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传统诗词运用到政治实践当中。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大国领导者的自信与底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表达“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主张,展现了中国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与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些诗词表达内政外交主张,阐发治国理政之道,以诗意的语言阐述深邃的思想,把艰深的哲理转化为诗歌的活泼意趣,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范例。
诗词活用: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诗词活用,是在对古典诗词熟记与深解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生命力。通过对诗词的活用,能够让古典诗词与现代社会治理、现代生产生活相结合,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明代林鸿的《饮酒》诗中“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注重调查研究的实效。这首诗的本意是讽刺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但是一句话也不能付诸实践的现象,批评了纸上谈兵的“清谈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诗,是为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重视调查研究,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具有重视实践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的引用,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性特点,又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追求“知行合一”的用意。内涵丰富、力透纸背。
领导干部诗词活用好处不少。其一,可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其二,能提升讲话和文章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其三,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人听得进、记得住、说得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特别是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在讲到这里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清代袁枚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引用这首诗,是强调老师们在教育孩子时,眼光不能总是盯着少数学生,而是要多多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没有日光照耀的墙角背阴处,苔藓的春天也不会缺席。一定要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悉心栽培。这是对孩子们多么热情的爱与鼓舞,又是对教师们多么深切的期待。
党员领导干部应主动积累古典诗词常识,提高诗词修养,活学活用经典。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文化自觉的体现、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以诗化人:潜移默化地涵养人格修养
古典诗词对涵养领导干部的人格修养有多方面作用。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触动领导干部时刻心系国家发展、心怀百姓忧乐,强化责任担当,以大局为重去谋划和开展工作。从提升道德品质来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激励领导干部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保持高尚操守。在锤炼意志方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能鼓舞领导干部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定地去克服困难推动事业发展。于滋养人文精神而言,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智慧,能让领导干部内心更加充盈、富有同理心,在做决策、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都喜爱用古典诗词表达情志。毛泽东更是创作了大量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古典诗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重庆谈判期间手书一首《沁园春·雪》,一时九州传诵、震惊天下,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鼓舞人民。如,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强调“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强调“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引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勉励青年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以经典诗词感发生命,培育人格,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与审美理想,接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之薪火并使其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月3日第4版
本期编辑:董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