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慈安太后

幽默   2024-12-23 07:04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遇见宝宝姐
     每周一、三、五早上7点不见不散



作为咸丰帝的正牌皇后,在世人的眼光中,慈安是个软弱可欺、可有可无的人物。


其实,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如此。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被误解的慈安。


慈安钮祜禄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名门世家。她的八世祖是清初功臣,父亲官至广西右江道。


公元1852年,钮祜禄氏以秀女身份入选咸丰帝后宫,两个月后被封为贞嫔。此后,年仅16岁的她,只用了40天时间就被升为贵妃,并成为皇后。

慈安的晋升速度之快,在清代历史上绝无仅有。


那么,年仅16岁的慈安,究竟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连获晋升,直至登上皇后宝座呢?


咸丰帝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副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内心的忧闷和压力可想而知。


慈安性格温婉娴淑,善解人意。一方面,她常常提醒和鼓励咸丰帝勿要怠惰政务。另一方面,当咸丰帝内心遭受煎熬时,她又不时以柔情软语加以宽解。


情绪上来时,咸丰帝难免会拿身边的妃嫔、太监、宫女等人出气。对于那些无辜受到责罚的人,慈安也总是想方设法好言安慰。


因此,慈安深得咸丰帝的喜爱和后宫嫔妃等人的敬重。


遗憾的是,慈安始终没能给咸丰帝生下一儿半女。否则,大清的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 紫禁城保存的慈安便服画像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帝眼见大好河山惨遭涂炭,而自己又无法力挽狂澜,心灰意冷之下,他写下了“且乐道人”四个大字,并让人悬挂在寝殿内。


咸丰帝的自暴自弃,让大臣和妃嫔们都心急如焚,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去劝说。


最后,还是在慈安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咸丰帝才命人把那幅字取了下来。


1861年咸丰帝病重,临终前他赐给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和慈安各一枚印章,并立下规矩:以后所有军国大事,必须同时盖上这两枚印章,方才奏效。


由于载淳年幼,因此他的那枚印章,由其生母懿贵妃慈禧代为保管。但咸丰帝给慈安另外留了一份密诏,让她监督慈禧。若慈禧日后不安分守己,慈安便“可凭此诏书遗命除之”。


可见,咸丰帝已经料到了慈禧的野心。


之后,他又任命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负责辅佐即将继位的幼帝载淳。


咸丰帝去世后,6岁的载淳(同治)继位。他尊亲生母亲慈禧为皇太后,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即两宫皇太后。


原本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的慈安,就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得不面对国家政务。


按照清朝的规矩,妃嫔的儿子如果被选为皇太子,则必须过继到皇后名下,交由皇后抚养。而慈安考虑到当时他们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便请同治的亲生母亲慈禧和自己同居养心殿,一起抚养6岁的同治帝。


慈安的这个举动,固然是基于客观考虑,也让慈禧感动万分,但或许也正是这个举动,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了第一个隐患。


▲ 紫禁城保存的慈安便服画像


同治继位之初,慈禧和慈安曾因一件事发生争执。肃顺等人为了专政,便试图借此机会对两宫进行分化。


可肃顺等人的举动,非但没能起到分化两宫太后的作用,反而让本来并不相互信任的她们走到了一起,并秘谋发动政变,除掉八位顾命大臣。


也正是在此期间,慈安为了表明合作态度,竟然当着慈禧的面,烧掉了咸丰帝给她留下的那封遗诏。


或许正是慈安的这一举动,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了第二个隐患。


摘掉了悬在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慈禧表面上感恩戴德,但想必暗地里却已是杀心四起。


在咸丰帝去世一个月后,两宫太后就联合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顾命八大臣。


此后,慈安和慈禧便开始了垂帘听政。军国大事表面上虽由恭亲王奕䜣管理的总理衙门全权负责,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两位太后手上。


当时,慈安和慈禧负责的事务各有侧重,大诛、大赏等重大举措,由德高望重的慈安太后做主。而批阅奏章等日常事务,则由慈禧太后负责。


尽管如此,每遇到朝政大事,慈禧还是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绝不敢擅自主张。


在她们的齐心合力之下,风雨飘摇的大清出现了最后一个中兴之象——同治中兴。


与慈禧相比,慈安虽然对权力并无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和霹雳手段却毫不逊色于慈禧。


据史料记载,诛杀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刺死骄奢贪淫的胜保、赏给曾国藩和左宗棠等人爵位,都是慈安的主张。


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多有赞同。当时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赞誉。


在诛杀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一事上,慈安更是显露出了非凡的决断力。


慈禧身边的大太监安德海,倚仗慈禧的宠信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惧他三分。


清朝祖训规定,“太监不得出宫,犯者杀无赦”。但得意忘形的安德海,却对这条铁律熟视无睹。


1869年8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后,他一路招摇过市。没想到途经山东境内时,竟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并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


得到消息的慈禧虽然有意袒护,但慈安却当机立断,下令将安德海杀掉。


这件事,让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1874年,同治去世。为了独揽大权,慈禧拥立了自己的侄子——光绪帝继位。


慈禧的野心,慈安当然不会看不出来。为了顾全大局,她索性将国家大事全权交到慈禧手上。


▲ 紫禁城保存的慈安朝服画像


1880年,慈安和慈禧一起到东陵祭祖。但不知什么原因,在当天的仪式上,一向随和的慈安却在礼法问题上,与慈禧发生了争执。最后,碍于礼法,慈禧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1881年春,一向身体健康的慈安太后,突然崩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


慈安的暴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慈安真正的死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我们通过史书了解到的,也只是有人希望我们看到的。


历史的令人着迷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你的转发便是最大支持




宝宝PS:


有人不相信轮回,其实一年四季便是轮回。


有人不相信因果,其实贫富美丑便是因果。

往期精彩回顾: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八)

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七)

民国才女赵清阁和老舍:一段误了终生的爱情故事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六)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五)

琼瑶:当代华语文坛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符号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四)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三)

这薄凉的人世间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遇见宝宝姐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经验,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伦敦大学教育学硕士。愿我宝贵的经验,帮你在育儿路上不走弯路。用我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带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