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胡泳的母亲去世了。
这本来算不上一个新闻事件。但由于胡泳教授之前曾用三年时间24小时照顾母亲,由此引发关注,上了热搜。
这件事折射出了现在老年人的困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年人的现状,提醒了年轻人的未来。
因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父母都有老的一天!
胡泳本是一位知名人物,他是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全球传媒学刊》编委会委员等多个学术领域中的专家。
但是,自从他的母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以后,他的主要身份,就成了一名照护者。
每天要做的事,可以说都是跟屎尿屁打交道。
是的,屎尿屁是一个人刚出生父母要管的事,没想到老了,又回归到这上面,要由儿女来管了。
凤凰网公众号在今年4月9日发过一篇文章: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作者王之言。其中体现了胡泳教授照护母亲的日常(以下蓝色字体为原文摘录)。
当你身处人生盛年,拥有智慧、事业、家庭和现代生活方式,忽然间,你被每天强制劳动9小时,包括但不限于:制作软质食物;喂饭;清理地板痰渍;将打翻物品归位;洗澡、擦拭、换尿布;换洗内外衣物;换洗床单被褥;陪玩陪聊;跑医院;喂药……
你昼夜颠倒。你悬心吊胆。你面对意外,面对破坏,面对毫无理性的怒气和敌意。你每天的核心挑战是抓住排泄时机(你观察食物摄入量、计算消化时间并神经质地反复追问:现在要不要尿尿?要不要大便?),行动必须精准,差之毫厘,意味着加倍的擦拭、清理、换洗,更不走运的日子里,你做这一切时,对方在玩屎。
你面前的这个人,不是孩子——那毕竟意味着希望,而是地球上唯一曾为你做过这一切的人。他/她的生命如身体一样逐渐枯萎,直到困于一间屋子或一张床。你们的身份调转了。
“作为一个50多岁的人,我此前没有料想到的一个困境是,这个年龄的人,完全有可能从一位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变成全天候护理人员。”胡泳说。
胡泳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一个典型的“三明治一代”:父亲以96岁高龄过世未久,母亲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孩子未成年,本人处于事业巅峰期。过去三年多,照护父母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活动范围随之缩小,现在他已经基本不出海淀区了。原本的学术工作和个人生活遭到切割、压缩,并轨到“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洗床单、做饭的自动化程序里”。
今天又看到一个热搜新闻:辽宁铁岭有村子空巢率近90%。
还有一条热搜,是:“当老人跌倒之后”。
是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是越来越严峻的现实了。
参见:2025年,我国老人将超3亿!老龄化社会,更需提前规划!
如何安顿好父母的老年生活,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大家都要未雨绸缪!
我一直提倡大家都要学习生涯规划,都要懂点生涯规划,就是因为生涯规划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事情。
它是一种人生整体的规划,或者说,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需要规划,不是说只规划我们的学业或职业而已。
就像我常常在讲课时用到的一张PPT所展示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阶段,都有相应的主题,何况我们还需要联系上父母和子女的人生来一起看待,那么,是不是需要学会规划,做好规划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