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i is the island of the gods, feared by demons, adored by gods."
巴厘岛是神灵之岛,被恶魔所畏惧,被神灵所崇拜
—— Charlie Chaplin
本内容为在大理数字游民社区NCC线下分享活动的文字版
全文字数4159,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writer: zhoumo
#1巴厘岛是本国的「少数者」
巴厘岛是印尼唯一一个信仰印度教的岛屿。
伊斯兰教 VS 印度教;传统印度教 VS Balinese Hindu。巴厘印度教是一个融合山野动物的宗教,巴厘人认为,神灵无处不在,可以幻化在石头、树木、房屋等事物之中,神灵们无时无刻不在人周围,监督着人的言行举止,人与神之间是可以通过祭祀或某种宗教方法合二为一的。
这让巴厘岛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异域文化。
虽然信仰印度教,但种姓制度较为松散。
在巴厘人的种姓中,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占印度教徒总人数的15%,其余85%的广大群众属于平民种姓—首陀罗。同时,还有一段千余名本地王族为反抗荷兰统治英勇就义(puputan)的历史。
“与神同住”,拥有家庙文化的“千庙之岛”。
Ubud is the religion’s high baroque, its most elaborate expression
独特的新年Nyepi 和 Ogoh-Ogoh百鬼大游行
#2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
海滩、高山、瀑布、火山、稻田……
#3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冲浪、蹦迪、瑜伽、冥想,灵修、浮潜、攀岩……
#4友善开放、乐于助人的本地人
巴厘岛在世界地图上非常非常小,但片区分布明显,复杂多元。
Kuta: 「澳洲后花园」
巴厘岛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聚集了大量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他们在这里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夜生活。Kuta以其热闹喧嚣的氛围和充满活力的夜生活而闻名。
Canggu: 网红社区
巴厘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许多时尚的咖啡馆、餐厅和酒吧,吸引着大量的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Canggu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也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在这里穿梭。
Ubud: 文化中心
巴厘岛的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艺术画廊和手工艺品店,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Ubud以其宁静祥和的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闻名,是许多人来到巴厘岛寻求心灵慰藉和文化体验的首选目的地。
北部和中部:被忽略的明珠
Canggu——The Beverly Hills of Bali
(巴厘岛的比弗利山庄)
巴厘岛的数字游民画像
年龄:16岁起,上不封顶,是非常多技能熟练人士、中高层、退休人员的选择
职业:除了“常规的”远程雇员,还有创意工作者(摄影师、剪辑师居多),独立开发者(Vision Pro),冲浪教练
消费:西式餐饮为主,co-working space day pass均价在100RMB左右,月消费一般在1000美元(约7000RMB)(仅包含普通住宿)
保险和医疗:容易水土不服的环境,Bali Belly;昂贵的外国人医院
与此同时,国际背景下的一些故事
俄乌冲突期间,大量俄罗斯人来到巴厘岛炒房。经常在稍微装修后以高于原价两倍的价格出租,赚取差价。这种做法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来自世界各地的比特币投机者也来到了这里。
越来越多的"特权游客"正在滥用和误解巴厘岛人的友善,为自己谋取利益。与此同时,政府一心追求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对当地居民生活的破坏。
——一位在巴厘岛生活6、7年的中国人如此说道。
个人感受
巴厘岛会教会你搞钱!多工种多国家交织,让你打开眼界
劳逸结合调节身心标杆:“我要去看夕阳了,先聊到这里吧~”
文化大挑战如果想要结交外国人:对于i型且不擅长跳舞的中国人真的地狱难度;如果想要更了解当地人,好奇心是前提
不适合摸索期的人:成熟的数字游民社区意味着适合已经找到个人事业的数字游民
你可以看见它光鲜的一面——
相较于西方游民城市,较低的生活成本,足够多的娱乐选项,独特的文化体验……
但背后,依旧有着很多数字游民/旅游城市的通病
1 城市更新 Gentrification
城市更新是指由于数字游牧者和外国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当地居民被迫搬迁或面临租金上涨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原住民失去他们的家园和社区,并造成严重的经济不平等。
作为游客最多的体会是:
在巴厘岛看“希腊圣托里尼”,基建不足和交通拥堵(Canggu的对比最为强烈)
「没有人行道,呼啸的摩托车随时都能把我干翻,
路上电线外露,暴走4km除了摩托车修理部就是租赁行」
2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
对巴厘岛的传统文化缺乏尊重和适当使用,包括穿着不尊重当地文化的服装、举办不恰当的文化活动,或将当地传统符号商业化等行为。
生活商品化:巴厘岛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商品化、“标准化”,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景观化:很多外国人只关注巴厘岛的视觉冲击,而不去了解寺庙、节庆等文化内涵背后的意义。
“文化”入侵:外国人涌入,带来了派对文化和西式餐饮,占领了巴厘岛的公共空间。
印尼的诗人Ketut Yuliarsa说:
"我们像商品一样使用文化。"
他认为,如今的巴厘岛人仍然忠于宗教和文化,他们在寺庙里度过很多时间,在生活中尊重宗教礼节。
但是,大规模旅游业正在破坏他们的习俗:大众旅游为外国人提供标准化的"包装",这让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礼节的特殊性正在被同质化。
3 经济差距 economic disparities
你知道「可持续旅行」吗?
外来投资者的涌入,带来了工作岗位,但更多的是拿走了「当地经济循环的可能」。
与此同时,本地人的稻田、土地被收走开发,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能赖以谋生的技能几乎没有,成为“服务外国人的人”成为普通本地人的唯一选择。
400美元树屋事件
“我在洛杉矶要为我的工作室支付1300美元,现在我只需要400美元就能拥有这样一栋树屋。”
美国网红格雷发布这条宣传数字游民生活的推特后不久,与她对当地理想化的描述正相反,她和女友被巴厘岛驱逐出境。
(详见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5728398)
这条内容迅速引发了激烈反应。网友发推指出,巴厘岛上的外国人拿着旅游护照工作,但不缴税,过着豪华的生活,与此同时"当地人却在挣扎,只为了能填饱肚子"。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他们内心的平静值得让整个岛高档化,将当地人赶出自己的土地,并从事低薪工作?”
“西方佬利用教育特权成为亚洲国家的上层阶级,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替他们打扫房子!”
"外国人逃离了自己的家乡,
把自己的烦恼甩在身后,但却以破坏我们的生活方式、信仰甚至人身安全为代价,
这是非常自私的做法。"
——我们是“破坏者”,还是“观察者”?
总体来说(满分五分):🌟🌟🌟🌟
作为旅游地非常好!非常值得一去、多次去!
但作为长期base地的话,可以,但没必要。
🍗口味 - 2.5颗星 - 要么太咸要么太白人饭
☁️气候 - 3颗星 - 热带,干湿两季明显,对于不耐热的人来说太难受了
☑️体验 - 4.5颗星 - 冲浪各种服务性价比极高,更别说独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安全 - 3颗星 - 交通拥堵+摩托车出行+Bali Belly+登革热
巴厘岛:生态丰富,旅游更发达,更易受波动影响(如疫情、恐袭);被誉为“世界能量场”,适合清修灵修
大理:复杂多元,人群结构复杂,候鸟人口较为明显;“工商文明”跟“农业文明”交相呼应
清迈:更生活化,作为常驻客受旅游影响较小;几乎很难感觉到政府的存在;背靠泰国优越的服务业、性价比极高的汇率;教育资源丰富
如果你问我,是否还会去巴厘岛
我的回答不假思索:会!
毕竟——
Bali is
‘the morning of the world’
——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
Re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li
https://tiffaniamo.com/bali-island-of-the-gods/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ravel/article/bali-temple-ceremonies
https://www.reddit.com/r/digitalnomad/comments/4grrcy/nomads_in_bali_what_can_i_expect/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ali-digital-nomad-cost-jobs-career-guide-lifestyle-2023-3
https://www.dw.com/en/bali-lures-digital-nomads-despite-controversy/a-636698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