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财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从12月15日开始,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也就意味着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都可以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了。那么我们要采取三段式提问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什么是个人养老金?为什么要有个人养老金?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文章比较长,请耐心观看。
一、什么是个人养老金?
早在1994年的时候世界银行就提出过养老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我们国家在两年前也就是2022年11月开始在36个城市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啥这么晚才运行呢?因为穷,个人在缴完基本养老保险后,基本没有太多闲钱来投资个人养老金,现在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之后勉强够这个条件了。
个人养老金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有很大区别,后者是国家规定需要强制缴纳的,一般按照个人工资的8%缴纳,单位再拿出16%左右,两部分加起来叫做基本养老保险,自己交的那部分存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的那部分存入国家统筹账户。统筹账户里的钱并没有存入养老金资金池,而是直接用来给现在的退休人群发放养老金,这个制度叫现收现付制。
个人养老金则是完全自愿,参保人可以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上自行开通。开通后还需要到银行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之后就可以购买个人养老金了。根据目前的规定,每人每年最多可以购买12000元,可以按月交,也可以按年交。
另一个区别就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统一管理,而个人养老金是自己运营。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可以用来投资平台上的产品,包括储蓄存款、基金、商业保险,这次又增加了国债和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这也为个人购买国债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之前个人要购买国债是不那么容易的。
要想支取账户里的钱也有严格规定,目前三条,第一参保人员达到领取退休金的年龄,第二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第三移民国外。这些情况就可以申请对账户进行估算了。而支取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不是计入综合所得里面,而是需要单独按照3%的税率进行缴纳。
二、为啥要有个人养老金?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不下去了,社保基金的缺口正在逐年增大,造成资金缺口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大致是我外公那一代人,他们在80-90年代退休时,是没有缴纳社保的,他们的个人账户里是没钱的,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给退休金显然也说不过去,于是国家采用了一个政策叫视同缴费,就是你本来没交,国家当你交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缺口。
第二,人口问题。上述的历史缺口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大致是由我父母这一辈,也就是50-60年代出生的这群人来填补的,90年代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他们也就30-40岁,按理说参保人缴纳的钱是应该放在养老资金池复利的,但由于历史缺口原因,被用来现收现付了,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之所以这个制度运行了20多年还没出现大问题,是因为50-60年代出生的这波人在90年代赶上人口红利,即劳动人口所占比例特别高,说直白点就是年轻人多,老年人少,交钱的多,领退休金的人少,因此这个缺口才能补上。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80年代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年轻一代出生人口被人为的强行打断了,出生的年轻人赶不上衰老的老年人,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交钱的越来越少,而领钱的越来越多。2023年末的最新数据,中国的人口扶养系数已经达到22%,这个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周岁)之比,直白点说就是4个多年轻人要养一个退休的老年人,而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之初的1997年,这个比例是8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多年时间减少了一半,有专家推测到2032年中国进入高度老龄化阶段时,抚养比例更是会达到惊人的2比1,8年时间少了一半,这个速度都快得吓人。
2019年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各位注意这是官方发布的,不是哪个自媒体。这个报告里就预测,我国养老金的资金池将会在2029年出现收支失衡,2035年资金池里的资金将会耗尽!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养老金结余还能够支付12个月,这已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8个月了。好多省份从2014年就出现收支失衡了,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日本,老龄化严重吧,他们65岁以上人口大约是3700万,养老金池子里却趴着9万多亿人民币的钱,美国更不用说了,65岁以上人口才5500万,账户上趴着惊人的250万亿人民币的钱。而我们呢,2023年末65岁以上人口2.1亿,账户上却只趴着8万多亿人民币的钱,我不知道有些专家还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没问题是蠢还是坏?
三、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分两方面来说。
第一国家层面。延迟退休、鼓励生育、提高征缴比例等,这些事国家正在做,但我认为这是细枝末节,杯水车薪的事,可以做,但不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两点:
1.构建一个真正繁荣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国人为何如此热衷买房子,以前是买地当地主,现在是买房子。原因很简单,没有其他产品的投资回报率超过房地产。我们以前文章也说了,这种畸形的地产盛宴是不可持续的,房地产需要回到一个稳定的健康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涨幅与这个国家的GDP基本相当,而不是暴涨暴跌。我们不能再奢望房地产给人们带来虚幻的财富效应,而是应该透过金融市场带来持续的赚钱效应。
在美国,股票市场这50年给股民的回报率是年均8.3%,而我们国家什么情况炒股的人心里最清楚。股市有风险这话是忽悠人的废话,股市只可能有短期风险,不应该有长期风险,因为股票市场应当是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反应,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了多少,股票市场有反应吗?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目前我国养老第一支柱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规模大约是8万亿人民币,第二支柱规模大约5万亿人民币,第三支柱规模大约300亿人民币,总计大约12-13万亿的规模,如果我们有一个年化率能达到7%的金融市场,长期看是一定可以弥补养老金资金池的缺口。
2.产业升级。这个话题我在本公众号说过多次,人口红利不等于人口的红利,说白了是因为劳动人口多,资本压低工资进而盘剥劳动力的红利,这个阶段是不可持续的,你不能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低端,利润低、工资低、环境污染又严重,这是美西方所希望的,但我们不愿意。中美之间为啥要脱钩断链,本质上就是高端产业链的竞争,美国宁愿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不能让中国产业升级,一旦中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美西方高利润吸血全球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它一定会对我们进行全面围堵。
换句话说,一旦产业升级到高端,全产业链掌握在我们手中,那么劳动效率势必大幅提升,为啥美西方收入那么高,我们这么低,就是因为人家现在掌握产业链的高端,利润最高之所在。如果我们产业升级能顺利的话,产能提高3-4倍,那么以前8:1的抚养比,现在即便2:1是不是同样能养得起了?直白说,数量不行就想办法提高质量,一样可以弥补。
第二个人层面。这里也分两个部分来说。
1.啥也不交,就靠基本养老金行不行? 国际上公认的养老金替代率55-60%是合理的,也就是你上班时拿1万,退休金拿6000这样的替代率就算合格。而想要保持生活质量与上班时相当的话,替代率至少需要75%。而我国呢,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平均月薪是1960元,当年的平均养老金是1600元,替代率是85%。到了2023年,城镇职工平均月薪是5100元,而平均养老金是3100元,替代率反而下降到了60%。这还是整体情况,很多人是被平均的,比如体制内人员退休的替代率能达到80%以上,甚至100%,而普通企业职工只能达到44%左右,至于老农民更不用说了,每个月一两百块钱都不能算退休金,贫困补助而已,替代率几乎为0。想要维持生活水平,那可不得跟日本一样,白发苍苍还得出去兼职吗。
2.个人养老金值得交吗?
从这两年试点的情况来看,个人养老金存在几个问题。虽然这两年开户的账户已经达到了7000万个,但实际往里面充钱的只有700万个,平均充值2000元。充钱的也少,充的钱也不多,距离12000那个上线差得远。
为啥会出现这种现在呢?三个原因,第一确实没钱,这几年各个单位都在降本增效,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降薪,眼前都困难,哪里还有闲钱去考虑养老?第二吸引力不够,个人养老金里的那些产品收益率并没有比普通理财产品高多少,那我有什么必要每年投一万进入,还非得等到退休才能取呢?我投资其他理财产品自由支取不香吗?第三收取3%的个人所得税不划算。交个人养老金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抵扣个税,但是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只有6500万,换句话说95%的老百姓收入太低,连缴纳个税的资格都没有,又何谈抵扣个税呢?即便缴纳个税的这5%的人群里也有60%都是按最低3%的税率交的,结果支取的时候你又把3%收回去了,两相抵消等于没任何优惠。
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是什么样的人呢,至少月薪得过万,距离退休时间至少10年以上的人群才比较合适,而在中国月薪过万的人群只有854万,0.6%而已。只有在网络上某些傻叉才会觉得年薪百万遍地走,月薪过万不如狗之类的蠢话。
最后我想说制度是个好制度,但道路还很长,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更期待相关配套能早日跟上,更好的藏富于民,让老百姓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