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神创的吗?原来我们对中药有这么多误解

健康   2024-03-25 14:31   北京  
现在人们谈到中药,总是有意无意地认定中药是原始的、初级的,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误解。如果问药物是什么?我们中国人马上会想到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中药主要是植物药,西药主要是化学药。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这些说法对吗?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药是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而阿司匹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苏美尔人,从他们留下的泥板文书可知,他们用柳树皮来治疗发烧、头痛和炎症。柳树皮里含有水杨苷,18世纪初,人类学会了从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为了减少水杨酸的副作用,又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从阿司匹林的历史来看,某种程度上说植物药和化学药,或者说中药和西药,没有矛盾和对立。


一、不能简单用非化学药、副作用小来概括中药

有人说化学药物起源于古代的炼丹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战国到东汉,炼丹术开始成熟,当时已有关于石胆(胆矾,硫酸铜)、丹砂(朱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矾石(硫酸钾铝)、磁石(四氧化三铁)制取方法和治病的记载。这五种物质是至今仍在使用的中药。影视剧里常出现的鹤顶红,实际上就是中药砒霜,也叫信石或砒石,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按理应该归为化学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砒石现在已经是药典禁用的药物,不过,以张亭栋和陈竺为代表的科学界人士仍在进行三氧化二砷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从这些来看,不能说中药完全不含化学药。中药炮制学除了净制、切制的物理手段之外,火制、蒸煮等方法实际上是改变中药化学属性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说中药就不含化学药,化学药就一定是西药。现在中医院校里有一门课程就叫“中药化学”。


简单说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也是不对的。首先,无论中药、西药,每一种都有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长的限制,不结合这些限制条件,就没法谈副作用的问题。有不少有毒的中药,上文谈到的砒石,还有药典禁用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只是千百年来经过验证的一些天然药物,比很多西药类的化学药物,其副作用确实是要小很多。

二、中药的起源

中药的起源,其实很难说得清楚。“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是众所周知的。《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衣……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外,还有伏羲尝百药的传说。从比较确切的文字记载看,西周时,便有“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据尚志钧先生统计,《诗经》中收载药味289种,《山海经》中记载植物有254种,加上补遗(不见于今本《山海经》,但见录于他书)8种,合共262种,《五十二病方》共载药名247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原书已经失传了,现存的各种版本都是明清以来学者考订、辑佚、整理而成。两汉时期,西域的香药开始传入我国。这些资料都表明,中药的发展,在秦汉之际,已经略具规模。

三、全世界使用植物药的历史

当然,对于植物药和其他生药的使用,全世界都有类似的历史。公元 77年前后,希腊医生狄奥斯科里迪斯(PedaniusDioscorides)编著《药物志》(De Materia Medica)一书,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附有植物插图的草药著作。该书记载了约600种生药,如鸡血藤、芦荟、乌头、罂粟等,并记载了由这些生药制成的1000多种药物,包括非药用的4700多种用法,体量比希波克拉底的药学知识扩充了好几倍。此书直至 15世纪,都相当于西方传统医学的“本草经”。总的来说,中药的起源并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可能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凭生产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了一些药物学知识。甚至,用草药来治病,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动物,如大象、猩猩、蜜蜂等都会为自己采集植物来治疗上病。我们最常见的是猫吃小麦苗催吐,狗也会吃草来催吐。在非洲雨林中,大猩猩经常吃"朱古力藤"(可能是三叶木通)的叶子,用来清除肠道中的寄生虫。"麦克画眉鸟"以叶子和蜂蜜制成的糊状物来治疗肠胃不适。蚂蚁和蜜蜂在受伤后会采集树脂和植物汁液,涂在伤口上。


全世界都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应用历史,为什么只有中药能够系统地传承至今呢?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药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归经等。第二是中药的临床疗效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我国的本草文献极为丰富、中药知识博大精深,要学好并不容易。接下来,我想以明代龚廷贤的《药性歌括四百味》为纲,一周一味中药,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药知识。
中道七安第一期
作者/江夏剑客
校对/白芷

中医学苑
从出版的角度承担中医传承的使命,推介中医人、中医事、中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