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德军的“台风行动”彻底淹没于苏联的冰天雪地之中,面对德军可能崩溃的无序后撤,希特勒撤换了军队高层,亲自挂帅出任陆军总司令,接管了东线德军的指挥权。苏联方面,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让斯大林头脑发热,他要求苏军抓住战机立即对德军发动总攻,从北方的列宁格勒到南方的克里米亚,超过3000公里的战线上对德军全面反攻,来一个反向的“巴巴罗萨”计划。
但这个计划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均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德军虽然在“台风行动”中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崩溃的迹象,其精锐仍在、战力依然强悍,况且以苏军目前的实力,实在没有能力在如此宽大的战线上发起全面反攻,最好的办法是稳住南北两线,集中兵力于中线,解除莫斯科的威胁。但是这个合理的建议,头脑发热的斯大林根本听不进去,于是苏军就在这种背景下发动了冬季大反攻。结果就是,苏军没能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没有大规模歼灭德军任何一个集团军,自身还损失了大量的生力军和装备,可谓损失惨重。
具体到我们这个系列的中线上,苏德双方总共在勒热夫这个地区进行了4场大战:
1942年1月8日–1942年4月30日: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
1942年7月30日–1942年8月23日: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
1942年11月24日–1942年12月16日:第二次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苏军称火星行动);
1943年3月2日–1943年3月31日:第二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德军称水牛行动)。
勒热夫4场大型战役,德军伤亡约30万人,苏军伤亡约170万人,接近1:6的战损比。
勒热夫之战是苏德双方在1942年中线的主战场,其名声被同时发生于南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掩盖,但惨烈程度丝毫不遑多让,只不过德军处于防御一方,苏军是进攻一方。
1942年初,德军在莫斯科后退200公里后在勒热夫暂时稳住了阵脚。这里是莫斯科到大卢基主干铁路的中继线,也是通往瑟乔夫卡和维亚济马的重要枢纽,再往后就是斯摩棱斯克,那里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基底,一旦勒热夫守不住,德军中央集团军将面临很大困难。
但苏军的反攻仍在继续,虽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正面稳住了战线,但两翼却遭到了苏军的突破。北翼有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南翼有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两军以钳形攻势企图一口吃掉勒热夫地区的德军,此时的勒热夫成了一个突出部。
面对如此危局,有很多德军将领都劝希特勒放弃勒热夫,因为防守突出部是非常消耗兵力的,此时的德军正是虚弱的时候,不如放弃这个突出部,把战线拉平增加防御的兵力密度,免得勒热夫守不住,后方的斯摩棱斯克也会出现危机。但这些建议均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原因很简单,勒热夫突出部对莫斯科的威胁太大了!只要勒热夫还在德军手上,那么莫斯科战役德军就不算彻底失败,这个突出部就像一把匕首抵住了莫斯科的咽喉,这是悬在斯大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勒热夫还掌控在德军手上,斯大林便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但德军要守住这里也绝非易事,这个时候德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随后的一系列大型战役中,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为了希特勒的“救火队长”。这位将领就是有“防御大师”之称的莫德尔。
莫德尔(1891–1945年),出生于德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加入了德国军队,参加过一战并在战后继续在军中任职。在此期间结识了希特勒,并成为了纳粹党的支持者。1940年莫德尔升任第16集团军的参谋长并参与了对法国的战争。1941年入侵苏联后,莫德尔先后担任第3坦克师师长和第41装甲军军长的职务。而在此时,莫德尔临危受命出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第九集团军的司令。
德军在东线有两个大兵团集团军,一个是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九集团军,另一个是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六集团军。莫德尔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在勒热夫战役中大放光彩,而保卢斯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军覆没。
莫德尔接手时的第九集团军非常糟糕,原本接近30万人的大兵团集团军在台风行动中损失惨重,仅剩下6万人,坦克也只有60辆可用。这点兵力面对的却是超过200公里的防守范围,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因此,莫德尔虽然上任之初给了希特勒坚定守卫的承诺,但前提就是希特勒必须给予足够的援兵。
这次希特勒非常给面子,大手一挥,陆续增援了莫德尔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3个步兵师。但即便是有援军,要想防守住苏军的4次大规模进攻也是不够的,莫德尔有自己的撒手锏,那就是支撑点防御战术。
这个战术并不是莫德尔首创,但却在莫德尔手中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战术是把守军聚集在一个个小小的据点上,每个据点由一层层的环形防线组成,敌军不能绕后包抄只能正面突破,而这些据点之间不仅可以相互支援,同时还有装甲部队随时穿插迂回切断敌军的后路。这种灵活机动的防御战术,让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在1942年初到1943年3月这一年多时间里打退了数百万苏军的4次进攻。
1942年11月,南线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发起了旨在歼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天王星行动”。为了防止中央集团军群南下营救,苏军在中线配合天王星行动发起了“火星行动”,出动了190万人,24000多门火炮,3000多辆坦克,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勒热夫。但依然在莫德尔的铜墙铁壁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到1943年初,苏德这一年的拉锯战中,德军赢得了火星行动的胜利却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赢得了天王星行动的胜利却输掉了第三次勒热夫战役。看似双方打了个平手,但从全局来看,德军虽然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但却在最关键的南方战场上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整个B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A集团军也被迫从高加索撤退。
整个1942年,德军的损失接近200万部队,但依然没能达到其战略目的——占领高加索,控制苏联的石油,歼灭苏军有生力量,继续掌握战争主动权。虽然苏联的损失比德国更加惨重,但显然苏联更经得起这样的损失,而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德军在东线的脊梁被打断了,德国已经失去了对苏胜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