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社区是一本「精神护照」我们为什么热爱社区|数字游牧观察

文摘   生活   2024-04-28 20:00   云南  


当你旅居大理,参加一些活动时,通常会频繁地听见一个词——“社区”。这群人乐此不疲地讨论和交流着自己的梦想、计划,偶尔还会凑在一起看能不能一起做个项目,似乎永不疲倦。


每当我在外介绍自己是“社区建设者”时,总会被问到:“建设者什么意思?给你们钱吗?”“你们会经常线上开会吗?”

虽然有时候确实会“夜总会”(注:总是晚上开会),或一起做项目但并不是“同事”关系,但这些都不是「社区」的解释。

什么是“青年社区”?什么是“数字游民社区”?

或者,什么是“社区”?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终极的问题:“为什么(数字游民/青年人们)如此热爱社区”;

而这个问题背后,也是“为何这么多人热爱大理”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我看来,大理就是一个“大社区”。


以下是我游牧一年去过不同形态的社区的感受。📖非常主观,接受讨论

✍️writer:zhoumo


Part1 什么是社区?

如果你直接搜“社区”,会发现在有些搜索引擎中,它跟“街道”并列讨论。

但在英文语境中,“社区”「Gemeinschaft (usually translated as "community")」 一自词19世纪被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后,它经历了好几重变化,在这里仅指出我认为符合本篇文章描述的核心部分:

Human communities may have intent, belief, resources, preferences, needs, and risks in common, affecting the identity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degree of cohesiveness.

它是共享价值观或文化的、“居住”于同一区域的、有衍生的互动影响的。

重要的是,有Public Spirit(可以直译为“公共精神”)——在我看来是一种“价值观”和“身份共识”。

A community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share an identity-forming narrative.(一个社区里的人通常共享一份“身份形成的叙事”。)

即,社区有自己的倾向、偏好,或许你认同,或许你向往它的价值观、愿景、想象,才会加入、建设。

因此,如果用一句话尝试概括“社区”,我会说:

它是一个叙事共同体,社区里的人共享一份文化和价值观,通常成员会说”我是某某社区的人“;大家在线上或线下长居相识,并因此产生无数的交集。

Part2 我们为什么热爱社区?

在大理,你能找到千千万万个兴趣小组,也能找到不少活跃的主题社区,如数字游民、可持续生活、金融交易等。

在探访过国内外不同社区后,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热爱社区”,我会给出三点原因:

社区的基石 - 「公共性」

在这里,「公共性」最简单的解释是:除了身份认同的「公共叙事」外,一个社区一定是需要有「公共空间」的。

在这个空间里,所有成员可以做自己的事,例如办公、聊天;也可以抱团做事,例如一起cooking、唱歌;还可以对外开放,做公开活动,例如沙龙、分享……

当然,以上的所有可能也会延展到线上空间。

这个「公共性」,在于不需要审批和许可的,在场的人可以随时进入和共享的。


巴厘岛Canggu最知名的co-working space B work。
摄于巴厘岛@周莫

同一个空间里,左边在聊第二天的出行安排,右边在玩牌,中间则是演唱+观众的捧场。
摄于NCC负一楼公共厨房@周莫

社区的根本 - 「流动性」

这里的「流动性」指的是人员、地点、时空任一元素的流动。

一个新的成员、新的迁徙地点、不同时间节点带来的改变,无论大小,都能成为池中搅动的鲶鱼,带来一定的活力。或许是一次不同思想的分享碰撞,或许是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这些活力根本上带来的是「可能性」,让社区能真正编织成一张大网。

激活流动性是保持一个社区活力的根本。

社区的意义 - 「主体性」

在「公共性」和「流动性」的双重影响下,你注定会迎来送往,不仅会遇见不同的人,还会主动或被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你可以是你自己的单一社会身份(例如程序员),也可以是一次舞会活动的发起者,还可以是共享厨房中一展身手的大厨。就像是一滴水放进大海,链接成本非常低,也因此会更容易地获得预料之外的东西。

同时,这也意味着:你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状态,需要增强自我意识——清楚知道“我在哪”“我要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Q* Space社区内测期间成员自主发起的活动。
P.S. Q*Space 1.0正式招募,感兴趣的伙伴可以通过文末链接申请

Part3 好的社区是一本「精神护照」

在我眼中,最具魅力的一类社区,不是所有人100%好评的,而是纠结的、喜忧参半的;是自身清楚地知道这个社区的不足,依旧有足够深的羁绊、无法割舍的。


就像一本「精神护照」:

“选择让自己归属于某个社区”是需要非常从心的,是快乐并艰难的;

更重要的是,一旦选择,即使是「换了护照」,这个社区的气质依旧会烙印在你身上。

我自己就有非常多「精神护照」,有的依旧崭新,有的已快褪色,但无法否认的是,任何一个都是我的自主选择,永存在我的人生脉络中。

你有你的「精神护照」吗?


✍️这里有个讨论题:为什么一些社区感觉并不像社区,或是体验并没有很好?


我的切身体验中,主要有两点:

  • 无法「繁荣」:社区的其一空间,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心理空间,其中一样都需要足够「大」——能让人有想象空间。如果过于单一生态会很乏味。

  • 社区主线不清晰:「人」在我看来是最复杂的元素,不同的人加进来势必会稀释掉某种浓度,怎样处理好噪声和选择一条“纵横捭阖”的路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正确看待「流失」,并不是所有流失都是坏的。

就像是即兴的创作,你永远无法100%控制下一步的变化。摄于流体画活动@周莫

Part4 未来展望

在跟不同社区的交流中,我的脑子会冒出很多问题:

然后呢?接下来呢?还有什么会发生?……


个人观察中有3点小小的趋势:

  1. 跨领域的协作会越来越多,更多潜在的创新方法正在酝酿;

  2. 长久的、稳定的社区一定是以「创造」为目标的;

  3. (更久远的)当一个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小型社会后,或许会有变革发生


你的答案呢?

彩蛋:
为什么说我们因为「社区」热爱大理?

大理自身就是一个大社区。

这个想法是近期大理民族三月节明显感受到的。

三月节开幕式彩排现场。摄于大理赛马场@周末

三月节开幕式赛马彩排。摄于大理赛马场@周莫

在这场开幕式中,无数本地白族嬢嬢、伯伯们成为核心表演者,占据了舞台中心;在他们排练的同时,年轻的白族小伙们正在为赛马做准备;苍山大道上,无数不同县市的特色药材、山货成为这场「千年大集」的主角……

在这里,诞生过无数个社区,大理都一一包容它,和谐地生长着。

And 读者群来了

日前正式开启读者交流群,正在筹备建组,

对青年社区、数字游民、自我认识、公众号本身感兴趣的伙伴,

可以联系作者了解



ref:

  1. https://www.centreforpublicimpact.org/insights/what-is-community-and-why-is-it-important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ty

  3. 集结青年创造者,让创新无尽涌现!Q* Space1.0招募

推荐阅读



这周莫
数字游民|青年市场人|内容饕餮|跟有知识、有文化的东亚青年舵手们一起找方向和解决方案🌟 提供【内容过滤器】【游牧观察】【血泪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