV范围。
上图的这个患者,看图说话就能发现移床多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推文里给出了25个分次采用和未采用自适应计划时(患者自己放弃了最后2次治疗),靶区和OAR与原始计划投照的剂量对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原始计划指的是不移床直接投照。原文里的图比较复杂,我们就直接看看PTV V54和D95(至少有95%的体积接收到的剂量)的结果吧。就说这病例选得好不好吧,484很直观。
①在综合考虑影像清晰度、治疗效率和剂量准确性的基础上,诊断级CT被认为是当前在线ART的最佳影像方案。②在治疗过程中,通过EPID in vivo 2D实时剂量测量技术,有效监测并纠正治疗偏差,确保了治疗的精准性。③通过云端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靶区修改与治疗实施的分室乃至跨院区协作,提升了医护团队的工作效率。
公众号:放疗U话说山东省肿瘤医院 | 精准放疗新时代:多靶区肿瘤自适应放疗
最后,聊点别的,就是看到第一张图我就在想这作图是不是哪篇期刊文章啊,看到最后:果然。就是有种感慨,有能力的人“做科研”、“写文章”也是量产,这篇文章的主要的点在于“首次报道了FBCT引导的ART在DSRCT治疗中的使用,介绍了该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剂量学优势”,实际上缺乏该患者后续的预后信息,剂量学优势能这么夸张主要是因为其靶区的数量和位置。这里没有任何说文章不好的意思啊,只是自己感慨一下。文章不管是内容还是图表都整得很好很好,就像下面这图,用的统计方法就是比较摆位误差常用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我之前说能看懂就代表自己能写得出同等水平的文章,你让我来我怎么可能画得出来这么好看的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