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彪悍的民族

幽默   2025-01-22 07:00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遇见宝宝姐

     每周一、三、五早上7点不见不散


                    

昨天,在一个“满族联谊会”群里,看到大伙儿在聊到清朝历史时,对某些历史事件以及发生的年代存在争议。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清朝276年的历史。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自立为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誓师伐明,宣读了与明朝结有“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公元1619年,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以及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努尔哈赤发起进攻。


此战明军分兵4路,结果努尔哈赤在5天之内连破3路,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史称“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对大明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后金开始崛起,故后世史学家说“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公元1621,努尔哈赤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攻打沈阳城,沈阳守将贺世贤被乱箭射死。混入城内的后金谍工,趁机打开城门,沈阳被攻破,城内7万多居民被杀,史称“辽沈之战”。


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胜后,又克广宁(辽宁北镇)等40余座城池,并企图攻打山海关。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明朝守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将努尔哈赤炸伤,不久后,努尔哈赤便不治身亡,终年67岁。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与其他三大贝勒一同主持朝政,史称“四大贝勒时期”。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军10万,绕开重兵防守的宁远、锦州一带,绕道蒙古哈喇慎部,兵临军事重镇遵化,直迫名都,史称“己巳之变”。


同年,袁崇焕率领9千关宁铁骑,想在皇太极之前抵达都城北京。


11月2日,袁崇焕与后金军在广渠门决战。此战袁崇焕身先士卒,明军大胜,击退了皇太极。


皇太极退兵后不久,使用反间计使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以“通虏谋叛”和“擅主和议”等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明朝自毁长城。


此时的明朝,先后有王嘉胤、王子顺、高迎祥等人领导起义,明末农民起义大爆发。明朝将领洪承畴、陈奇瑜等人先后镇压,但收效甚微。


公元1636年,皇太极派人征服了亲明的朝鲜和漠南蒙古,使后金得以全力对付明朝。


同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国号“大清”,是为清太宗。



公元1638年,清兵大举南下,深入内地2000里,攻破70多座城池,大肆抢掠之后北归。


公元1640年,李自成在河南收留饥民、开仓放粮,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一时间,远近饥民一呼百应,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李自成部迅速壮大。


公元1641年,张献忠攻下襄阳,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等人处死,没收宫中的全部财产,并将其中的50万两白银赠予百姓。


同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并将他的肉与鹿肉混合在一起煮熟,作为晚餐给手下几千名兵士吃下,称为“福禄宴”。


公元1642年,清军攻陷松山城,明军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投降,史称“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使明朝丧失宁远以北的大片疆域,此后的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公元1643年,皇太极去世,他的第九子福临即位。因福临年纪尚小,因此由福临的叔父多尔衮摄政。


同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城,崇祯帝紧急动员天下兵马,但因为粮饷问题,最终只有8000人前来。而奉命赶来、拥兵50万的吴三桂,尽管日行近50里,但最终却未能到达北京。


不久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同年,明将吴三桂因家人被李自成囚禁,而投降清朝,并联合10万清军击败李自成军队,史称“山海关之战”。


清军趁机占领北京,取得全国政权。而李自成率众逃离北京,返回关中。多尔衮拥立六岁的福临在北京登基,改元“顺治”,是为清世祖。



明朝灭亡后,明朝旧部先后建立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以及明郑政权,史称“南明”。但最终却因内讧不断,而未能成功。


公元1645年,清军击溃大顺军,李自成被杀。


公元1646年,清军攻打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张献忠重伤身亡。


公元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帝开始亲政。


公元1661年,顺治帝因感染天花而离世,6岁的皇太子玄烨继承帝位,是为清圣祖,也称康熙帝。因皇帝年幼,由鳌拜等人辅佐朝政。


公元1669年,康熙智擒权臣鳌拜及其党羽,从而摆脱了鳌拜一党的控制,开始亲政。


公元1673年,康熙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在此期间,平西亲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并联合耿精忠和尚之信,以朝廷撤藩为由起兵反叛,史称“三藩之乱”。


后康熙通过招抚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清廷,将吴三桂等人的势力瓦解。


公元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兵败被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公元1685年到公元1688年,清军与沙俄爆发两次雅克萨之战,以沙俄失败而告终。战后,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疆界。


公元1697年,莫西蒙古准噶尔部想要独霸北方,并击败清军,窥伺中原,为此康熙帝曾先后3次亲征噶尔丹。


最终,噶尔丹兵败服毒自杀,喀尔喀地区重新归于清朝。


康熙晚年,爆发了9个儿子争夺皇位事件,史称“九子夺嫡”。最终,以康熙的四子胤禛取胜而告终。


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帝在北京畅春园驾崩,终年69岁。


胤禛继承帝位,是为清世宗,也称雍正帝。



雍正帝即位后,为了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便开始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同年,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减少了农民的税负压力。


公元1729年,雍正帝出兵青海,平定了青海的叛乱。


公元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帝驾崩,终年58岁。第四子弘历继承帝位,是为清高宗,也称乾隆帝。


乾隆时期,清朝先后10次出兵边疆,包括平准噶尔、定回部、讨金川、征台湾、征缅甸、征越南、平廓尔喀。


这10次边疆战事,令乾隆沾沾自喜,自夸有“十全武功”。


乾隆帝对百姓实行仁政,提倡百姓开垦荒地,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人口增加过亿,国库充实,疆域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史称“康乾盛世”。


公元1751年起,乾隆帝开始了6次南巡。他考察民情戎政,拜谒了明太祖陵,登了泰山,游览了名胜。


乾隆后期,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百姓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


公元1796年,乾隆帝将帝位传给第15子颙琰,自己退居太上皇。颙琰是为清仁宗,也称嘉庆帝。


同年,白莲教徒宣称“皇天将死,苍天将生。有患相救,有难相死”,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并发动了起义。


公元1799年,嘉庆帝将父亲身边的一个红人处死,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他是谁?嘉庆帝又为什么将其处死?


请听下回分解。


你的转发便是最大支持




宝宝PS: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

往期精彩回顾: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三十三)

卢姗小时候我那个无心的决定,竟影响了她一生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三十二)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三十一)

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小脚老太太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三十)

我的贴身丫头——来喜(二十九)

最好的修行:《红楼梦》蕴含的人生哲学

2025寄语: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2024的最后一篇文章,跟大家聊一聊婚姻密码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遇见宝宝姐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经验,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伦敦大学教育学硕士。愿我宝贵的经验,帮你在育儿路上不走弯路。用我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带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