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听讲,他想要的是自己动手的乐趣

文摘   2024-08-31 11:31   上海  

理查德·费曼,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独特的个性而广为人知。很多人都听过“费曼学习法”,听起来费曼是个很会学习的人。

但当我阅读起沃尔弗拉姆写的《群星闪耀时:15个创新传奇》一书时,从他口中得知“他(费曼)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听讲,他想要的是自己动手的乐趣。” 我还是愣了一下。

沃尔弗拉姆与费曼相识,而且是老朋友了,他的话很可信。但好像我们印象中喜欢读书和学习、进步是挂钩的,但费曼“不怎么读书”,这中间是否有什么矛盾?

其实仔细想来,费曼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听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知识。事实上,他更加重视知识的内化与实际应用。他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主动获取”和“实践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我们习惯于通过阅读和听讲来获取知识。这种方式固然有效,但却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知识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费曼则认为,真正的理解和创新来源于亲身实践和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实践,他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这些理解。

费曼曾在他著名的“费曼学习法”中提到,学习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将你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你消化和理解知识,还需要你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费曼会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亲自进行实验和计算,直到他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这个问题为止。

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远胜于仅仅通过阅读和听讲。在物理学研究中,费曼常常亲自设计和进行实验,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实验数据或结论。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理论,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费曼对量子电动力学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物理现象的直觉和动手实践的习惯。他不满足于公式和推导,而是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思考,提出了费曼图这样直观而简洁的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费曼图(英语:Feynman diagram)是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处理量子场论时提出的一种形象化的方法,描述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直观地表示粒子散射、反应和转化等过程。使用费曼图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一个反应过程的跃迁概率。在费曼图中,粒子用线表示,费米子一般用实线,光子用波浪线,玻色子用虚线,胶子用圈线。一线与另一线的连接点称为顶点。费曼图的横轴一般为时间轴,向右为正,向左代表初态,向右代表末态。与时间轴方向相同的箭头代表正费米子,与时间轴方向相反的箭头表示反费米子。

这并不是说读书没有价值。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学习广泛的基础知识时,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大量的信息和理论。但读书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阅读,而不去思考和实践,那么这些知识就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转化为我们实际的能力和理解。

对费曼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我印象很深的的是沃尔弗拉姆在他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费曼和沃尔弗拉姆一起研究规则30时,他和沃尔弗拉姆一起动手,在地板上铺开巨大的打印图,拿着米尺测量其中的模式,希望通过直观的感知和实验,找到其中的规律。“他真的很想对它的工作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他试着用所有常用的工具来不断地测试它,比如他试图找出秩序与混沌之间的那条线的斜率是多少。他还计算了一下,用了他常用的微积分等。他和儿子卡尔(Carl)甚至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用计算机来破解规则 30。”

费曼用他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探索的挑战。

这本书群星闪耀时:15个创新传奇》很有意思,里面的创新以及创新者(包括费曼、乔布斯、冯·诺伊曼、图灵、拉马努金、哥德尔、马文·明斯基)的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作者本身也是大家,推荐给朋友们。

模型视角
一个资深数学建模爱好者的知识、视角和建模乐趣分享!主理人:王海华,数学建模教师,著有《模型,就是数学化的思维》《数学建模实战:手把手教你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参编《数学建模:教学设计与案例》《高中STEM精品课程资源课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