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三段又过去了,如果是按字数发稿费就好了…正文开始,这篇文章是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张丽华等老师撰写的颈部肌群训练减少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刊登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4年33卷10期。入组了99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其中试验组(48 例)行颈部肌群训练,放疗开始前1周开始训练,颈椎操每日3次,推拿每日1次,对照组不做该训练。所有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加发泡胶行体位固定。
颈椎操:分别做低头、抬头、左转、右转、前伸、后缩,顺、逆时针环绕的运动,每次5min。推拿:①拇指着力揉拨颈部后侧中线、两侧关节突线(中线左右各旁开约1.5cm处)、侧方横突线约6min。②双手揉拨双侧颈肌,然后拿揉两侧斜方肌约10min。③坐位后缩伸展运动:首先下颌内收至最大范围,然后缓慢向后伸展至终点停留3~5s,再次回到起始位,10个/组,连续做3组。推拿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完成。
张丽华,姚晓伟,李博,等. 颈部肌群训练减少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4,33(10):942-949.
这篇文章就没有说像今天推送标题里提到的那种,把CBCT数据一录,做个t检验/秩和检验,得出结论做颈部训练之后摆位误差更小,而是用以下几个方式对摆位误差进行了分步处理:
“下表显示了两组患者在3个解剖水平上每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以及所需的PTV边界。当将结果按解剖水平比较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沿着头脚(SI)方向逐渐增大,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是如此。”
之前也说过,我认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体位固定中的意义要大于Part2的t检验得到的“统计学差异”,PTV外扩的数值…就锦上添花吧。值得学习的是作者对结果的描述方式,就像上文的摆位误差是沿着SI方向增大的,这就很合理,之后在讨论再补充一下可能的原因之类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这部分更像是Part3的一个延伸了。文章中用了箱线图来表示这个结果,还涂了好看的颜色。图/表/文字描述都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应根据数据和想表现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这就是学术技巧了。(因为图是纵向的图,不好截,所以这里仅截取了有统计学差异的AP方向)
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摆位误差之间的相关性,例如试验组在斜坡、第4颈椎水平LR方向与Rtn的摆位误差均呈强负相关(r=-0.45、-0.45,P<0.001)。啥意思呢,就是说对照组在摆位的时候如果LR方向摆位误差越大,则Rtn方向摆位误差较小。
除了这些主干内容之外,还有些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点,例如文章里提到了摆位误差超限后会重新摆位,超限的摆位误差也纳入了统计,只要不走重定位流程,我觉得很合理(不过里面没提重定位的患者如何处理)。
再例如基本情况统计里提到了口含器的使用情况,结合前文,这提示我们这种顶级医院对鼻咽癌患者可能会采取热塑膜+发泡胶的体位固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会给小部分患者采用口含器。
好了,最后我们也应用一下“写作的技巧”,叫呼应主题(callback?),
本篇主要的是想和大家聊一下摆位误差有哪些处理方向,摆位误差的文章绝不只有把CBCT数据一录,做个t检验/秩和检验,得出结论xxx方式摆位误差更小就完事了。当然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不能走正当路子发出去就不好说了…只是想让你们少走点弯路(上格局了,我都觉得该收费了,为啥不收费呢,因为收费了就没别人看了)。
注:推送里对文章原文进行了部分内容节选,建议各位读者下载文章原文学习,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处跳转。
原文:张丽华,姚晓伟,李博,等. 颈部肌群训练减少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4,33(10):942-949.
链接:https://rs.yiigle.com/cmaid/151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