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基准样品量值传递研究
学术
2025-01-15 08:43
天津
薏苡附子败酱散(
Yiyi Fuzi Baijiang Powder
,
YFBP
)源于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卷十八,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3
味中药组成。此方具有排脓消肿、固护阳气之功效,是治疗肠痈疾病的经典名方,主治肠痈腐败成脓
[1]
。方中薏苡仁用量最多,为君药,性凉,主健脾祛湿、调和营卫,且去湿而不伤正;附子在方中用量最少,但作用关键,其属大辛大热之品,不仅可振奋阳气,助薏苡败酱祛邪排脓,且可调和薏苡、败酱之性凉,以免伤阳;败酱草性微寒,与薏苡仁相合,可增清热解毒、逐瘀排脓之功效。三药并齐,温寒并用,能使湿邪外出,以达到“温阳除湿,清热化瘀”之功效
[2-4]
。然而现代医家尊古而不泥古,根据该方所治病机灵活拓展了
YFBP
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其运用于肠道、泌尿、妇科、皮肤及肿瘤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药物功效
[5]
。
YFBP
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附子中的生物碱及败酱草中的黄酮类、有机酸等。薏苡仁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
[6]
。现代研究表明,亚油酸有明显的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7-8]
。生物碱是附子中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后可减毒增效,活性不变,是临床上主要的药用成分
[9]
。有研究表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单酯型生物碱中含量最高,具有明显抗肿瘤、强心、镇痛、抗炎作用
[10-14]
。黄花败酱中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皂苷等
[15]
。研究表明,有机酸类是黄花败酱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另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止血等药理作用
[16-19]
。因此,对该方进行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为满足其临床运用的需求意义重大。
中药饮片
-
基准样品量值关系的研究,是确保中药整体生产过程中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关键
[20]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药需要满足更加严格的国际质量控制标准,而量值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严格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使用。因此,对于饮片
-
基准样品量值关系的研究刻不容缓。但是迄今为止,
YFBP
的报道仍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尚无对其复方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分析的相关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查询古籍文献确定
YFBP
的处方剂量,制备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开展对
YFBP
指纹图谱和
7
种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的定量测定研究及其在饮片
-
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关系分析,以期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6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Zorbax Eclipse XDB-C
18
色谱柱(
250 mm
×
4.6 mm
,
5 μm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UPT-I-20T
型超纯水机,贵州星晟瑞科技有限公司;
HX-YS0301
型液体加热器,佛山市海迅电器有限公司;
ME204E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
-
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XS205
型电子天平,瑞士
Mettler Toledo
集团公司;力辰
LC-FD-06H
型真空冻干机,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SB-6000DT
型超声波清洗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HB-III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RE-2000A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800C
型多功能粉碎机,永康市红太阳机电有限公司。
1.2
材料
对照品去甲猪毛菜碱(批号
AFBL1301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批号
PS010469
)、原儿茶酸(批号
PS012560
)、绿原酸(批号
PS010694
)、咖啡酸(批号
PS010522
)、异绿原酸
A
(批号
PS001052
)、异绿原酸
C
(批号
PS001057
)、亚油酸(批号
PS231201-14
)均购于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分数均≥
98%
。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乙腈、甲醇,色谱级,安徽天地高纯溶剂有限公司;磷酸,色谱级,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笔者经前期文献考证,
YFBP
中的败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宋朝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收入该方并描述其形态为“花黄,根紫色”,可见宋以前本草记载的应为黄花败酱
[21-22]
。处方药材饮片薏苡仁、附子(黑顺片)、败酱草购自药店(具体批次见表
1
),由贵州中医药大学谢军丽讲师鉴定,分别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
-
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熟种仁、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ir.
的带根全草。
2
方法与结果
2.1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的制备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各批次药材饮片进行组合,得到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S1
~
S15
)的药材饮片组方,结果如表
1
所示。
本课题组通过前期文献考证及度量衡换算,还原出
YFBP
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称取薏苡仁
30.0 g
,附子
6.0 g
,败酱
15.0 g
,均匀粉碎后过三号筛,混合后称取
6 g
于陶瓷煎药壶中,以水
400 mL
浸泡
30 min
,武火(
500 W
)煎煮至沸,转文火(
200 W
)煎至
200 mL
,趁热用纱布滤过,滤液经旋蒸浓缩后置于
−80
℃冰箱中预冻
24 h
,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冷冻温度
−55
℃,真空度
6 Pa
)中冷冻干燥
72 h
,即得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按该方法将表
1
中
15
批对应药材饮片制备成基准样品冻干粉(
S1
~
S15
)。
2.2
YFBP
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研究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Zorbax Eclipse XDB-C
18
(
250 mm
×
4.6 mm
,
5 μm
)柱;流动相为乙腈
-0.1%
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0
~
3 min
,
5%
乙腈;
3
~
15 min
,
5%
~
15%
乙腈;
15
~
22 min
,
15%
~
20%
乙腈;
22
~
49 min
,
20%
~
35%
乙腈;
49
~
55 min
,
35%
~
68%
乙腈;
55
~
60 min
,
68%
~
90%
乙腈;
60
~
74 min
,
90%
乙腈;体积流量
0.8 mL/min
;柱温
30
℃;检测波长
203
、
235 nm
;进样体积
10 μL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去甲猪毛菜碱
10.00 mg
、原儿茶酸
10.11 mg
、绿原酸
10.68 mg
、咖啡酸
10.25 mg
、异绿原酸
A 10.57 mg
、异绿原酸
C 10.26 mg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10.55 mg
、亚油酸
11.78 mg
对照品适量,加
50%
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16.00
、
12.13
、
12.82
、
16.40
、
6.34
、
11.29
、
42.22
、
9.42 μg/mL
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2.2.3
基准样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约
1 g
,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50%
甲醇
10 mL
,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30 min
,放冷,再称定质量,用
50%
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过
0.22 μm
微孔滤膜,即得
YFBP
基准样品供试品溶液。
2.2.4
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各单味药材饮片及缺相应饮片的缺味阴性复方样品,按“
2.1
”项下全方基准样品冻干粉制备方法,同法制得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冻干粉,并按“
2.2.3
”项方法制备对应的单味药材饮片及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
2.2.5
精密度试验
取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
S15
),按“
2.2.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2.1
”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6
次,记录色谱图。色谱图中
10
号峰(咖啡酸)保留时间适中,峰型较好,分离度较高,因此,选择
10
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为
0.02%
~
0.11%
,相对峰面积的
RSD
为
0.32%
~
3.73%
,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
YFBP
基准样品(
S15
)供试品溶液,按“
2.2.1
”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制备后
0
、
3
、
6
、
9
、
12
、
24
、
36
、
48 h
进样分析。以
10
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为
0.02%
~
0.14%
,相对峰面积的
RSD
为
0.33%
~
3.92%
,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48 h
内稳定性良好。
2.2.7
重复性试验
取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
S15
),按“
2.2.3
”项下方法平行制备
6
份供试品溶液,按“
2.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
10
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结果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为
0.01%
~
0.09%
,相对峰面积的
RSD
为
0.53%
~
3.75%
,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2.8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取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
S1
~
S15
),按“
2.2.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将
S1
~
S15
的色谱图以
AIA
格式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12
版),以
S1
作为参照图谱,采用中位数法,时间窗宽度设置为
0.1 min
,进行色谱峰匹配,生成指纹图谱叠加图及对照指纹图谱,并计算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S1
~
S15
的
HPLC
指纹图谱见图
1
,从中标定了
30
个特征峰,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图进行比对,指认其中
8
个特征峰,分别为
2
号峰去甲猪毛菜碱、
3
号峰原儿茶酸、
7
号峰绿原酸、
10
号峰咖啡酸、
20
号峰异绿原酸
A
、
21
号峰异绿原酸
C
、
22
号峰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30
号峰亚油酸,
YFBP
基准样品的对照指纹图谱及混合对照品
HPLC
图谱见图
2
。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S1
~
S15
)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见表
2
。除
S7
(
203 nm
)、
S10
(
203
、
235 nm
)、
S15
(
203
、
235 nm
)外,其余
12
批
YFBP
基准样品的相似度均在
0.900
以上,表明不同产地药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2.2.9
单味药材饮片
-
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特征峰归属关系分析与传递
分别取薏苡仁、附子、败酱草各单味药材饮片及缺味阴性复方样品供试品溶液,按“
2.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通过比对
YFBP
基准样品对照指纹图谱与单味饮片、缺味阴性复方样品的
HPLC
图谱,发现单味药材饮片的特征峰均可传递到基准样品的对照指纹图谱中,结果见图
3
。结果表明,
30
号峰(亚油酸)为薏苡仁专属峰,
2
(去甲猪毛菜碱)、
9
、
22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号峰为附子专属峰,
3
(原儿茶酸)、
4
~
6
、
7
(绿原酸)、
8
、
10
(咖啡酸)、
11
、
13
、
18
、
19
、
20
(异绿原酸
A
)、
21
(异绿原酸
C
)、
23
~
26
号峰为败酱草专属峰,
1
、
12
、
14
~
17
、
27
~
29
号峰为薏苡仁和败酱草共有特征峰。以
10
号峰(咖啡酸)为参照峰(
S
),计算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
3
、
4
。结果表明,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均小于
0.49%
,说明
YFBP
基准样品各批次之间特征性成分具有一致性;相对峰面积的
RSD
较大,说明各批次之间特征性成分含量差距较大。
比较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与各单味药材饮片
特征峰峰面积均值,结果见表
5
。结果表明特征峰面
积在各单味药材饮片和基准样品中虽然存在差异,
但各单味药材中主要物质群均可完整传递到基准样
品中。说明“
2.1
”项下确定的
YFBP
制备工艺能很好地保留单味药材饮片中的主要物质群,不会造成成分种类损失。
2.3
YFBP
基准样品多成分定量测定及量值传递关系研究
由图
1
~
3
可以看出,
2
号峰去甲猪毛菜碱出峰时间靠前,峰型和分离度较差,因此本实验未将其
纳入定量测定指标。根据“
2.2.9
”项下研究结果,选
择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为指标性成分,建立
YFBP
基准样品定量测定方法。
2.3.1
色谱条件
同“
2.2.1
”项,但补充了检测波
长,波长
203 nm
(亚油酸)、
220 nm
(原儿茶酸)、
235 nm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325 nm
(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同“
2.2.2
”项。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
2.2.3
”项。
2.3.4
线性关系考察
取“
2.2.2
”项下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进样体积分别为
2
、
5
、
10
、
15
、
20
、
25 μL
。以各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
X
),峰面积为纵坐标(
Y
),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分别为原儿茶酸
Y
=
8 802.2
X
+
2.192 5
,
R
2
=
1.000 0
,线性范围
0.03
~
0.33 μg
;绿原酸
Y
=
3 160.0
X
+
0.282 8
,
R
2
=
1.000 0
,线性范围
0.03
~
0.32 μg
;咖啡酸
Y
=
6 323.2
X
-
1.009 9
,
R
2
=
1.000 0
,线性
范围
0.03
~
0.41 μg
;异绿原酸
A
Y
=
4 179.5
X
-
0.239 5
,
R
2
=
1.000 0
,线性范围
0.01
~
0.16 μg
;异绿原酸
C
Y
=
3 261.1
X
-
0.494 7
,
R
2
=
1.000 0
,线
性范围
0.02
~
0.28 μg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Y
=
1 095.6
X
+
1.884 0
,
R
2
=
1.000 0
,线性范围
0.08
~
1.06 μg
;亚油酸
Y
=
2 847.1
X
+
6.279 6
,
R
2
=
0.999 9
,线性范围
0.02
~
0.24 μg
;结果表明各成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考察
取
YFBP
基准样品(
S15
)供试品溶液
1
份,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6
次,计算各指标性成分峰面积的
RSD
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14%
、
0.08%
、
0.19%
、
0.80%
、
0.31%
、
0.79%
、
1.21%
,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考察
取
YFBP
基准样品(
S15
)供试品溶液
1
份,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制备后
0
、
3
、
6
、
9
、
12
、
24
、
36
、
48 h
进样分析,计算各指标性成分峰面积的
RSD
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22%
、
0.44%
、
0.19%
、
1.00%
、
0.40%
、
0.84%
、
0.85%
,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48 h
内稳定性良好。
2.3.7
重复性考察
取
YFBP
基准样品(
S15
),按“
2.2.3
”项下方法平行制备
6
份供试品溶液,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各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的
RSD
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质量分数的
RSD
分别为
2.59%
、
2.63%
、
2.59%
、
2.38%
、
2.85%
、
2.44%
、
2.07%
,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定已测知指标性成分含量的
YFBP
基准样品冻干粉(
S15
)
0.5 g
,共
6
份,按照样品中各成分含量与对照品含量比值
1
∶
1
加入各指标成分,按“
2.3.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进行含量测定,计算
7
种指标性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及其
RSD
值,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亚油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17%
、
90.95%
、
86.24%
、
104.62%
、
104.28%
、
89.26%
、
85.29%
,
RSD
分别为
2.11%
、
2.03%
、
1.99%
、
2.04%
、
1.54%
、
2.73%
、
2.91%
,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较高,满足定量测定要求。
2.3.9
7
种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与量值传递分析
取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S1
~
S15
)及薏苡仁、附子、败酱单味药材饮片冻干粉,按“
2.2.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
2.3.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指标性成分从单味药材饮片
-YFBP
基准样品的转移率,结果见表
6
。结果表明,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S1
~
S15
)中原儿茶酸质量分数为
0.012
~
0.076 mg/g
,转移率
为
5.05%
~
30.86%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34 mg/g
,平
均转移率为
16.06%
;绿原酸质量分数为
0.025
~
0.308
mg/g
,转移率为
5.24%
~
21.31%
,平均质量分数为
0.137 mg/g
,平均转移率为
12.70%
;咖啡酸质量分数为
0.011
~
0.047 mg/g
,转移率为
3.57%
~
43.22%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26 mg/g
,平均转移率为
20.39%
;异绿原酸
A
质量分数为
0.011
~
0.049 mg/g
,转移率
为
4.59%
~
18.69%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30 mg/g
,平
均转移率为
11.15%
;异绿原酸
C
质量分数为
0.014
~
0.044 mg/g
,转移率为
6.97%
~
23.13%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32 mg/g
,平均转移率为
13.76%
;苯甲酰新
乌头原碱质量分数为
0.031
~
0.111 mg/g
,转移率为
9.68%
~
62.32%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66 mg/g
,平均转移率为
30.64%
;亚油酸质量分数为
0.031
~
0.067 mg/g
,转移率为
6.42%
~
19.95%
,平均质量分数为
0.045%
,平均转移率为
11.73%
。
饮片
-
基准样品转移率=基准样品中该指标性成分含量×该处方基准样品质量
/(
饮片中该指标性成分含量×饮片投料量
)
[23]
2.3.10
YFBP
基准样品及各单味药材干膏率的测定及传递规律研究
按“
2.1
”项下方法制备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及各单味药材饮片样品,冻干后称定,
记录质量,计算实际出膏率(实际出膏率=冻干粉干膏质量
/
复方中组方饮片投药量,理论出膏率=
∑(
单味药材饮片干膏率×单味药材饮片投药量
)
/
复方中组方饮片投药量
[24]
),结果见表
6
。结果表明,
15
批基准样品冻干粉出膏率为
20.06%
~
33.22%
,平均出膏率为
28.62%
,均值±
30%
的范围为
20.03%
~
37.21%
,可见
S1
~
S15
的出膏率均在均值的±
30%
范围内,出膏传递率均值为
85.45%
,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
2.1
”项下确定的经典名方
YFBP
煎煮工艺稳定可行。
2.4
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2.4.1
层次聚类分析(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
HCA
)
以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HPLC
指纹图谱中
30
个特征峰的峰面积作为原始数据,导入迈维云平台,标准化处理后进行高级聚类热图分析,结果见图
4
。结果发现,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被聚为
2
类,
S3
、
S6
、
S7
、
S9
、
S10
、
S14
、
S15
聚为一类,
S1
、
S2
、
S4
、
S5
、
S8
、
S11
~
S13
聚为另一类,表明
15
批基准样品不完全相同,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及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2.4.2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PCA
)
将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HPLC
指纹图谱中
30
个特征峰的峰面积导入
IBM SPSS 26.0
软件,标准化处理后进行
PCA
,结果见表
7
。以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作为选择主成分的依据,分析结果得到
6
个特征值>
1
的主成分,分别为
11.137
、
5.053
、
4.538
、
3.045
、
1.712
、
1.057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37.123%
、
16.842%
、
15.128%
、
10.151%
、
5.708%
、
3.522%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88.473%
(>
85%
)。表明这
6
个主成分可以比较全面地表征
YFBP
样品的大部分信息。
使用
SPSS 26.0
软件对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中
30
个特征峰的峰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为变量,运用
SIMCA 14.1
软件得到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
PCA
得分图,结果见图
5
。
15
批基准样品均在
95%
置信区间内分为
2
类,其中
S3
、
S6
、
S7
、
S9
、
S10
、
S14
、
S15
聚为一类,
S1
、
S2
、
S4
、
S5
、
S8
、
S11
~
S13
聚为另一类,与
HCA
结果一致。
2.4.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
判别分析(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
OPLS-DA
)
使用
SPSS 26.0
软件对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特征峰峰面积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
SIMCA 14.1
软件,使用具有监督模式的
OPLS-DA
进行分析,建立
OPLS-DA
模型。该模型
R
X
2
=
0.577
,
R
Y
2
=
0.975
,
Q
2
=
0.874
,模型预测参数均大于
0.5
,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OPLS-DA
得分图见图
6
。以变量重
要性投影(
variable impoetance projection
,
VIP
)>
1
作为标准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见图
7
。结果显示
VIP
值>
1
的特征峰有
14
个,以贡献值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峰
6
、
23
、
12
、
24
、
4
、
19
、
3
(原儿茶酸)、
5
、
10
(咖啡酸)、
18
、
27
、
8
、
20
、
14
,表明这
14
个特征峰是影响
YFBP 15
批次分类的关键因素。
3
讨论
3.1 YFBP
剂量考证
《金匮要略》原文记载
YFBP
处方为“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经笔者前期文献考证,《金匮要略》中全方若均以“分”表示,这里的“分”并非指计量单位,而是各药之间剂量关系的比例,即:
10
份薏苡、
2
份附子、
5
份败酱
[25-27]
。我国古代医家在散剂中常以“方寸匕”作为度量单位,“匕”在古时指饭勺,也用做量取药末的器具,方寸匕即为一寸正方之匕,抄药末不落为度,合
6
~
9 g
[2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有关中药煮散规
范做了技术要求,粉碎粒度规范中“末”约介于粗末
与细末之间,过三号筛(
50
目)
[28]
。东汉单位量值
“升”,折合现代每升单位量值在
196
~
204 mL
,用算
术平均法求得单位量值为
199.4 mL
,与
200 mL
相比,应是由于当时制造不精而产生的示值误差,因此东汉
1
升量值应当为
200 mL
[29]
。再结合《中国药典》
2020
年版所给出的各单味药用法用量及现代临床用量
[30]
,最终确定了
YFBP
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
3.2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色谱条件的优化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
YFBP
基准样品在不同流动相体系(乙腈
-
水、乙腈
-0.05%
磷酸水溶液、乙腈
-0.1%
磷酸水溶液、甲醇
-0.1%
磷酸水溶液)、不同提取剂(纯化水及
25%
、
50%
、
75%
、
100%
甲醇)、不同柱温(
25
、
30
、
35
、
40
℃)中色谱峰的分离情况,结果显示当提取剂为
50%
甲醇、流动相为乙腈
-0.1%
磷酸水溶液、柱温
30
℃时色谱峰峰型较好、分离度较高。另外,本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波长下的色谱峰,发现亚油酸只在
203 nm
下有吸收,原儿茶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在
235
下均有吸收,因此在指纹图谱中选择了
203
、
235 nm 2
个波长。在定量测定中原儿茶酸在
220 nm
下有最大吸收,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
235 nm
下有最大吸收,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在
325 nm
下有最大吸收,亚油酸只在
203 nm
下有吸收,因此在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中选择了
203
、
220
、
235
、
325 nm 4
个波长进行测定。薏苡仁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甘油三酯类
[31]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
[32]
规定了薏苡仁定量测定标准中的成分为甘油三油酸酯,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本实验考虑到复方的成分复杂,选择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因此,在本实验中未能检测出此类成分。故根据“
2.2.9
”项特征峰归属结果,选择测定其专属性成分亚油酸。
3.3
指纹图谱
、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中医临床中通常以多味中药配伍使用达到治疗效果,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以至于中药成分及质量无法得到全面监控。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通过指纹图谱信息能够整体控制及评价中药质量
[33-34]
。本研究建立了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的
HPLC
指纹图谱,共归属了
30
个特征峰;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除
S7
(
203 nm
)、
S10
(
203
、
235 nm
)、
S15
(
203
、
235 nm
)外,其余
12
批次的相似度均在
0.900
以上,且
HCA
和
PCA
结果均将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分为
2
类,说明
15
批基准样品的化学成分类型一致,但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OPLS-DA
投影分析中
VIP
值越大,表明该成分在分类组别中的贡献越大,当
VIP
值>
1
时,说明该成分在各分类组别中差异显著
[35]
。通过分析找到了
VIP
值>
1
的
14
个特征峰成分,其中包括已被指认出来的原儿茶酸和咖啡酸,这些特征峰是导致分类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均为败酱草中所含成分峰,分析原因可能为败酱草在该方中占比最重,且成分易被提取检测,故这些特征峰在评价
YFBP
质量中应重点关注。
3.4
量值传递研究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的出膏率为
20.06%
~
33.22%
,平均出膏率为
28.62%
,均在均值的±
30%
范围内,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按“
2.1
”项下确定的该方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以基准样品指标性成分转移率均值的±
30%
为度量标准,
15
批
YFBP
基准样品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
A
、异绿原酸
C
、亚油酸的转移率仅少部分批次的转移率未在均值的±
30%
范围内,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较高且离散程度较大。有研究表明,附子与败酱草合煎后会导致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降低,并促进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溶出
[36]
,且在煎煮过程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与各有机酸之间可能发生反应,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差异。亚油酸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在加热条件下,亚油酸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亚油酸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过氧化物等氧化产物,从而造成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低。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附子质地较重,败酱草质地较轻,两者的质地悬殊可能导致粉碎混合时未能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导致各批次之间取样不均。在混合后转移进行煎煮的过程中败酱草由于质地轻易产生粉尘飞扬,从而可能导致合煎过程中单味药材质量不均一,煎煮时成分溶出不一致而产生差异,且本实验所购入的
15
批附子饮片颜色形态不一,推测可能由于地域差异,其炮制加工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差异较大
[37]
。后期实验将充分考虑所用饮片的质量稳态性和均一性问题
[38]
,从而避免人为失误及偶然误差。
4
结论
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核心是基准样品
的研究和确定,相关指标包括指纹图谱、出膏率、指
标性成分含量及转移率等
[39]
。本实验建立了
YFBP
基准样品的
HPLC
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出膏率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对
YFBP
从单味药材饮片
-
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该方的基准样品质量评价方法,填补了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以期为后续经典名方
YFBP
的质量控制及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
马兴艳,石 慧,杨周洁,刘 畅,刘雄伟,简兵兵,俸婷婷,周 英
.
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基准样品量值传递研究
[J]. 中草药, 2025, 56
(1): 108-120.
中草药杂志社
《中草药》 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奖项!🌹🌹
最新文章
基于相态变化探究煎煮方法与纯化工艺对经典名方吴茱萸汤药性传递的影响
基于麦冬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熵权-TOPSIS法评价参麦颗粒质量
黄芩苷与黄芩素对结直肠癌多重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佛手的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颜色-多糖-抗氧化活性关联分析探究黄精九蒸九制质量变化
马来酰亚胺修饰的柠檬苦素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口服药动学研究
基于一测多评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白前质量等级预测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白头翁皂苷D对结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沉香倍半萜ZH-13保护内质网应激诱导神经元损伤作用机制
基于Nrf2/HO-1/GPX4信号通路及代谢组学探讨诃子砂烫炮制对溃疡性结肠炎增效作用机制
中草药杂志社 恭祝您:新春快乐!
中药饮片等级量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的掌叶大黄GRAS基因家族鉴定
基于CiteSpace的逍遥散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热疗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及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于心脏电生理探讨中药诱导心脏毒性机制及预防措施
人参属来源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川贝母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浅析中药超分子研究概况
宁夏枸杞叶降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补益效应的玉竹药食同源功效研究进展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组学新技术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实验联合探讨熟地黄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机制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黑色素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隐丹参酮对A2780/DDP顺铂耐药细胞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从“肠-肝对话”角度探究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防治肠肝疾病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B2介导LKB1/AMPK轴调控糖酵解代谢途径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基于“肠-关节”轴探究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及潜在干预中药预测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覆盆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严正声明!!!骗子花样太多
失巢凋亡调控重症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的气道重塑机制及其潜在靶向 中药化合物的预测
青风藤-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钩吻素甲对舌鳞状细胞癌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预测瑶药三妹木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
基于细胞实验、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构效关系及机制
基于历史传承和科学内涵的植物药材道地性综合评价
狼毒大戟中的酚酸化合物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共载姜黄素及顺铂pH敏感脂质体制备及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评价
基于智能感官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酒当归炮制程度快速辨识研究
改进YOLOv8在中药饮片自动识别标注中的研究与应用
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基准样品量值传递研究
领取F5000证书一一《中草药》入选论文22篇
“一带一路”视域下药食两用本草桑叶科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图谱构建
整合16S rRNA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探究白鲜皮对斑马鱼幼鱼的肝毒性机制
数据挖掘《中国药典》2020年版肾病相关中药成方制剂的核心药对及其作用靶点预测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测定研究不同类型黄酒对酒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
川产道地药材蓬莪术醋制入肝调控“肠-肝轴”的增效机制研究
荔枝核总黄酮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减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
EMA“证明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经口吸入制剂(OIP)治疗等效性(TE)要求指导原则”介绍及其启示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