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欣
青岛农业大学
爱好:电影、文学、摄影、绘画、电子设备、旅行
01
梦的开始——THe Sims 系列
从小就是游戏迷的我幻想过成为一名天文学家或者科学家,却从没想过真正选择的领域却是因为这款游戏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最早接触到The Sims是在大型单机游戏平台上,当时小学初中的年龄还没有游戏的版权意识,有的只是被这种高自由度建模并且使小人可以自由生活在广阔天地的震撼。
The Sims 系列游戏封面
从Sims2开始,游戏的建筑功能越来越全面,抛开生活模式,我总是能沉浸在建房子的快乐中,看着自己一点一滴付出心血倾注内心奇思妙想的建筑物逐渐成型,在游戏中的小人住进房子的一瞬间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仿佛我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铸就了一座座精彩绝伦的建筑一般。
The Sims 4 建造模式展示图
于是梦想的种子顷刻发芽,在此之前从未了解过建筑学的我励志要成为一名建筑师,让住户幸福地住在我设计的房子里面。
Sims4 生活模式
尽管从未跟别人主动提起过,但是建筑学在我心中就是仰望的存在。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想要学建筑?”,我都会笃定地回答:“因为喜欢呀。”
Sims4 餐厅课设建模
因为热爱
我是一个随性的人,不喜欢面对一些绞尽脑汁的麻烦事,所以如果有什么事情是我一直在做的,那基本就只是因为喜欢罢了——因为喜欢是本能,不需要计较得失,循着本能是一件轻松又简单的事。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大多数爱好也都是低能耗的,比如阅读、电影、绘画、摄影之类的这些一个人就可以充实起来的事。而建筑学可以与这些兼容。
小印帆活动抄绘
最爱下雨天却又总是抓不住氛围的我,终于在去年夏天的一场雨后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
人物写实画像
几张日常记录的照片
某次在画室通宵后看到的清晨光景
保持好奇
即便是出于“游戏中的建筑学”萌生的热爱而毅然决然在高考志愿“专业“一栏填下了“建筑学”,但 “建筑学”的真实面目对当时的我来说却陌生至极,于是在我确定被志愿录取后的那个暑假,我开始上网提前了解建筑学,尽管当时只是了解到了授课方式这些皮毛,却也让我由衷的感到兴奋——没有什么比学习和兴趣重合更让人开心的事了。
关于手绘
于是高三毕业后的假期里我就提前买了手绘书,跟着书上的教学练习线条,那个时候的我无限憧憬着未来有趣的大学生活,心里发自内心地幸福。
大二暑假的手绘图
关于水彩水粉
尽管是从未尝试过的画具,但是接触到新的画笔工具和艳丽纯净的颜料,内心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想去画上几笔。新掌握的绘画工具当然要拿来表现练习一番啦
水粉静物
水彩画
水粉写生
其他手工作业
除了后期各种做图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最初动手将想法通过材料一点点落实成型的过程也很有趣。
立体构成
保持好奇学建筑还可以去旅游?!
也太幸福了吧!
关于长岛的写生
第一个实习的目的地是烟台长岛,即便带着各种学业任务但是游玩的乐趣丝毫不减。
长岛摄影
我们的住宿基地在北长岛。比起南长岛,北岛有更多的原生态地域建筑,大多是成村落聚集的瓦屋;除此之外还有邻近的港口和停靠的中小型渔船,因为长年累月的使用有的船身已经锈迹斑斑,甚至几艘已然报废停靠在小码头:这些带有年代感的写生对象为我们提供了可观察的真实素材。
室友在海边抓的小螃蟹
回想起当时画左边这幅画的时间段刚好是午后两点左右,五月的阳光变得炙热。夏天被阳光直晒实在是件痛苦事,加之出门没带遮阳帽,当光线从侧面打过来直射在纸面上时直觉得明晃晃刺眼。因为附近没有足够高的建筑物可以挡住那段炽热的阳光,也不能消减侧脸的灼烧感,所以在画这幅图的时候属实煎熬,只想赶紧画完(笑
右边这张则是与第一张图截然相反的经历:海岛上没有了曝晒阳光,刺骨的海风就独占鳌头。回看这张照片应该是阴天,我也想不通为什么选在了一个小巷口,而事实表明我当时俨然把中学地理的部分知识归还给了老师。于是我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毅然停下因寒冷而打颤的手中的笔,结束了我往返基地拿了两件外套才能在海风侵袭下留存住体温继续写生的一下午。
写生的两个地点
疫情后的实地调研
后来疫情爆发,外出实习地点就转为在青岛本地了,不再有长时间的在外留宿,而是每天按时往返学校和实习的地点。
五月的风和青岛市博物馆
其中最难忘的的地点就是青岛市博物馆、崂山太清宫和小麦岛了。太清宫在崂山上,山路并不宽,每当大巴绕路转弯的时候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山崖下海面的景色,直觉壮阔震撼。
太清宫部分照片
小麦岛的调研是一次课设实地调研,内容就是重新规划岛屿功能,吸引更多游客。当这次课设结束的时候看着自己做好的作业,总会不自觉幻想仿佛小麦岛已经重开发并且将我设计的内容成功落地一样,一位建筑师对于自己落地项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见一斑。
小麦岛课设规划截图
实地调研的手绘
忠于浪漫
建筑学当真是门十分浪漫的学科,各种数字尺度的理性与人文象征的感性交织,深邃奥妙的科学和动人心弦的艺术碰撞,谱写出的恢弘乐曲足以让人立足感叹。我震惊于建筑学涵盖学科范围的广泛,也触动于每一种学目知识的细腻运用,大到天文学的研究,小至色彩细节的阐述,建筑学本身实在是充满无尽的魅力。好奇心驱动了解地越多,对于建筑学的敬佩就越深,热爱就又增添了几许。
热爱与生活结合的样子,就是浪漫本身。
建筑学教会了我很多,我学会了使用新的绘画工具,也知晓了空间的尺度;明白了建筑意象的表达也清晰了人文和地域的重要性,留意建筑材料已经成为日常习惯;懂得了建筑与环境从来不是对立,于是我也会用全新的视角观察环境;哪怕是电影也会获得全新的观看视角:不管是《我的舅舅》里面的住宅风格,还是《盗梦空间》里梦境空间扭曲的可能性,又或者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韦式美学“——经典艳丽的配色和框景、对称构图,都能让我获得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我的舅舅》场景人物行走路径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氏美学分享
反思考研:对消极完美主义说“不”
关于那只“拦路虎
回顾考研的一整年,总结来说就是我严重内耗的一年。
我是一个消极完美主义者,做每件事情之前都会给结果一个极高的期望,随之而来的是无形产生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正是形成了一个抉择的岔路口。有的人面对压力,会选择转为动力;而我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经验性回避。如果说有什么帮助了这种消极完美主义在考研的路上为虎作伥,那一定就是”拖延“了——是的,消极完美主义和拖延症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强大又极具破坏力的闭环,像拦路虎一样挡在了我的面前,可当时的我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于是就陷入了无止境的自我苛责内耗之中。
原本计划整年都在学校备考的我,在去年九月份因为身体原因回家备考了一段时间。从九月初到十月中,这一个半月是我考研期间内耗最严重的时间段,没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效率很低,于是”时间“就成了我内耗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段时间也是我彻底屈服于”拦路虎“的转折点。返校后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差:内心极高的期望,永远不能按时完成的学习计划和慢慢逼近的考研日期,都在告诉我因为在家浪费太多时间,剩下的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不断自我苛责,学习效率直线下滑,最终几乎自暴自弃。
“抓不住”的时间
可事实上真的来不及吗?当我考完后,终于可以跳出那个让我痛苦的闭环去回顾备考期间的学习时长记录,我发现反倒是返校后十月份的后半个月恰恰是我最后两个月学习效率最高的半个月。但因为后期极度内耗,无法有效抓住时间,而当时深陷自责的我根本无力跳出闭环,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进度。
我经历的这些就是这只”拦路虎“的招数:消极完美主义→压力→逃避→拖延→压力→逃避→极度内耗自我苛责→自信心降低→自暴自弃
总会有解决办法
幸运的是随着问题的察觉,解决方法也随之浮出水面:摆脱消极完美主义和内耗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行动”并且“接纳不完美”。明白逃避和自责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痛苦。过度自我苛责会导致拖延,从而止步不前;而接纳不完美的“最大努力”则会无限逼近那个“完美”的结果。
最后结合去年一年备考的经历,我也总结了几点反思和经验,希望对准备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1.不要大段时间的单一化布置任务:比如上午只学外建史或者一天只学英语:大脑会因为枯燥感失去学习的动力,产生倦怠感
2.重学习的收货,而非学习的工具
3.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攀比他人的进度,更不要盲目效仿他人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4.心里迷茫的时候就去跟信任的人倾诉吧,朋友也好父母也好——只要是你确信可以推你一把的人就好——如果不能自救,那就试着向他们寻求帮助吧
5.背诵科目的大框架很重要
6.及时复盘,及时调整
7.最最最重要的是,接纳不完美,停止自我苛责,投入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
考研当天的考场外
网站:www.archcolle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