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情况,
近几年大家已然心知肚明,
这种情况的产生,
与中国高考的录取制度密切相关,
准确来说由“平行志愿”这个志愿录取模式导致的。
平行志愿的操作方式,
大家基本都经历过高考,
应该有点印象。
简单来讲,
以福建为例,
福建2024年可以填最多40个学校,
这40个志愿就组成了平行志愿,
而每个志愿学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
所以最多可以选240个专业。
一次性可以填报多个学校,
增加了学生录取理想院校的概率,
这是平行志愿的优势。
但是,
优势一般也伴随着劣势。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
因为在“旧平行志愿”的模式下,
出现了“是否服从调剂”这个选项。
而正是这个选项,
变相造成了“建筑学的新危机”。
为方便大家理解,
我们假设一位高三生,
过一遍平行志愿的流程。
李柯布同学是24年的高考生,
省排名5001名。
李柯布同学第一志愿报名清华大学,
第二志愿报名同济大学,
第三志愿报名中南大学,
第四志愿报名湖南大学。
院校下的6个专业志愿全部填报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
高考平行志愿的录取模式,
大多省份按该省该专业组考生的分数排名,
依次检录考生的志愿。
所以,
志愿系统处理完前5000个同学的志愿后,
就轮到了第5001位次的李柯布同学。
系统在检录李柯布同学志愿时发现,
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已经招满了,
第三志愿中南大学还剩10个招生名额,
李柯布同学就被投档到了中南大学。
这时,志愿系统发现,
李柯布同学勾选了“服从专业调剂”。
若没有勾选这个选项,
志愿系统就会将李柯布同学退档,
李柯布同学到时候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而征集志愿都是一些别人挑剩下的学校和专业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会填“不服从调剂”)
由于勾选了服从调剂,
志愿系统从剩余的10个招生名额里,
以上就是“旧平行志愿”的模拟流程。
10年前的“建筑学”,
大家基本都是放在第一志愿,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今天不一样了,
若建筑学不主动缩招,
或者改变“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
在这里重点提下新高考的6个省级行政区,
浙江、山东、重庆、河北、辽宁和贵州。
他们就改变了“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
采用“新平行志愿”方式录取。
每一个志愿就是“一个院校+一个专业”,
最多可以填报96个志愿。
整个志愿填报过程,
完全遵照考生自己的意愿,
可以说是最好的录取模式。
这可能是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势吧,
但是现在,
中国参与高考的剩余25个省级行政区,
仍是采用“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
这种录取方式的劣势,
这部分被“上帝投中了坏骰子”的学生,
他们就只能活该倒霉吗?
“建筑学”的受害者
也许我们可以称这类同学为——
“建筑学的受害者”,
我们可能需要帮助他们离开。
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全体建筑从业者,
尤其是建筑老师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以前大家是主动选择建筑,
而现在,
却出现了一大批,
被迫学建筑的人,
这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现状。
这一批人,
真的该让他们学建筑吗?
非自愿的情况被“随机”调剂到了建筑学,
一搜网络风评齐刷刷劝退,
TA将带着一个怎样的心情,
进入建筑学的学习?
让一个带着“抵触”情绪的人,
带着“恐惧”心态的人,
去学习一个非典型的理工科,
一个颠覆了“高中标准答案式学习”的学科,
若我们花精力去留住这批人,
我们留住的是什么?
留住的是“建筑学的受害者”,
留住的是未来网络舆论大军的中流砥柱,
留住的是学科风评进一步恶性循环的源头。
所以,
他们本不该留,
至少在对待他们的心态上。
甚至,
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离开。
出于对“建筑学”的初心,
加之对“旧建筑行业”的无奈,
驱使笔者有了下面的判断。
尽可能帮助他们离开,
主动减少从业人数,
加速建筑行业变革,
反而,
是对“建筑学”这个学科的负责。
这批人究竟有多少?
上文笔者推测,
在行业状况急转直下的环境里,
在网络舆论呈现一边倒差评的氛围下,
今年,这批非自愿进入建筑专业的人数,
有可能超过总招生人数的50%。
但这仅仅只是猜测,
多数院校并不会放出具体的调剂名单,
这些原始数据都在各省考试院手中。
所以要拿到全国范围内准确的数据,
是困难的。
但是,
只有真正知道这批人究竟有多少,
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建筑学教育”。
为此,
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
《近几年选建筑类专业的你,是自愿的吗?》
问卷只有几个问题,
很简单,内容如下:
近几年选建筑类专业的你,是自愿的吗?
1、昵称:
2、学校:
3、本科入学年份:
4、专业:
5、是否被调剂:
6、“建筑类专业”是你的第几志愿:
7、录取本校时填的第一志愿是什么:
8、是否已转专业:
* 参与调研请扫描下文二维码。
* 调研数据仅做学科分析使用。
理想情况下,
通过这个问卷,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年建筑学填报的现状,
甚至可以看清近几年的建筑学填报趋势。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调研,
提高调研的准确性、完整性,
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
在大家填写这个问卷的同时,
恳请大家也能把这个问卷推给你身份的人,
你的同年段同学,
你的学长学姐,
你的学弟学妹。
尤其,是23、24年入学的同学。
“《建筑本科课设全流程解析
——以游客中心为例》”
在写课程简介之前,
笔者也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专门在这个节点,
要再去策划这么一套(系列)课?
其实,任何“公益”行为都可能有潜在的商业目的,
比如这个行为本质可以“引流”,
未来可以做“付费转化”,
我们并不想否认这一点。
不过,最开始想到这种方式,
还是有个简单的“初衷”:
什么方式可以让“必要的建筑学学习”,
不那么没有方向?
什么是必要?
对于想离开的人而言,
是为了“转专业”去拼前10%的绩点,
是为了“修双学位”去把8周的设计时间缩短到3周还得保质完成,
是为了“跨考”......
一个经典的学习悖论,
为了离开建筑学还得先“学好”建筑学。
所以我们想策划这么一系列课,
除了帮助“想离开”的人,
也能帮助“想留下”的人。
也只有这种形式能做到了。
以下是初步的课程介绍,
《建筑本科课设全流程解析——以游客中心为例》
“这套公益课程,将从头到尾完整拆解一个大二课设的全流程:从任务书阅读到概念设计,从平立剖思路到建模逻辑,从效果图表达技巧到排版构图心得。
分“起手篇”、“设计篇”、“表达篇”3个章节详细分析如何高效处理一份课设作业,帮助大家更有思路、更高效率地应对大学课设。”
① 起手篇:
1.不慌不忙,读任务:开始时,仔细阅读和理解任务要求,确保方向明确;
2.头脑风暴,卷点子: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尽可能多的创意,并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想法;
3.见好就收,Less is More:掌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懂得适时收敛创意。
② 设计篇:
4.基础资料,整理好:整理好项目的基础资料,为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5.灵感Board,需理解:制作灵感板,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设计逻辑;
6.平面剖面,同时想:在设计中,同时考虑平面和剖面的关系,以确保空间的完整性。
③ 表达篇:
7.分级建模,效率高:掌握分级建模的技巧,提高设计效率;
8.排版构图,需先行:在表达设计时,优先考虑排版和构图,使设计表达更具冲击力;
9.极致建模,要精致:追求精致的建模效果,确保最终呈现的作品达到极致/高效。
以下为完整高清图纸预览。
参与调研
* 参与调研请扫描二维码后回复“问卷”
* 调研数据仅做学科分析使用
👆《建筑本科课设全流程解析——大三博物馆设计》
离开“建筑学”
感谢大家的参与。
当我们找到这批人之后,
除了课程以外,我们还将策划一系列内容,
去讨论如何帮助他们离开“建筑学”。
如何离开?
主要有3种途径:
① 开头便走:转专业;
② 中间奔走:跨考升学(跨考考研、双学位考研、跨考留学等);
③ 结尾再走:创业、转行、考公等。
文章篇幅有限,
继续延展有些分散主题。
本篇推文我们先尝试去找到这批人,
下次我们再来详细讨论:
① 《全国各建筑院校转专业指南》
② 《大一专业课高分/高效率指南》
③ 《建筑学本科各年级专业课设解析讲座策划》
......
届时可能还需要大家的帮助,
去帮我们找到合适的分享者。
(老八校23年转专业成功的同学,
有看到可以先联系我们,
分享经验有个小红包。)
最后,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
虽然屏幕前的你,
可能也已经在考虑是否转行,
可能已用不上这些资源。
但是,基于朴素的情感,
我想你应该也不愿意有更多,
不适合建筑学的人,
陷入建筑学学习的“泥潭”。
如上文所述,
虽然最初策划的这系列课程,
还是在讲建筑学的课。
但是,这系列课的目的,
如何才能降低建筑学学习的难度,
甚至提升完成课设的效率。
这些内容,
而在想远离建筑学的学生手里,
更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
节约在建筑学上花的时间。
所以,
请暂时加入我们。
帮我们一起找到这批人,
尽可能帮助他们离开。
建筑学需要自救,
不过,
我们别把无辜者拉下水。
**********
加入调研
*①扫码上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柯布西猫”回复“问卷”即可获取“问卷链接”和领取这份“调研奖励”(课程9月20号左右上线);
*②定向推荐本篇推文给周边同学或者将本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等公开渠道的同学,完成推荐后私聊“柯布西猫”回复:“住宅”或者“博物馆”(不用发截图,全凭自觉,相互信任),即可再免费获得一套新课:《大一住宅课设全流程解析》或《大三博物馆课设全流程解析》(这两套课程还在教研中,上线时间待定,等通知,先领取课程权限)。
微博:建筑学院-Arch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