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解开自然和科学底层奥秘的底层钥匙。读作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实际是数学教学里的一件大事。 读作:指的是将数字用汉字的方式读出,例如“14”应读作“十四”。这是在教学或日常口头交流中使用的非正式读法。 而在实际教学中却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作、乘法算式的口诀出现了混用。那么数学上的读作是一个怎么样的学习过程呢?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是稀里糊涂,课本怎么说,就怎么教。 在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次出现读作,是在一年级上册《比大小》, 3=3读作:3等于3 3>2读作:3大于2 3<4读作:3小于4 至于原因,在人教版教材和教师用书上,并没有找到解释。
后面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也是使用语文上的汉字。例如, 40读作:四十 27读作:二十七 33读作:三十三 235读作:二百三十五
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2080读作:二千零八十 6009读作:六千零九
加减乘除比,为了强调算理算法,不加重学生练习读作的难度,读作使用阿拉伯数字。从一年级上册“比大小”开始涉及的读作,用到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例如,3=3,读作:3等于3。主要练习的就是等于号在等式里面的读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二年级下册除法的认识,六年级上册比,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