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杭州好几天了,每天都安排得很满,感受也很丰富,只是没顾上专门来写写。
昨天,去了司徒雷登故居和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感而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很多,也是在谈生涯教育,就整理一下发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学时学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那时才知道这个名字,因为课文的原因,对这个名字留下的是负面印象。
这次来到杭州的司徒雷登故居,才具体了解到这位对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
他生于杭州,长于杭州,最终还葬于杭州,参与创办了之江大学,并且是著名的燕京大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培养了许多顶尖人才,也给北大清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对他的评价是负面的,但终归是“世间自有公道”,曾经是“别了,司徒雷登”,如今杭州市留下了他的故居,还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展览中写上了“欢迎,司徒雷登”。
可见,外在的评价这么戏剧,在意名声和外在评价是多么容易落空,多么容易自寻烦恼。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那就是司徒雷登先生出生在一个传教士家庭,他的父亲是先到中国来传教,然后留在中国生活并生下了他的。
而他也继续做了一名传教士,同时长期从事着面向中国学生的教育事业。
这种传教士精神,我在和一位企业家朋友去参观传教士创立的之江大学时也探讨到,真的很不简单,传教士往往都很有毅力和行动力,到世界各地做了许多别人不会做的但对人有好处的工作,包括教育、医疗等,而且他们很有教育的热情,会用心去培养学生。要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就好了!
那位朋友说,那是他们有信仰,用信仰来做事是不一样的。
是的,我们做教育的人,对教育有自己的信仰吗?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来做教育这份工作而不是事业呢?
如果有信仰,做教育就是我们的人生事业以及使命,就是我们给自己规划的人生方向,这样我们就会很坚定很负责很用心地做下去。
信仰未必是宗教的信仰,也可以是你对某种东西某件事情的坚定信念,你相信其价值,愿意坚定地去追求和从事,这样的话,你给自己做人生规划也就简单了。
也可以说,给自己做人生规划,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一种信仰,一生坚定地持守下去。这样的人,做人做事都是过得硬的。
所以我也一再提到,生涯规划需要明确人的价值观,生涯教育需要塑造人的价值观,必须要让人有了明确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坚定的人生方向。但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中很缺乏价值观的教育,那就让我们生涯教育工作者们多加油吧!
再有一个发现,就是多去走走,就能把很多东西串起来而增进理解。
比如,在网上去查询浙大,不如到浙大校园去看看;在课文里听说司徒雷登,不如到司徒雷登生活过的地方来看看;而之前去过了司徒雷登参与创办的之江大学,现在又到司徒雷登故居看到介绍,就对之江大学和司徒雷登的印象更深更活了。
生涯教育,不就应该是在生活和实践中去教育人,让人学会生活,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而不是让人只盯着书本背记一些概念来纸上谈兵么?
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我大学时期在一本书上看到他的绝笔“悲喜交集”那四个字就热泪盈眶的精神偶像,我跟大师的缘分,就从那时结下了。
我去过天津的李叔同故居、弘一法师驻锡过的青岛湛山寺和泉州开元寺,读过不少跟弘一法师相关的书和资料,看过展现弘一法师一生的电影《一轮明月》……
所以,这次在杭州查到有弘一法师纪念馆,就在弘一法师出家的虎跑,自然要来瞻仰了。
我为什么会如此崇敬弘一法师?看看这个纪念馆的前言和结语就知道了。他本是一个不世出的伟大人物,人间罕见,我了解到他的故事之后,就自然感到钦佩之至,另外,还对他的大爱精神特别感动。
在我接触了一些佛教的思想之后,就对弘一法师更加理解也更加崇敬了。
而现在我对弘一法师的敬仰,并不是从佛教角度来看的,而是从教育和做人的角度来看的。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要传授的东西一直都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就自然会有教育的穿透力了吗?也就是说,他是这么做的,那么即使不用说,也就是一种教育了。
弘一法师就是这样的,行胜于言,他的人生历程,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对人的一种教育,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位教育楷模呢?
所以,这样的人不值得崇敬吗?做教育的人不值得学习吗?我只能说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当然,我也会继续传播生涯规划的理念,也会以我的生活本身去体现生涯规划的作用,但愿能影响和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吧!
致敬弘一法师!
课程预告:下周五至周日,即本月25-27日,我会在成都开展一期生涯规划师线下培训,大家可以扫码了解一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