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疾病风险提示

文摘   2024-10-17 14:05   江苏  

秋季疾病

风险提示


金秋十月,初秋气温逐步转凉,昼夜温差显著扩大,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加。同学们在享受美好秋色的同时,更要重视秋季多发疾病的预防,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以下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做好家校共防。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发病人群,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疫苗。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 39℃,伴有咽痛、咽峡炎,发热 24 小时内皮肤开始出疹,始于耳后,颈部和上前胸等,然后弥漫全身,疹退后脱皮。也可因使用抗生素导致症状不典型。

预防措施


1.加强室内通风,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带好口罩。

2.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规范洗手。

3.若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确诊后隔离治疗,恢复健康后返校。

4.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增加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


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毒潜伏时间较长,发病 1~2 天后耳垂周围腮腺区疼痛、肿大,常累及双侧腮腺,发热可达到40℃。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

2.保持口腔卫生。每次饭后坚持用清水漱口,早晚可用淡盐水或 2%的苏打液清洁口腔。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如有相关症状及时就医,确诊后在家隔离治疗至健康方可返校。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及青少年为易感染人群。水痘传染性强。近年来,我国水痘发病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


患有水痘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也可直接接触水痘患者或污染的物体。

主要症状


发病前可出现轻微发烧、乏力、食欲减退等情况,继而出现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后逐渐变为丘疹、疱疹,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多见于躯干部及头面部,四肢较少。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7-10天左右可治愈。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措施。

2.加强室内通风,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

3.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规范洗手。

4.坚持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避免疲劳,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5.若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确诊后隔离治疗,恢复健康后返校。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十月气温变化大,适合一些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应重点关注食源性疾病。

传播途径


借助食物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


最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预防措施


1.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不吃病死禽、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炊事用具容器生熟分开。

2.合理储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宜存放 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 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3.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煮熟煮透再吃,剩饭菜不宜反复加热,食用前务必加热煮透。

4.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饮用水要达标,新鲜果蔬仔细挑;生食瓜果要洗净,保质期过不再吃。


蚊媒传染病

夏秋季蚊虫繁殖旺盛,蚊子叮咬除了引起红肿、痒、痛,还可能传播传播多种疾病,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卫生

清除储水容器积水,水养植物定期换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场所。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

2.预防蚊虫叮咬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浅色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或减少在蚊子出没高峰时段(早晨、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注意出行安全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

出行中,做好防蚊措施,穿浅色长袖束口衣物,外出和睡觉时使用驱蚊产品。

出行后,做好自我监测,从疫区返回后如 2 周内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说明外出史、蚊虫叮咬史等情况。



-END-



图文:沈冰清

审核:校长室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
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校风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