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的一致性在哪里?

文摘   2024-11-08 07:47   山东  

  1. 数学是解开自然和科学底层奥秘的底层钥匙。读作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实际是数学教学里的一件大事。
  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三大核心素养,分别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世界。数学数字是一种符号和语言,现在的孩子普遍在学前就已经掌握了0-9,10以上,甚至到100以内的数字读作,看到每个数字基本都会读。再次用语文⬆️的一二三……十来加深联系,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是到了乘法,突然出现了乘法算式的读作,而且数字改成了0-9,不再用一二……
  3. 在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次出现读作,是在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但是课本教材和教师用书上,并没有找到解释。




  4.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家长自己也是稀里糊涂,课本怎么说,就怎么写。
  5. 读作:指的是将数字用汉字的方式读出,例如“14”应读作“十四”。这是在教学或日常口头交流中使用的非正式读法。

  6. 而在实际教学中却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作、乘法算式的口诀出现了混用。那么数学上的读作是一个怎么样的学习过程呢?

  7. 在一年级上册学习1-5的认识、6-9的认识、0的认识、10的认识,并没有涉及读作。

  8. 数的认识,读作使用语文汉字。从一年级上册学习数字11-20开始,着重强调了数字的读法,并且将【10,读作:十】也加了进来。也就是从两位数开始,认识数字上着重强调怎么读,并且使用语文上的汉字。
  9. 后面二年级下册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也是使用语文上的汉字。

  10. 加减乘除比,为了强调算理算法,不加重学生练习读作的难度,读作使用阿拉伯数字。从一年级上册“比大小”开始涉及的读作,用到的就是阿拉伯数字。例如,3=3,读作:3等于3。主要练习的就是等于号在等式里面的读法。
  11. 加法和减法同样如此。3+1=4,读作:3加1等于4。4-1=3,读作:4减1等于3。

  12.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二年级下册除法的认识,六年级上册比,均是如此。





笔者搜索网络,从某杂志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如下的答复:
根据教学任务重点来决定,看似有道理,实际非常烧脑。在没有回头看之前,读作知识前后不一致,有些分裂,教师、学生、家长很容易纠结,造成数学难以理解的困扰。
是否可以在每次出现读作的时候,单独批注说明?这样学生在前面读数的知识迁移时,会避免前摄抑制,自我调节到关注加减乘除运算算理算法和读作上,而非纠结。或者不要出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只要学生会读就应该给与肯定的分数。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 二乘七等于十四        
如果觉得这样的答案觉得不合理:2乘7等于十四       二乘7等于14
至少可以肯定这两个答案均可: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 二乘七等于十四  
(前后矛盾不一致的知识还有很多,建议专家展开研究,给予广泛性指导)您觉得还有那些这样的知识呢?

CC学数学
趁时光还在,记录美好数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