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外科十三方考》,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丹道医家 外科先贤
张觉人
“外科十三方”历险记
十三方来历传说
总论歌
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
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
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
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
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着蜀疆,
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
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按:此歌中“釜水”二字,系吾蜀自流井之古名,“著蜀疆”三字,又显指四川言。据此歌词意推,此十三方之创始者似为蜀人无疑;但从另一解释,则此十三方之创始者虽不属蜀人,而挟技浪游来川,係寓釜水,乃将此方授诸蜀人,亦或有之。惜无医史可考,只可作此猜测,留待后来者之参证耳。
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按:此书标题首冠“张氏”二字,而其嘱言口吻又酷似家言,其为传子不传婿之世袭物,自无疑义,惜不知传方之张氏究为何人耳!成都老中医张鹏程,售用中九丸达五十年,据云十三方是由彼七世祖张云航传出,云航在乾隆时任太医院长职,于江西龙虎山遇道士吕某,传授此方,向皆由彼族世代单传,不授外人,至道、成时,始渐由戚属传之外人云云。或云满清中叶,农民蓝大顺起义抗清,兵至大渡河,川督刘秉璋派唐泽波(人呼唐帽顶)军门前往堵截,时刘患重笃目疾,几至失明,诸医束手无策。慈禧后乃派太医院医官米衡如来川,为刘诊治,据云此十三方即由米氏传出,且当时传出者有内十三方与外十三方两种,此方偏重内服,故名内十三方,外十三方则更少流传。是否如此,姑妄记之,以备一说。唯蓬莱山樵本中另有丁氏外科十三方一种,内容与此本大异其趣,今特将其书名转记此处,以示大略。(方名已另附于书末)
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此,故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之,疟止”云云。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来,当不始自清代矣。
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银膏条说:“今方士家有银脆恐即等。”可见中九丸之发明在明或明以前了。
十三方历险记
外科十三方,为吾国铃医不传之秘而视为枕中鸿宝者,师传徒授,各有隐藏,从无一人能窥全豹,光以首方之“中九丸”,更百人百样,故排迷阵,今人莫名究竟。余曾以此方广为访问,达三十年,得来方法皆人各自异。其书则尽属抄录,向无刊本,致一抄再抄,错误百出,且每人仅知一二方或三四方不等,得其全方者,百人中难获一二。已卯秋,客寄重庆,于南区马路一旧书肆中,无意间发现抄本方书一册,翻视之,知为外科十三方之完整本,当即以重价购归,书为咸丰五年(1855)十月抄录本,字虽工整,惜别字重重,有许多处几无法句读,知抄书人非通达者,乃于百忙中抽暇整理之,视同拱壁,出入与俱者历十年。庚辰除夕,又于成都故书摊上获得蓬莱山樵之《集验方》一部,末卷亦附有十三方。惜乎名虽十三,实际上亦仅至数方而止,但其首方之 “中九丸”则较一般者为完备,大可与旧抄本及历年师友授受之方法互相印证,幸成全璧,讵非乐事。予今老矣,深恐此三十年著心搜求之济世良方随吾身以湮没,故特就所知及临床实践之心得,考正而表彰之,并将各古书中与十三方有关之方摘附各方之后,以资参证,像我国民间之外科疗法得以大放光明于现代,则余愿足矣。
乙酉冬,得识杭州沈君仲圭于陪都中医院,沈君好蓄书,与余同癖,谈次知裘吉生氏曩岁编行《绍兴医药学报》时,曾刊有《管氏十三方》一种,大约即系此书。聆言之下,急欲一睹为快,唯该书系民初出版,一时未易觅致。不意旅沪以后,忽得仲圭远道惠书,谓管氏方已经觅得,并出重资请人录副寄申,校读一过,方知其书缺略颇甚,但可资参考处亦复不少。去夏回暮时,乃将稿中处方部分抽出,付诸《华西医药杂志》发表,刊出后,迭接各地同道来函询问一切,并促早出全书。今幸得武汉周复生、香港朱活民两君资助出版,并蒙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列为丛书第二种,故自忘谫陋而付梓焉。
丹道一家
张觉人先生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