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写给太监的17封私信:带你走近那个不一样的千古一帝

幽默   2024-11-18 07:00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遇见宝宝姐
     每周一、三、五早上7点不见不散


       

今天,跟大家聊点好玩儿的。


提到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康熙皇帝,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印象: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就挫败权臣鳌拜,将朝政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成年后,他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三次亲征噶尔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怀柔西藏、蒙古,以及掌控漠北、青海等地时,他恩威并施,分化控制,不但扩大了疆域,而且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中华民族疆域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上,他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他减免赋税,开通漕运。在文化上,他推崇程朱理学,编纂《康熙历法》,颁行《康熙字典》,开启《四库全书》等诸多文化典籍的编辑。


因此,这位在位61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大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以上这些,是史料中冠冕堂皇的康熙大帝。那么,这位“千古一帝”背后有一些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



1924年,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随后紫禁城由民国政府接管。1925年,民国政府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工作人员整理物品时,在故宫的懋勤殿内发现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子,箱子上的封条清楚地写着:此内为圣祖仁皇帝所交事件,非捧至御前,不可擅自开看,如违者即行正法。


意思就是这里边装的是康熙皇帝的东西,没得到允许私自拆看的话,小心你的脑袋。


工作人员打开了箱子,发现里边装的是康熙朝满汉双语的圣旨、上谕什么的。除了这些,里边还有康熙亲笔写的17封信。


其中的部分汉文谕旨,后来由故宫博物院刊印出版。由于那17封信是直接寄到宫中,不预政事,属于私人信件,所以就没有被记入官方史料。


康熙皇帝在这17封信中,向顾太监讲述了自己出行途中的见闻,行文口语直白,与康熙处理政事的朱批谕旨风格截然不同。


也正是这17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正史不一样的康熙。


这17封用汉语写的信,都是在康熙36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尔丹时期,写给当时敬事房的总管太监顾问行的。


那么,这个顾问行是何许人也呢?


顾问行曾是顺治朝的一名太监,他文化水平较高,为人谨慎,处事圆滑,深受康熙帝的喜爱和信任,并将其视为心腹。


康熙帝极少像称呼其他太监那样直呼其名,而是称顾问行为“顾太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康熙帝对他的敬重,这在康熙朝的太监中绝无仅有。



康熙给顾问行的第1封信,写于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八,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离开北京,到达河北的怀来县。


康熙在信中说,怀来县有点冷,让顾太监赶紧把狼皮筒子皮袄和沙狐皮筒子皮袄做好了送来。并且要求做得宽大些,不要紧身的,不然穿得“甚是不堪”。


信中问完德妃的病情,康熙又告诉顾太监自己的马“甚肥可爱”,骑着很舒服。


第2封信写于二月二十二日,康熙说怀仁、马邑、朔州一路走来,“民情朴实, 风俗淳厚”,百姓叩首马前,和南巡无异。


这些地方收成甚好,天也没那么冷了,自己的心情甚快,同行的人也都安好,你把我说的这些都跟后妃们说说。


第3封信写于二月二十八日,康熙说自己到达了李家沟,那个地方缺水,只有一口井,地方官提前给康熙和随行的人打了300缸水,为了这个,把井都打干了好几次。


康熙还说,自己到的3天前,这里曾发了大水,地方官怕河水淹了御道,所以修了堤坝。百姓说河水已到了韩家楼,康熙不信,就亲自去看,发现果然如此,于是就让人掘了堤,以让李家沟的百姓有水喝。


康熙告诉顾太监,他亲自在保德州黄河驾船打渔,“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又说自己最喜欢吃白面。最后,康熙让顾太监把自己的情况告知后宫。


三月初康熙到达陕西,在三月四日的第4封信中,康熙说当地人住窑洞,“作洞居住,岭不成岭,道不成道,可笑之极矣。”


随后康熙还回忆往昔,说自己纵横南北,南至绍兴 ,北到可鲁伦,“江湖山川、沙漠瀚海不毛不水之地都走过”,但觉得陕西“不如南方之秀气,人民之丰富也”。


在讲到接见噶尔丹使者时,康熙说自己深得民心,还说一路上自己“心实除贼,意不虚发”,完全忘了自己在黄河打鱼的开心时刻。最后,他嘱咐顾太监将自己在陕西得到的贡物,送到延禧宫和翊坤宫。



第5封信写于三月五日,康熙再次称赞此次出行“马驼皆肥”,似乎他之前出行的马不好,并说宁夏“无花草”。


康熙还告诉顾太监,他回信所用的密匣送到自己手上时,外封都开了。信的最后,康熙还细心地教顾太监如何封密匣,说照朕这样封就不会开了。


第6封信写于三月初七日,康熙一边吃着噶尔丹使者送来的美味甜瓜干,一边骂噶尔丹是贼子。


他还说,自己已经派人把剩下的甜瓜干送回北京了。怕妃子们不知道吃法,康熙还在信里详细说明:先用凉水或用热水洗净,后用热水泡片时,不拘冷热,皆可食得。其味像鲜瓜,水似桃干蜜水。有空处,都用葡萄添了。


随即,他还特地嘱咐顾太监,要告诉妃子们,礼物虽轻但却是他的一片心意。 


同一天,康熙又给顾太监写了一封信,他说,马上就要见蒙古部落的王公们了,但随行的“徐常在 、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都不足用”,康熙担心自己的妃子在蒙古人的福晋们面前丢了面子,因此命顾太监赶紧送衣服来。


第8封信写于三月二十八日,康熙兴奋地告诉顾太监,这地方兔子可多了,“朕射310只!”但到了清水堡的时候,他的手臂已经拉伤了,所以“只射100有零。”


在这封信中,康熙不再说宁夏不好,反而说自己到过的边地很多,“惟此宁夏可以说得。”


最后,康熙还告诉说,自己给后妃们寄了土特产,嘱咐顾太监要及时分给太后和后妃们。


第9封信写于闰三月十五日,康熙在信中告诉顾太监,自己离北京越来越远了。



第10封信写于闰三月十八日,康熙在信中自夸,此次西征的意外收获都是自己计划好的,厄鲁特蒙古大部来归,“为万年之计。”


康熙告诉顾太监,自己此次出征本来不光是为了噶尔丹,也是为了收服厄鲁特蒙古,但他之前没说。他还得意地说:你看,在我开始西征以后,他们都来归顺了,这都是我的功劳!


最后,康熙还对顾太监说:你看了信之后,可以替我在宫里大大地吹吹牛。


第11封信写于闰三月二十三日,康熙说旅途中有些闷倦,他还告诉顾太监,自己不喜欢陕西,是因为陕西有“怕人高崖”。


康熙还说,在舟行黄河之时,自己又撒网打鱼了,但所获甚少(貌似有点儿小失望)。


第12封信写于闰三月二十六日,康熙说,自己途中胃口不太好,让顾太监继续给他送喜欢吃的萝卜和茄子。


康熙还告诉顾太监,自己假意派太监刘猴儿回京给太后请安,其实是因为觉得他“甚是可恶”。他让顾太监把刘猴儿锁在敬事房,千万别让他跑了。康熙还嘱咐顾太监,这件事要保密,别让任何人知道。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个太监刘猴儿平时伶牙俐齿,经常说些笑话或制造一些小把戏哄康熙开心,康熙每次都会被逗得捧腹大笑,因此这次西征他特意带上了刘猴儿。


可在路过山西杀虎口的路途上,刘猴儿不仅没有把康熙的伙食照顾好,还在逗乐过程中无意顶撞了康熙,引得龙颜大怒。


按照封建礼制,皇帝若想处置一个不知分寸的太监,实在是易如反掌,只需一声令下,便可治刘猴儿的罪,甚至可以直接让他脑袋搬家。可康熙为了维护自身的仁君形象,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巧立名目,以给皇太后请安的名义,将刘猴儿差遣回京。


第13封信写于四月初一日,康熙告诉顾太监自己要处理公事、看兵马,还要处理运粮事务,所以要到夏至才能回去。


他还让顾太监把自己回京的日期告诉嫔妃们,但不要让别人知道。


在随后一封无年月的信中,康熙告诉顾太监,其实自己和蒙古王公们“日日顽笑,心神爽健”,根本就没心情批折子。他让顾太监告诉嫔妃们,不要挂念自己。


康熙还说,现在草原虽然冷,河流都冻成了冰桥,但是我还觉得热呢!你们之前在宫里还说我怕冷,真是可笑!


第15封信写于四月初七日,康熙说自己能在夏至前后回到北京。


第16封信写于四月十七日,康熙大谈自己“两岁之间,三出沙漠,栉风沐雨,并日而飧”,在“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吃尽了苦,这种苦平常人都怕,但朕却不怕。


他还说:我今天“立此大功”,回顾一生,“可谓乐矣, 可谓致矣,可谓尽矣”。


看得出来,康熙大帝此次征途顺利,因此心情大好,开始自我吹捧了。


四月二十九日,康熙给顾太监写了第17封信。他在信中告诉顾太监,我和随行的人员都心宽体胖,你不要担心。朕之前说夏至回来,但没按时回来。不是因为朕贪玩,都怪黄河的风浪!(好吧……您是皇帝,你说啥就是啥)



皇帝给一个太监写信聊家常,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都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无情最是帝王家”,又有多少人知道“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的无奈。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通过这17封信,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康熙,一个真实的康熙,一个不一样的康熙?



你的转发便是最大支持




宝宝PS:


人生不过二两酒,一两无奈一两愁。

往期精彩回顾: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九)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八)

从家财万贯到家徒四壁,他凭一己之力撑起故宫博物院半壁江山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七)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六)

十几天的ICU陪护,让我对生命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做好事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唐朝宰相裴度的故事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五)

优秀的我,为什么会败给小保姆?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十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遇见宝宝姐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经验,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伦敦大学教育学硕士。愿我宝贵的经验,帮你在育儿路上不走弯路。用我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带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