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绽精彩 “异构”显新意——语文组和浙师大见习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文摘   2024-11-15 17:38   浙江  




“同课”绽精彩

“异构”显新意

—语文组和浙师大见习组“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


同行共成长,教学相长时。11月13日上午,金华市湖海塘小学语文组和浙师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共同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见习活动。本次活动由五年级组的童倩老师、浙师大小学见习组的杨丹孜老师和刘暖溪老师共同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古诗《山居秋暝》。


PART.1

 “同课异构”第一节


湖海塘小学:童倩老师

金华市湖海塘小学的童倩老师引领五(1)班的孩子走进课文《山居秋暝》。童倩老师的古诗课韵味十足,整节课抓住“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五个步骤,让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整节课通过一个“月”字延伸出了不同诗人对月的情感抒发,引出了学生们对“一切语皆情语”的共鸣,孩子们随着诗句想象画面,与诗人们共情,学生在引导下成为了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诗人的知音。




PART.2


 “同课异构”第二节


师大见习组:刘暖溪老师

浙师大见习组的刘暖溪老师带着五(15)班的学生共同走进《山居秋暝》。刘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开题、字词到整句、整篇,用丰富的画面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诗和诗人,和学生一起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古诗课。在课中,通过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PART.3

“同课异构”第三节


师大见习组:杨丹孜老师

浙师大见习组的杨丹孜老师带领五(2)班的学生一起学习《山居秋暝》。课堂上,杨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同时围绕目标,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层层铺垫,层层递进,使目标扎实有效的得以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采用了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探究画面,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品读感悟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增强体会。



评价交流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展示活动结束后,语文组的三位老师对上课老师的同课异构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吴雪珂老师

童老师的教姿自然,配上一身美丽汉服,再加上老师温柔鼓励式语言、评价语让孩子们大胆表达。童老师在创设情境环节,增强情境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每个环节的任务清晰明确,学生的活动具体可操作。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观点,学生的个性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王相霖老师

刘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众所周知,古诗和文言文一样,文字精炼,但寓意深远。古诗入景是为了衬托情,王维一生看淡世事苍凉,又为人洒脱,才华出众,因此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感叹柴米油盐,感叹世间山水、人间冷暖,所以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在背景资料方面,如果能再深挖,就能更能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



陈杨晴老师

杨老师的课,整体感觉这是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语文课。她的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整节课是精心设计的,思路清晰,层层渗透。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教学策略灵活多样。但是,在理解空山时可以搭建支架。此时再出示王维生平资料让学生谈发现与感受,学生就会认识到,诗人的情感与时代有关。另外,课堂评价可以更具体精准。



“同课”绽精彩,“异构”显新意。本次活动,不但让老师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而且建构了共同研修的途径,让老师们在教学里相长,在教研里收获。


信息来源:教务处

图/文:董禹薇/朱凤莲

编辑:杜晓菲

审核:雷   燕


金华市湖海塘小学
朝着大海的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