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知道发疯文学吗?
如果你知道的话,接下来这段“猿猴”,就不用过多做解释了:
其实我觉得还好啊(变成猿猴)(抢夺路人的香蕉)(飞入丛林)(在藤蔓中荡来荡去)(在藤蔓中荡来荡去)(在藤蔓中荡来荡去)(在藤蔓中荡来荡去)(高声吼叫)(高声吼叫)(在藤蔓中荡来荡去)(高声吼叫)(在藤蔓中荡来荡去)(高声吼叫)(在藤蔓中荡来荡去)
又或者,在最近这狂乱的时节,你在朋友圈里刷到过类似的表情包吗?
这些合理又不合理的行文逻辑,短短几行字,就让观者陷入迷乱——
要么是发现同类非常兴奋齐齐点赞,要么是真切开始担心对方的精神状态:
发疯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文学——让观者觉得,发出这段话的人精神有问题。
有时是无意义的重复:
发疯怎么了!上勾拳!下勾拳!左勾拳!扫堂腿!回旋踢!蜘蛛吃耳屎,龙卷风摧毁停车场!羚羊蹬,山羊跳!乌鸦坐飞机!老鼠走迷宫!大象踢腿!愤怒的章鱼!巨斧砍大树!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彻底疯狂!!!!!
有时是颠倒不通的逻辑:
其实大家长期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下,情绪有点小问题是正常哒~一定学会自我调节,要相信一切都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fjfuyfcjufbjigbu!啥!砂!杀!沙!纱!煞!鲨!刹!痧!霎!榝!殺!歃!硰!好起来的哒!~加油(≧∇≦)
怎么样?看完以上内容,你还好吗?
如果精神san值尚在,那我们就接着聊。
最初,发疯文学保留了大量原梗,怨气和疯劲齐飞,狂乱共长天一色,让观者仿佛真的在看一个正常人的发疯过程。
最开始非常强调实用性——
当网购人遇上超长预售期:
淘宝发货/外卖发疯文学
在发疯文学尚属小众时,只要你发疯,对面大概率会信以为真,甚至真的开始反思自己——对面是因为我所以精神错乱吗?
于是,一开始,有相当一部分伙伴,将其使用在难挨的网购发货上——鬼知道为什么夏天的衣服要到秋天才能穿?!
那个时候,基本上客服都会回复。一不小心,预售就从40天变成了“明天安排”。
纯粹的个人表达:
聊天框或是朋友圈的发疯文学
再往后,发疯文学的“好处”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慢慢地,逐渐回归到日常生活,变成了个性化的表达。
走进千家万户的厦门地铁发疯文学
之后,发疯文学被年轻人带出了圈子,逐渐占领了对外的窗口,电视留言、厦门地铁的投稿成为最佳展示台。
最普及的微信传播形态
如今,最终演化出人手一个、传播度极广的表情包,甚至直接以发疯文学的状态昭告天下:xxx(发疯文学版)
……
自6月开始,尤其是近期,发疯文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天拉群,无需解释,进群的人都能对上暗号。
甚至有人直接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践:遇见了烂人?一套发疯文学组合拳,拳拳到肉!
大家都发现:
抛去素质,生活真的惬意多了。
如今,还有无数分支在延展,花样繁复,有小菜也有正餐,无论哪一种,都已成为家常便饭,必须得时不时吃上一次,不然浑身不适。
我采访了两位资深的发疯文学爱好者,从他人带入坑,到现在成为朋友圈“教主”,这是怎样的演变史?为何会有这样的演变?
本期嘉宾
小狗,基本上说话的时候就是在发疯。
小林,打工时长两年半的现役大学生,梦想是变成一只小猫。
她们讲述了
自己爱上发疯文学的3个原因……
发疯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你可以忽视逻辑,所有文字皆随心所动,你的表达仅仅是你的表达。
不会有人judge前后逻辑,不会评判你的用词,有时还会为你的独特文字喝彩。
嘉宾之一的小林有提到,近期在高校内非常流行的“爬行大赛”她非常向往甚至一度想实践。
在她看来,爬行跟发疯文学,虽然一个是肢体一个是文字,但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其实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因为什么选择来爬、选择使用发疯文学,大家都不会过问,在这样的语境里,你可以回到原始,不用太“人类”。
高校夜爬活动一窥
人类,在这里意味着:
你需要考虑周全——我的身份适合做这样的事吗?别人会怎么看我?
你需要足够理智——这段话发出去,语法正确、表意清晰吗?
……
拜托,请放过我吧!
在问及,为什么会玩发疯文学时,两位嘉宾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因为懂的人很多。
对于小狗而言,每次玩发疯文学,就像“在自己的生活里发弹幕”,其他看得懂的伙伴,就会跟帖回应。这是一种“很大的共识”,保证了彼此能快速融入、快速交流。
补充:
小狗的线上发疯群已经迅速扩张到184人了!
发疯文学对于小林来说,是她“被看到”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种“看到”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跟家人朋友倾诉,更像是一种“无负担的情绪密语”——你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快准狠地获得反馈,又不会给他人造成太大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大家都在相同的人生阶段,遇见了相似的人生问题,这类无需解释,一秒get的莫名联系,实在太省心了。
拜托,正式地用一字一句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的太累了好吗!
发疯文学中,无论是读者还是创作者,一般都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情绪,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悲痛,有时又是一种无奈自嘲。
用小狗的话来说,这类多样的表达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既是一种纾解,也是一次小型爆发”。在她看来,能与之类比的,只有(目光炯炯地)收拾家务和高精度的工作心流状态了。
二次元死宅小林的爱好和发泄渠道有很多,比如玩音乐,比如玩游戏。
但对她而言,这些都是间接的,而文字“更具体”,它更能清楚地传递自己的情绪——这次的戒备,是3级,还是1级?
这类释放就像是布洛芬在体内游弋,找到痛点后的准确打击。
小林小号的日常发疯文学
拜托,不用动脑子只用复制粘贴但又能精准表达,这种好事哪里找?
两位嘉宾都不约而同提到,发疯文学对于自己而言,虽有多种好处,但依旧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跟大家聊完后,作为笔者,我只能说,这是一场清醒的美梦。
发疯文学不具备指向性——没有说具体的事件,也不涉及具体的人,像是对着空气大喊、对着空气左右勾拳,所以它能减少沟通,直达深处,抓取共鸣,但同时,也注定它不解决任何现实的问题——毕竟,对着空气挥拳,最后的一步一步,又是谁来落实呢?
它只是一个止痛药,是一剂镇静剂,是包裹发起人的暂时外壳。
当前社会的文化传统,都在要求大家“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很多表达经常被“忍一忍”“谁都会有的”所阻碍。
发疯文学从小众到普世,也是使用者逐渐从羞于启齿,到大胆表达的转变。每一次释放都是自我的一种接纳——允许出错,允许有情绪,允许自己有波动……
以往,我们很少在公共平台上,看到如此多的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表达不那么好、不那么“正”的情绪。
嘉宾们的入坑离不开他人的带动,但即使是5G冲浪少女小林,也是从一开始完全看不懂开始的,甚至会觉得“这是什么啊?”
再到后面,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用起来,似乎就形成了一道越来越广大的空气墙,把那些尚羞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都包了进来——即使只是暂时的。
当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呐喊,那“我”再加入,就没有那么突兀了。
就像一滴水融于大海,悄无声息,又安心。
“下水道老鼠”。
这是嘉宾小狗提到的自比。
从最开始可能积极试图找到解决办法,到开始用怀疑的视角去审视外部世界;从想象自己是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到快乐地承认自己只是一只小老鼠,这是为什么?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以往的理想图景逐步坍塌,再也没有一味的确定性。
我们身处其中,发现工作中越来越难找到价值感,甚至有太多“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再到最后,连一份糊口的工作都难以找到……
生存环境如此艰苦,这样的情形下,要求年轻人持续保持稳定、保持激情勇敢往前冲,无异于痴人说梦。
将自己比作老鼠,或许也是一种反抗的体现。
也因此,有了更进一步,对品牌的启示——
发疯文学的文化氛围下,青年怎么看待如今的营销叙事?
小狗很明确地告诉我,她非常反感高级广告和太顺利的广告叙事:“比如特别科技感的,模特都是外国的,美丽的,身材好的”。
这些形容词,都预示着“完美”。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往的社会叙事失灵,只剩下混乱、无序和不确定性。维持普通人的生活尚觉得费力,更别提追求看似完美、一丝不苟都不能出错的生活。
生活的不公、标准的单一、权力对人性的凌驾……所有一切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让本就脆弱维持平衡的麻绳断裂。
发疯文学幽默吗?幽默。
但不是让你幽默,而是对我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