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建校 20 年
暨蛇年春联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
此次征集活动得到了老师们孩子们家长们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学校发展的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共报送近六十条作品。
经由学校组织的专业教师及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四(17)班钱悦忻同学的妈妈 张丹女士的作品
上联 黉宇廿年 庠序弦歌彰古韵 桃李争荣馨禹甸
下联 蛇春伊始 杏坛砥砺焕新姿 芝兰竞秀耀珠城
横联 文韵华章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郭庆军老师的作品
上联 经廿载寒暑根植淮畔愿桃李满天下
下联 为百年大计潜心珠城得美名传四方
横联 再起新程
获得优胜奖,被我校采用,并制作张贴于学校西门和南门处。
向张丹女士和郭庆军老师表示感谢和祝贺!
其余五十五条作品获得优秀奖!
上联:黉宇廿年 庠序弦歌彰古韵 桃李争荣馨禹甸
下联:蛇春伊始 杏坛砥砺焕新姿 芝兰竞秀耀珠城
横联:文韵华章
“黉宇廿年 庠序弦歌彰古韵 桃李争荣馨禹甸”:
“黉宇” hóngyǔ指学校,“廿年”明确了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的风雨兼程,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庠序” xiáng xù是古代学校的称呼,这里指代学校教育,“弦歌”原指礼乐教化,此处寓意学校里充满了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的氛围,“彰古韵”则强调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了古代教育中那些优秀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桃李”是常用的比喻,指代学生,“争荣”形象地表现了学生们在学校的培养下,积极进取、竞相成才的蓬勃景象,他们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为学校争光添彩。“馨禹甸”中,“馨”有散布很远的香气之意,这里表示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和成就如同芬芳的香气,传播到整个“禹甸”。“禹甸”是中国的代称,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象征着广袤的华夏大地。这句寓意着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和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让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彰显了学校教育的丰硕成果和深远意义。整句上联描绘了学校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传承文化底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同古代的庠序一般,弦歌不辍,彰显着悠久的文化韵味。
“蛇春伊始 杏坛砥砺焕新姿 芝兰竞秀耀珠城”:
“蛇春伊始”点明了时间节点,即蛇年新春的开始,给人一种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感觉,也与此次春联征集活动的蛇年主题相契合。“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后泛指教育界,这里指代蚌埠新城实验学校。“砥砺”本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炼、锻炼,“焕新姿”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焕发出新的面貌和姿态,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芝兰”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这里既可以指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指学生,寓意着师生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如同芝兰一般散发着芬芳,相互竞秀,共同成长。“耀珠城”中,“珠城”是蚌埠的别称,这句表示师生们的优秀表现和学校的发展成就将闪耀在蚌埠这座城市,为城市增添光彩,提升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学校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关系。整句下联传达了学校在新的一年里,以蛇年新春为契机,秉持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不断砥砺前行,追求创新与发展,开启新的征程,展现新的气象。
“文韵”二字紧扣上联中学校传承古韵、文化氛围浓厚的特点,突出了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强调了文化韵味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华章”则与下联中学校在新的一年里焕新姿、师生竞秀等内容相呼应,寓意着学校在新的发展阶段将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如同华丽的乐章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学校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心。
上联:经廿载寒暑根植淮畔愿桃李满天下
下联:为百年大计潜心珠城得美名传四方
横联:再起新程
编辑:杨帆
初审:朱松
审核:王锐
终审:顾庆悦 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