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开启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但在朱元璋在位30年的漫长时光里,对于首都的选择,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始终犹豫不决。
1356年时任红巾军元帅的朱元璋率军攻占了集庆,后将其改名为应天。这年7月,朱元璋自称吴国公开始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子。次年,朱元璋就命刘基(刘伯温)重新选址,组织建立吴王新宫。根据朱元璋的指示,由于天下战乱未平,宫殿的建造不宜追求奢华精美而是以坚固实用为主。于是1367年,仅仅用了9个月,吴王新宫就落成了。
其规制前为奉天门,门内正殿为奉天殿,中间为华盖殿,后为谨身殿,奉天殿左右各有一楼,左文右武,左边是文楼,右边是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为乾清宫,后为坤宁宫,外围有四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这里已经隐隐能看到今天故宫的影子。
根据野史记载,刘伯温主持修建好吴王新宫之后曾陪同朱元璋视察,朱元璋见到刘伯温对自己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得非常到位,城墙坚固实用,非常高兴的问道“这墙谁能越过?”,刘伯温随口回答“除非燕子飞过”,没想到这位能掐会算的刘半仙一语成谶,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4年攻破了南京城,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江山。
但这座吴王新宫似乎给朱元璋带来了好运,仅一年之后的1368年,朱元璋就在南京称帝。但对于是否在南京建都朱元璋始终未下定决心,虽然此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中心早已在宋元时期转移到南方,文化中心也早已南移,但南京的位置并不理想,它偏于东南,又有长江阻隔,对于控制全国极为不利。
于是,在1368年4月朱元璋就急忙巡视了北方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不久后徐达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亡塞北,这为朱元璋统筹南北提供了军事保障。为了解决南京本身的缺陷,朱元璋考虑在临近中原的地方再建新都,并借鉴古代南北二京的制度,以应天为南京,以汴梁为北京,以他的老家临濠(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中都,构建一个统筹南北的大帝国。
明中都复原图
1369年,朱元璋派李善长督建中都凤阳,但7年之后的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却突然以“劳费”为理由,下令将即将完工的明中都营建工程给停了。根据《明史》的记载,正史上给出的原因是,半仙刘伯温给朱元璋列举了一系列凤阳地理形势不佳的理由,最终让朱元璋放弃在这里建都的想法。但事实估计没那么简单,都建了7年了,快完工了才想起来地势不利?就凭刘半仙一句话就影响了强势的朱元璋?这个结论显然站不住脚。
真相更有可能是朱元璋发现在中都凤阳的营建上,乡党势力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凤阳这个地方不仅是朱元璋的家乡,更是他手底下那群能臣干吏和骄兵悍将的老家,这群人可都是在凤阳建都的拥趸,朱元璋觉得荣归故里,凤阳帮人人也都这么认为。建都凤阳,一旦这些功臣悍将与地方宗族势力勾结,形成乡党势力尾大不掉对抗皇权,对朱明王朝的未来极为不利。
中都罢建之后,南京开始作为首都扩大建造,到1378年(洪武十一年)将南京改为京师,首都之争仿佛尘埃落定。然而到了朱元璋晚年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他又派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准备在关中建都。但朱标从陕西回来之后便一病不起,第二年便撒手人寰,比朱元璋先一步去见了列祖列宗,由于朱标的去世,迁都关中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历代首都有两个特征,第一是新帝国不会延用旧帝国的首都,第二是首都的变迁以东西和南北呈“十”字形摆动。
比如秦朝灭了,西汉弃用了咸阳而定都长安。
西汉亡了,东汉迁都洛阳。
东汉没了,经过三国之后三家归晋,西晋的首都定于洛阳。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一隅定都南京。
东晋没了,经过南北朝的混乱时期,隋朝一统天下,定都洛阳。
隋朝之后唐朝定都长安,期间武则天称帝时一度迁都洛阳。
唐之后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北宋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靖康之耻后南宋偏安一隅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之后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横扫欧亚大陆,最终元帝国定都北京。
到了明朝,朱元璋犹豫不定,但最终仍然原定在南京。
从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开始,到公元960年的北宋王朝,差不多1000年时间。而从北宋的960年到清帝国灭亡的1912年,也差不多1000年时间。中国2132年的帝国史上,前一千年首都基本是东西摆动,从咸阳–长安–洛阳,基本是这条线。而后一千年基本是南北摆动,从汴梁–北京–南京。
定都是一个国家开国最大的事情之一,朱元璋之所以犹豫再三,是因为大明王朝开国时,北方的战事并未完全结束,哪怕元顺帝逃亡塞北,也对中原始终虎视眈眈。而南京偏于东南,历史上也大多是偏安的政权例如东晋和南宋建都于此,对于统筹全国确实有不利因素,尽管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都在南方,但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如果北元势力南下中原,南京作为首都也鞭长莫及。
朱元璋在位30年,做了各种尝试,虽然最终都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但朱元璋仍然在定都南京后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让徐达镇守元大都北京,徐达死后又让第四个儿子朱棣驻守北京。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亲自安排镇守北京拱卫帝国的这个儿子,将来会成为推翻他所有安排的新一代帝国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