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基准样品量值传递研究

学术   2025-01-15 08:43   天津  



薏苡附子败酱散(Yiyi Fuzi Baijiang PowderYFBP)源于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卷十八,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中药组成。此方具有排脓消肿、固护阳气之功效,是治疗肠痈疾病的经典名方,主治肠痈腐败成脓[1]。方中薏苡仁用量最多,为君药,性凉,主健脾祛湿、调和营卫,且去湿而不伤正;附子在方中用量最少,但作用关键,其属大辛大热之品,不仅可振奋阳气,助薏苡败酱祛邪排脓,且可调和薏苡、败酱之性凉,以免伤阳;败酱草性微寒,与薏苡仁相合,可增清热解毒、逐瘀排脓之功效。三药并齐,温寒并用,能使湿邪外出,以达到“温阳除湿,清热化瘀”之功效[2-4]。然而现代医家尊古而不泥古,根据该方所治病机灵活拓展了YFBP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其运用于肠道、泌尿、妇科、皮肤及肿瘤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药物功效[5]

YFBP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附子中的生物碱及败酱草中的黄酮类、有机酸等。薏苡仁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6]。现代研究表明,亚油酸有明显的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7-8]。生物碱是附子中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后可减毒增效,活性不变,是临床上主要的药用成分[9]。有研究表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单酯型生物碱中含量最高,具有明显抗肿瘤、强心、镇痛、抗炎作用[10-14]。黄花败酱中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皂苷等[15]。研究表明,有机酸类是黄花败酱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另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止血等药理作用[16-19]。因此,对该方进行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为满足其临床运用的需求意义重大。

中药饮片-基准样品量值关系的研究,是确保中药整体生产过程中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关键[20]。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药需要满足更加严格的国际质量控制标准,而量值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严格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使用。因此,对于饮片-基准样品量值关系的研究刻不容缓。但是迄今为止,YFBP的报道仍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尚无对其复方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分析的相关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查询古籍文献确定YFBP的处方剂量,制备15YFBP基准样品,开展对YFBP指纹图谱和7种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的定量测定研究及其在饮片-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关系分析,以期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UPT-I-20T型超纯水机,贵州星晟瑞科技有限公司;HX-YS0301型液体加热器,佛山市海迅电器有限公司;ME204E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XS205型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集团公司;力辰LC-FD-06H型真空冻干机,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SB-6000DT型超声波清洗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B-III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RE-2000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800C型多功能粉碎机,永康市红太阳机电有限公司。

1.2  材料

对照品去甲猪毛菜碱(批号AFBL130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批号PS010469)、原儿茶酸(批号PS012560)、绿原酸(批号PS010694)、咖啡酸(批号PS010522)、异绿原酸A(批号PS001052)、异绿原酸C(批号PS001057)、亚油酸(批号PS231201-14)均购于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分数均≥98%。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乙腈、甲醇,色谱级,安徽天地高纯溶剂有限公司;磷酸,色谱级,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笔者经前期文献考证,YFBP中的败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宋朝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收入该方并描述其形态为“花黄,根紫色”,可见宋以前本草记载的应为黄花败酱[21-22]。处方药材饮片薏苡仁、附子(黑顺片)、败酱草购自药店(具体批次见表1),由贵州中医药大学谢军丽讲师鉴定,分别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ir.的带根全草。

方法与结果

2.1  15YFBP基准样品的制备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各批次药材饮片进行组合,得到15YFBP基准样品(S1S15)的药材饮片组方,结果如表1所示。

本课题组通过前期文献考证及度量衡换算,还原出YFBP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称取薏苡仁30.0 g,附子6.0 g,败酱15.0 g,均匀粉碎后过三号筛,混合后称取6 g于陶瓷煎药壶中,以水400 mL浸泡30 min,武火(500 W)煎煮至沸,转文火(200 W)煎至200 mL,趁热用纱布滤过,滤液经旋蒸浓缩后置于−80 ℃冰箱中预冻24 h,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冷冻温度−55 ℃,真空度6 Pa)中冷冻干燥72 h,即得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按该方法将表115批对应药材饮片制备成基准样品冻干粉(S1S15)。

2.2  YFBP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研究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3 min5%乙腈;315 min5%15%乙腈;1522 min15%20%乙腈;2249 min20%35%乙腈;4955 min35%68%乙腈;5560 min68%90%乙腈;6074 min90%乙腈;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3235 nm;进样体积10 μL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去甲猪毛菜碱10.00 mg、原儿茶酸10.11 mg、绿原酸10.68 mg、咖啡酸10.25 mg、异绿原酸A 10.57 mg、异绿原酸C 10.26 mg、苯甲酰新乌头原碱10.55 mg、亚油酸11.78 mg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16.0012.1312.8216.406.3411.2942.229.42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2.2.3  基准样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约1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1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过0.22 μm微孔滤膜,即得YFBP基准样品供试品溶液。

2.2.4  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各单味药材饮片及缺相应饮片的缺味阴性复方样品,按“2.1”项下全方基准样品冻干粉制备方法,同法制得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冻干粉,并按“2.2.3”项方法制备对应的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

2.2.5  精密度试验  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S15),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色谱图中10号峰(咖啡酸)保留时间适中,峰型较好,分离度较高,因此,选择10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0.02%0.11%,相对峰面积的RSD0.32%3.73%,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YFBP基准样品(S15)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制备后036912243648 h进样分析。以10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0.02%0.14%,相对峰面积的RSD0.33%3.92%,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

2.2.7  重复性试验  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S15),按“2.2.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10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0.01%0.09%,相对峰面积的RSD0.53%3.75%,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2.8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15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S1S15),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将S1S15的色谱图以AIA格式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以S1作为参照图谱,采用中位数法,时间窗宽度设置为0.1 min,进行色谱峰匹配,生成指纹图谱叠加图及对照指纹图谱,并计算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S1S15HPLC指纹图谱见图1,从中标定了30个特征峰,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图进行比对,指认其中8个特征峰,分别为2号峰去甲猪毛菜碱、3号峰原儿茶酸、7号峰绿原酸、10号峰咖啡酸、20号峰异绿原酸A21号峰异绿原酸C22号峰苯甲酰新乌头原碱、30号峰亚油酸,YFBP基准样品的对照指纹图谱及混合对照品HPLC图谱见图2

15YFBP基准样品(S1S15)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见表2。除S7203 nm)、S10203235 nm)、S15203235 nm)外,其余12YFBP基准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表明不同产地药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2.2.9  单味药材饮片-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特征峰归属关系分析与传递  分别取薏苡仁、附子、败酱草各单味药材饮片及缺味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通过比对YFBP基准样品对照指纹图谱与单味饮片、缺味阴性复方样品的HPLC图谱,发现单味药材饮片的特征峰均可传递到基准样品的对照指纹图谱中,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30号峰(亚油酸)为薏苡仁专属峰,2(去甲猪毛菜碱)、922(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号峰为附子专属峰,3(原儿茶酸)、467(绿原酸)、810(咖啡酸)、1113181920(异绿原酸A)、21(异绿原酸C)、2326号峰为败酱草专属峰,11214172729号峰为薏苡仁和败酱草共有特征峰。以10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S),计算15YFBP基准样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34。结果表明,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49%,说明YFBP基准样品各批次之间特征性成分具有一致性;相对峰面积的RSD较大,说明各批次之间特征性成分含量差距较大。

比较15YFBP基准样品与各单味药材饮片特征峰峰面积均值,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特征峰面积在各单味药材饮片和基准样品中虽然存在差异,但各单味药材中主要物质群均可完整传递到基准样品中。说明“2.1”项下确定的YFBP制备工艺能很好地保留单味药材饮片中的主要物质群,不会造成成分种类损失。
2.3  YFBP基准样品多成分定量测定及量值传递关系研究

由图13可以看出,2号峰去甲猪毛菜碱出峰时间靠前,峰型和分离度较差,因此本实验未将其纳入定量测定指标。根据“2.2.9”项下研究结果,选择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为指标性成分,建立YFBP基准样品定量测定方法。

2.3.1  色谱条件 同“2.2.1”项,但补充了检测波长,波长203 nm(亚油酸)、220 nm(原儿茶酸)、235 nm(苯甲酰新乌头原碱)、325 nm(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同“2.2.2”项。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2.2.3”项。

2.3.4  线性关系考察  取“2.2.2”项下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进样体积分别为2510152025 μL。以各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分别为原儿茶酸Y8 802.2 X2.192 5R21.000 0,线性范围0.030.33 μg;绿原酸Y3 160.0 X0.282 8R21.000 0,线性范围0.030.32 μg;咖啡酸Y6 323.2 X1.009 9R21.000 0,线性范围0.030.41 μg;异绿原酸A Y4 179.5 X 0.239 5R21.000 0,线性范围0.010.16 μg;异绿原酸C Y3 261.1 X0.494 7R21.000 0,线性范围0.020.28 μg;苯甲酰新乌头原碱Y1 095.6 X1.884 0R21.000 0,线性范围0.081.06 μg;亚油酸Y2 847.1 X6.279 6R20.999 9,线性范围0.020.24 μg;结果表明各成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考察  YFBP基准样品(S15)供试品溶液1份,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计算各指标性成分峰面积的RSD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4%0.08%0.19%0.80%0.31%0.79%1.21%,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考察  YFBP基准样品(S15)供试品溶液1份,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制备后036912243648 h进样分析,计算各指标性成分峰面积的RSD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22%0.44%0.19%1.00%0.40%0.84%0.8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

2.3.7  重复性考察  YFBP基准样品(S15),按“2.2.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各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的RSD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2.59%2.63%2.59%2.38%2.85%2.44%2.07%,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定已测知指标性成分含量的YFBP基准样品冻干粉(S150.5 g,共6份,按照样品中各成分含量与对照品含量比值11加入各指标成分,按“2.3.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进行含量测定,计算7种指标性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及其RSD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7%90.95%86.24%104.62%104.28%89.26%85.29%RSD分别为2.11%2.03%1.99%2.04%1.54%2.73%2.91%,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较高,满足定量测定要求。

2.3.9  7种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与量值传递分析  15YFBP基准样品(S1S15)及薏苡仁、附子、败酱单味药材饮片冻干粉,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指标性成分从单味药材饮片-YFBP基准样品的转移率,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15YFBP基准样品(S1S15)中原儿茶酸质量分数为0.0120.076 mg/g,转移率5.05%30.86%,平均质量分数为0.034 mg/g,平均转移率为16.06%;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0250.308 mg/g,转移率为5.24%21.31%,平均质量分数为0.137 mg/g,平均转移率为12.70%;咖啡酸质量分数为0.0110.047 mg/g,转移率为3.57%43.22%,平均质量分数为0.026 mg/g,平均转移率为20.39%;异绿原酸A质量分数为0.0110.049 mg/g,转移率4.59%18.69%,平均质量分数为0.030 mg/g,平均转移率为11.15%;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为0.0140.044 mg/g,转移率为6.97%23.13%,平均质量分数为0.032 mg/g,平均转移率为13.76%;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质量分数为0.0310.111 mg/g,转移率为9.68%62.32%,平均质量分数为0.066 mg/g,平均转移率为30.64%;亚油酸质量分数为0.0310.067 mg/g,转移率为6.42%19.95%,平均质量分数为0.045%,平均转移率为11.73%
饮片-基准样品转移率=基准样品中该指标性成分含量×该处方基准样品质量/(饮片中该指标性成分含量×饮片投料量)[23]

2.3.10  YFBP基准样品及各单味药材干膏率的测定及传递规律研究  按“2.1”项下方法制备15YFBP基准样品及各单味药材饮片样品,冻干后称定,记录质量,计算实际出膏率(实际出膏率=冻干粉干膏质量/复方中组方饮片投药量,理论出膏率=∑(单味药材饮片干膏率×单味药材饮片投药量)/复方中组方饮片投药量[24]),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15批基准样品冻干粉出膏率为20.06%33.22%,平均出膏率为28.62%,均值±30%的范围为20.03%37.21%,可见S1S15的出膏率均在均值的±30%范围内,出膏传递率均值为85.45%,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2.1”项下确定的经典名方YFBP煎煮工艺稳定可行。

2.4  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2.4.1  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15YFBP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3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作为原始数据,导入迈维云平台,标准化处理后进行高级聚类热图分析,结果见图4。结果发现,15YFBP基准样品被聚为2类,S3S6S7S9S10S14S15聚为一类,S1S2S4S5S8S11S13聚为另一类,表明15批基准样品不完全相同,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及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2.4.2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15YFBP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3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导入IBM SPSS 26.0软件,标准化处理后进行PCA,结果见表7。以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作为选择主成分的依据,分析结果得到6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分别为11.1375.0534.5383.0451.7121.057,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123%16.842%15.128%10.151%5.708%3.52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473%(>85%)。表明这6个主成分可以比较全面地表征YFBP样品的大部分信息。

使用SPSS 26.0软件对15YFBP基准样品中3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为变量,运用SIMCA 14.1软件得到15YFBP基准样品PCA得分图,结果见图515批基准样品均在95%置信区间内分为2类,其中S3S6S7S9S10S14S15聚为一类,S1S2S4S5S8S11S13聚为另一类,与HCA结果一致。

2.4.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  使用SPSS 26.0软件对15YFBP基准样品特征峰峰面积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SIMCA 14.1软件,使用具有监督模式的OPLS-DA进行分析,建立OPLS-DA模型。该模型RX20.577RY20.975Q20.874,模型预测参数均大于0.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有较强的预测能力。OPLS-DA得分图见图6。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etance projectionVIP)>1作为标准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见图7。结果显示VIP值>1的特征峰有14个,以贡献值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峰62312244193(原儿茶酸)、510(咖啡酸)、182782014,表明这14个特征峰是影响YFBP 15批次分类的关键因素。

讨论

3.1 YFBP剂量考证

《金匮要略》原文记载YFBP处方为“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经笔者前期文献考证,《金匮要略》中全方若均以“分”表示,这里的“分”并非指计量单位,而是各药之间剂量关系的比例,即:10份薏苡、2份附子、5份败酱[25-27]。我国古代医家在散剂中常以“方寸匕”作为度量单位,“匕”在古时指饭勺,也用做量取药末的器具,方寸匕即为一寸正方之匕,抄药末不落为度,合69 g[2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有关中药煮散规范做了技术要求,粉碎粒度规范中“末”约介于粗末与细末之间,过三号筛(50目)[28]。东汉单位量值“升”,折合现代每升单位量值在196204 mL,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单位量值为199.4 mL,与200 mL相比,应是由于当时制造不精而产生的示值误差,因此东汉1升量值应当为200 mL[29]。再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给出的各单味药用法用量及现代临床用量[30],最终确定了YFBP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

3.2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色谱条件的优化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YFBP基准样品在不同流动相体系(乙腈-水、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乙腈-0.1%磷酸水溶液、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不同提取剂(纯化水及25%50%75%100%甲醇)、不同柱温(25303540 ℃)中色谱峰的分离情况,结果显示当提取剂为50%甲醇、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柱温30 ℃时色谱峰峰型较好、分离度较高。另外,本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波长下的色谱峰,发现亚油酸只在203 nm下有吸收,原儿茶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235下均有吸收,因此在指纹图谱中选择了203235 nm 2个波长。在定量测定中原儿茶酸在220 nm下有最大吸收,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235 nm下有最大吸收,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325 nm下有最大吸收,亚油酸只在203 nm下有吸收,因此在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中选择了203220235325 nm 4个波长进行测定。薏苡仁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甘油三酯类[31],《中国药典》2020年版[32]规定了薏苡仁定量测定标准中的成分为甘油三油酸酯,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本实验考虑到复方的成分复杂,选择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因此,在本实验中未能检测出此类成分。故根据“2.2.9”项特征峰归属结果,选择测定其专属性成分亚油酸。

3.3  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中医临床中通常以多味中药配伍使用达到治疗效果,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以至于中药成分及质量无法得到全面监控。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通过指纹图谱信息能够整体控制及评价中药质量[33-34]。本研究建立了15YFBP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归属了30个特征峰;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除S7203 nm)、S10203235 nm)、S15203235 nm)外,其余12批次的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且HCAPCA结果均将15YFBP基准样品分为2类,说明15批基准样品的化学成分类型一致,但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OPLS-DA投影分析中VIP值越大,表明该成分在分类组别中的贡献越大,当VIP值>1时,说明该成分在各分类组别中差异显著[35]。通过分析找到了VIP值>114个特征峰成分,其中包括已被指认出来的原儿茶酸和咖啡酸,这些特征峰是导致分类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均为败酱草中所含成分峰,分析原因可能为败酱草在该方中占比最重,且成分易被提取检测,故这些特征峰在评价YFBP质量中应重点关注。

3.4  量值传递研究

15YFBP基准样品的出膏率为20.06%33.22%,平均出膏率为28.62%,均在均值的±30%范围内,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按“2.1”项下确定的该方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以基准样品指标性成分转移率均值的±30%为度量标准,15YFBP基准样品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亚油酸的转移率仅少部分批次的转移率未在均值的±30%范围内,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较高且离散程度较大。有研究表明,附子与败酱草合煎后会导致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降低,并促进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溶出[36],且在煎煮过程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与各有机酸之间可能发生反应,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差异。亚油酸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在加热条件下,亚油酸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亚油酸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过氧化物等氧化产物,从而造成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低。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附子质地较重,败酱草质地较轻,两者的质地悬殊可能导致粉碎混合时未能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导致各批次之间取样不均。在混合后转移进行煎煮的过程中败酱草由于质地轻易产生粉尘飞扬,从而可能导致合煎过程中单味药材质量不均一,煎煮时成分溶出不一致而产生差异,且本实验所购入的15批附子饮片颜色形态不一,推测可能由于地域差异,其炮制加工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差异较大[37]。后期实验将充分考虑所用饮片的质量稳态性和均一性问题[38],从而避免人为失误及偶然误差。

结论

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核心是基准样品的研究和确定,相关指标包括指纹图谱、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含量及转移率等[39]。本实验建立了YFBP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出膏率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对YFBP从单味药材饮片-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该方的基准样品质量评价方法,填补了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以期为后续经典名方YFBP的质量控制及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马兴艳,石  慧,杨周洁,刘  畅,刘雄伟,简兵兵,俸婷婷,周  英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基准样品量值传递研究  [J]. 中草药, 2025, 56(1): 108-120.

中草药杂志社
《中草药》 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奖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