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星探索|赵维莅教授:从创新到转化,不断优化淋巴瘤全程管理

文摘   2024-11-07 21:00   北京  


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窗口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高端平台,进博会持续引领着向“新”而行的时代潮流。


在本次盛会上,一系列新疗法、新药物、新方案、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其中,复星医药用于改善接受移植患者预后的复可舒®(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强化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及全程管理的认知,推动淋巴瘤“慢病化”管理,好医生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赵维莅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全面剖析淋巴瘤的诊疗及管理现状,并深入探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期给临床提供借鉴。




创新加持,共同协作促提升

Q

好医生:您如何看待进博会在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与发展,以及影响政策导向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赵维莅教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每届展会都特别注重创新。进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平台,不仅展示了全球最新的创新药物、技术和医疗器械,而且这些创新成果为临床工作和患者的诊治带来了明显获益。


首先,进博会上展出的创新成果涵盖了医药、科技和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也直接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每次参加进博会,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些创新给医疗领域带来的积极变化。


其次,进博会不仅是国际优秀企业展示的舞台,也是中国国内优秀企业展示自主创新产品的重要机会。这些企业拥有原创自主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外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第三,进博会强调的是协作精神。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体现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不同科室和学科之间的合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言之,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更是推动国内外企业合作、促进医疗技术交流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盛会。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医疗创新领域的实力和贡献,以及国内外企业、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更好治疗效果的坚定决心。


关注全程管理,助力淋巴瘤管理走向慢病化

Q

好医生:目前,我国淋巴瘤诊疗的重难点是什么?

赵维莅教授:淋巴瘤作为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其临床诊治水平的提升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淋巴瘤治疗的改进起着核心作用。目前,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这一现状亟需改善。


为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当前临床采取“两步走”策略。首先,要追赶国际水平,即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约为60%。要实现这一目标,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国家医保政策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及性不断提高。通过国家血液质控中心的努力,我们将规范化治疗方案推广至基层医院,帮助每家医院都能实现规范化诊疗,促进淋巴瘤管理走向慢病化。


其次,在达到国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将5年总体生存率提升至超过80%。这不仅需要推广规范化治疗,更要提倡创新的中国方案。目前,全国各医疗单位正积极努力,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通过分子分型实现更精准的靶向治疗,提升疗效,努力使中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80%。


通过全国专家和各级医院的大力支持与努力,精诚协作,我们有信心显著提升中国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当然,这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政策、医保、质控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努力。



Q

好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赵维莅教授: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许多血液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血液肿瘤患者需要进行移植。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不仅要关注移植过程,还要做好全病程的管理。


在移植的合并症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是最主要的合并症之一。尽管配型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异反应。因此,对排异反应的提前管控至关重要。


过去,治疗GVHD主要依赖于激素,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疗效差、合并症多。现在,对于移植的排异反应,我们也有了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实现全程化的管理。通过有效的支持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GVHD的控制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随着对移植合并症的持续有效管理,我们能够显著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切实摆脱疾病的困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是我们在移植治疗中需要做出的巨大努力,也是临床不断追求的目标。


众思成益,做精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

Q

好医生: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您如何将临床思路转化为科学语言,以推动淋巴瘤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

赵维莅教授:转化医学研究对于血液疾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疾病曾经是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但随着对其疾病机制的发现和临床问题的解析,现已成为可治疗的疾病。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成功治疗理念拓展到其他类型的血液疾病,尤其是淋巴瘤。


淋巴瘤因其高发病率、高恶性程度以及复杂的发病机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随着多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析。当前,临床科学家们的责任是深入研究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发现关键的核心临床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科学语言,以推动分型驱动的淋巴瘤联合靶向治疗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研发淋巴瘤耐药机制,并开展更多免疫相关治疗和微环境干预治疗。通过肿瘤相关和微环境相关的协同靶向治疗,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这一过程需要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交叉合作:临床发现问题,基础研究解决问题,利用临床的科学语言,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析疾病机制,发现治疗靶点,提升治疗效果,并开展淋巴瘤的精准诊治。这不仅需要医学研究者的努力,也需要临床医生与基础科研人员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血液疾病治疗的进步。


专家介绍


赵维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致力于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LANCET HAEM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600。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EBMT青年领袖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




Editor

编辑

好医生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李可意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生App


好医生头条
为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行业从业者或爱好者,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全面的医圈动态,包括新闻热点、行业动态、学术进展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