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宜人之城的文化交响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这是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吟咏安庆的诗句。东晋郭璞游历至安庆时,指称“此地宜城”,安庆由此别称“宜城”。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汇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安徽的“安”也取自“安庆”。
安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留下了孙家城、薛家岗等文化遗址。千百年来,古皖文化、长江文化、禅宗文化、桐城派文化、黄梅戏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5处、“非遗”361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国家级“非遗”8项。古老厚重的文化遗产,正在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一条小巷
读懂谦和礼让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首“让墙诗”的作者便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
据史料记载,张英桐城老家住宅旁有一小块空地,与吴家相邻,吴家建房时欲占用,两家人争执不下,张家人写信告诉了张英,张英看完家书,便提笔批诗一首。张家人收信后心生愧意,让出三尺,吴家人心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遂形成一条“六尺巷”。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桐城六尺巷考察,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六尺巷故事闪耀的智慧光芒,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近年来,桐城市已在基层单位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将六尺巷蕴含的“礼让”精神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六尺巷也是安庆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安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活跃在全市城乡近4000支志愿服务队伍留下无数个温暖瞬间,4400多位“好人”的故事汇聚成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潜山野寨中学广大学子把从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予以亲切勉励。
安庆民间历来崇文重教、文风昌盛,“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基础教育质量享誉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110万安庆子弟通过高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这里走出的“两院”院士累计达到50位之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邦”“院士之乡”。
一部名戏
品味徽风皖韵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1956年,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登上银幕,让黄梅戏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
黄梅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来自民间,唱腔优美流畅,表演质朴细腻,雅俗共赏,怡情悦性,以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的乡土风味和深深的家国情怀感染观众,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最有戏的城市、唱着过的市民”,是对新时代安庆传承弘扬黄梅戏文化的最好诠释。
安庆戏曲土壤肥沃,早在200多年前,高朗亭、程长庚及徽班从这里出发,辗转进京,孕育了国粹京剧。怀宁石牌古镇更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佳话。全市现有专业戏剧剧团11个、民营剧团和民间班社400多家。安庆拥有全国唯一以地方戏曲剧种命名的专业院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及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全国唯一“国字号”黄梅戏专业展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全国唯一黄梅戏地方性法规——《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中国剧协唯一命名的“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特别是倾力打造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已成为“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2024年国庆前后举办的第十届艺术节,近4万人次走进大小剧场观演,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次超3000万。
丰厚的滋养,让黄梅戏名家新人辈出、精品力作涌现,马兰、韩再芬等领军人物家喻户晓,全国黄梅戏领域17位“梅花奖”获得者有10位出生或成长在安庆,全国80%以上黄梅戏剧团团长和骨干由安庆培养。近五年来,全市新创、复排60多部剧目,《邓稼先》《不朽的骄杨》《徽州女人》等优秀剧目的推出,标志着黄梅戏创作正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安庆以黄梅戏为媒,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为载体,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雄奇灵秀的天柱山,碧波荡漾的花亭湖,“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江上蓬莱”小孤山,“中国最美书店”前言后记,二祖禅寺、三祖禅寺,特色精品民宿清溪行馆、遇见·禾川……安庆大地的每一处风景,都在吸引八方游客,笑迎四海宾朋。
一座古城
矢志重塑辉煌
“一座安庆城,半部安徽近代史。”自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筑城,安庆城已走过800余年风雨沧桑。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安庆一直为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走安庆,文化遗存举目皆是,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所大学、第一座城市公园、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在安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战争时期,安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的团组织之一和安徽最早的城市党组织诞生地,皖西工委、皖西区党委诞生于此,更是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展开和渡江战役西线的主战场。
穿过历史的烟云,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新征程上,心怀重振雄风的梦想,重整行装再出发。
为守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安庆精心保护世太史第、太平天国英王府、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安庆谯楼、安庆天主堂等文物,整治修缮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安徽劝业场,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及“二陈”读书处等古建筑,改造提升滨江石化油罐区、集贤关水泥厂等工业遗存,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工业锈带”蝶变为“城市秀场”。
为彰显城市生态宜居特质,安庆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先后建成菱湖、莲湖、康熙河、秦潭湖、石塘湖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同时,实施老旧小区和菜市场改造,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城市的未来取决于挺起产业脊梁,安庆以打造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为己任,实施工业立市强市战略,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抢占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双双迈上千亿级,桐城塑料包装、潜山刷业、太湖功能膜、望江童装、怀宁纸塑、宿松电子元器件、岳西绿色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加速崛起。
诗云:“东有迎江寺,西有大观亭。吾曹不努力,负此江山灵。”安庆将牢记“国之大者”、紧盯“民之关切”,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庆篇章!
(作者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庆市委书记)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5年1月10日第5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