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世界 01」 | 土木到建筑,天大到宾大,来自SOM的95后女建筑师:刘羽纶

文化   2024-11-07 20:02   福建  

采访、编辑 / Archcollege

受访者 / 刘羽纶 | Yulun LIU

转载请联系授权 / 微信ID:jzxy-dog




建筑学在世界各地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蕴含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与历史意义,也带来了不同的实践机会。专栏《建世界 | Chinese Architect in the World》将关注中国建筑师在全球各地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促进信息的同时激发新的思考。」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 编辑部

本期专访的主人公刘羽纶,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Weitzman 设计学院,现就职于SOM 芝加哥办公室



刘羽纶 | Yulun LIU

2014-2019: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硕士

2019-2022: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Weitzman 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

2022-至今:SOM 芝加哥办公室建筑师


获奖经历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Buildner,2023年):第一名
Visualization Award:第三名


#采访目录


01.教育及研究背景

02.工作内容及挑战

03.建筑竞赛

04.展望未来

05.作品集






Section 1

教育及研究背景


Q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教育背景?


Yulun:到的教育横跨“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两个领域,拥有理论基础和多学科交叉的能力。2019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Weitzman 设计学院,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并于2022年毕业。在此之前,在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这种双重学术背景为我提供了独特的跨学科视角,让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从建筑美学和功能角度思考问题,还能深入结构性能、材料选择等技术层面。这种综合能力使我能够在项目中,将建筑美学与技术有机结合,尤其是在复杂的设计和建造中,提供更为全面的设计方案。

▲ Tensegrity Model, 2022, Yulun Liu




Q2:您的背景颇具特色,拥有结构工程和建筑设计两个专业的双硕士学位。您能否介绍一下在这两个专业中所接受的不同教育以及各自的研究方向吗?



Yulun: 确实,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结构工程和建筑设计这两个领域,每个专业都给予了我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在结构工程方面,我更多地接触到的是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特别是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和材料科学。在天津大学攻读结构工程硕士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结构的受力机制,比如粘结锚栓和后装钢筋的抗剪行为。我也有幸通过科研项目深入实践,并在建筑结构方向的期刊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 Shear analysis for adhesive anchor,

2019, Yulun Liu


建筑设计方面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创造力的发挥、空间规划和设计表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期间,主要学习如何将建筑的美学与功能相结合,同时注重用户体验和空间感知。


通过在Masoud Akbarzadeh教授的多面体结构实验室(Polyhedral Structural Laboratory,PSL)担任研究助理,我参与了基于几何结构生成的研究工作,运用Python和Grasshopper等工具生成复杂的结构形态,并将其应用于木质结构的材料化设计。


▲ Topological Research, 2021, Yulun Liu

通过这些研究,我不仅加深了对结构和设计之间关系的理解,还在顶级会议ACADIA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展示了我在计算设计和结构创新方面的探索。


这些学习和研究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加深了我对建筑本质的理解。能够从设计角度思考建筑形式,同时兼顾技术与结构的可行性、美学以及用户需求,不断探索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推动项目从概念走向现实。


▲ Kerf bending research published at ACADIA,
2021, Yulun Liu




Section 2

工作内容及挑战



Q3:您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Yulun:目前,我在SOM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芝加哥办公室担任建筑设计师。因为SOM的跨学科背景非常契合我,因此才选择加入并进一步拓展我在建筑与结构工程领域的知识与实践。


SOM是全球最顶尖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公司之一,结构工程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其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设计让公司在全球建筑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代表作品包括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迪拜的哈利法塔(世界最高建筑)。


▲ Burj Khalifa, Dubai, 2010, SOMT

作为一名美国注册建筑师,并且持有 LEED AP BD+C 的认证,使我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将绿色建筑标准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目前我主要负责大规模项目的设计和协调工作。在工作中参与了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具有挑战性的设计任务和技术复杂的实施阶段。工作状态可以说是设计与技术并重,一方面负责建筑设计方案的开发和优化,另一方面密切配合结构和其他技术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此外,通过持续参与学术研究工作,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融入设计中,比如3D打印和Bio-block展览设计等。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注重与各方的紧密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从概念到实施都能达到高标准。这些经历让我能够充分发挥我的多学科背景优势,在复杂的设计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


▲ SOM Chicago Office




Q4:您目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正在进行的建筑项目?



Yulun:我参与的主要项目之一是芝加哥O'Hare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负责日常设计的开发。作为项目建筑师在建筑和结构团队之间进行协调。同时需要参与与客户的会议准备,确保关键设计环节能够顺利推进。


▲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cago, 2024, SOM

Yulun:

参与了OHare机场“树形立柱”(Tree Column)的设计工作,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树形立柱的设计要求精确表达结构之美,其树枝状分叉需承载大跨度的屋顶结构,并与天花板设计无缝连接。这不仅要保证其功能性,还要充分展示结构的美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和结构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树形立柱的造型与承重功能达到最佳平衡。同时也参与了天花板的设计,以突出树状结构顶部的优雅与整体空间的和谐相接,使得立柱与天花板的交接处自然流畅,成为整个建筑空间的亮点。


▲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cago, 2024, SOM

目前我主要专注于外立面系统(enclosure)的设计与开发,这涉及大量跨学科团队的协作,尤其是在建筑设计和结构技术的整合上。如何在严格的时间和预算限制内,协调不同专业团队的工作,确保外立面既符合美学要求,又能实现高效的结构性能,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


除了常规的建筑设计工作,我还参与了关于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项目,和生物砖块(bio-block)相关带研究性质的展亭设计。能推动这些材料研究类型的项目的发展得益于我之前的研究背景,帮助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环保的方向迈进。


▲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cago, 2024, SOM




Q5:根据您的介绍,虽然您主要从事常规建筑设计工作,但公司同时也为您提供了从事研究相关课题的机会。


那么,作为一名研究者,您认为自己具备哪些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又是如何为美国建筑行业带来创新与变革的?



Yulun:在天津大学做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植筋、化学锚栓抗剪机理研究。研究成果为在国内土木建筑相关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确保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此外,通过优化这些材料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施工效率。研究的深入还推动了施工方法的创新。


而在UPenn做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提出的新型木质空间框架系统,简化了复杂结构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克服了传统空间框架在节点和构件独特性上的挑战。其次,结合多面体图形静力学(PGS)确保了结构的平面性,从而增强稳定性和美观性,灵活的连接设计则提高了整体性能。该系统在大规模空间结构中的应用潜力,为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Kerf bending research published at ACADIA,

2021, Yulun Liu


目前在SOM工作做的3D打印和生物砖块(bio-block)相关研究在减排和节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3D打印技术能够通过精确控制材料使用,减少建筑废料和能量消耗,可以将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提高至90% 。据估算,3D打印混凝土能够将碳排放减少约60%。在美国,混凝土生产占全球人为碳排放的8%,因此这一技术对美国的碳减排和环保事业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


其次,生物砖块的应用(bio-block)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可降低30%至50% 。能够比传统混凝土块减少每立方米一吨的碳排放,并预计全球范围内可减少8%的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利用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减少建筑行业的环境影响。


▲ Bio-Block 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 2023, SOM

结合这些研究,我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在学校积累的研究经验。即使在工作后,我依然热衷于推动建筑行业前沿科技的发展,为行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3D Printed house, 2023, Peri/Cive/COBOD




Section 3

建筑竞赛



Q6:除了研究与工作经历,您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国际建筑竞赛,并获得了不少奖项。您参加这些国际竞赛的初衷和动力是什么?您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是否对您在竞赛中的成功起到了帮助?


Yulun:参与国际建筑竞赛为我提供了一个不受常规项目限制的平台,使我能够在设计中大胆创新,探索前沿的建筑理念与技术。在这些竞赛中,我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交流,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让我不断拓宽视野并提高设计能力。


在所有获奖的比赛中,获得“Virtual Home”竞赛的第一名和“Visualization Award”竞赛的第三名的挑战较大。这些竞赛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参与者来自全球,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对我来说也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一些竞赛中借助了AI技术来辅助设计,通过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生成优化,使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这不仅帮助我突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也展现了我对新兴科技发展趋势的敏感度。


▲ First Prize,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
Buildner, 2023, Yulun Liu

▲ First Prize,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
Buildner, 2023, Yulun Liu


AI等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行业的工作方式。而我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它们的潜力,推动设计的进步。运用AI能够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在设计创新方面走在前沿。这不仅让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使我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建筑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First Prize,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
Buildner, 2023, Yulun Liu




Q7: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什么挑战或困难?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Yulun:首先,要保持设计要求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参加竞赛喜欢做一些非常规的建筑。这就需要始终保持积极好学的态度,并持续关注建筑前沿科技的发展。我通过参与行业讲座、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以及与同领域的专家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让我在竞赛中获得了灵感,也帮助我在遇到难题时找到了解决方案。


▲ First Prize,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
Buildner, 2023, Yulun Liu

使用AI参加竞赛也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尝试,对新技术发展的敏感性,也让我在设计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因此,这种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成为了我克服困难的重要法宝。


▲ First Prize, Virtual Home Competition,
Buildner, 2023, Yulun Liu




Section 4

展望未来



Q8:您不仅负责企业中的建筑项目,还参与公司的研究项目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建筑竞赛。基于您丰富的经历,您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和努力?您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计划或展望?



Yulun:为了在建筑项目、研究课题和国际建筑竞赛中取得成绩。首先,需要努力平衡多重角色,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同时,参与团队讨论,获取不同视角和反馈,这对我的设计和研究工作非常有帮助。


还需要保持对新技术和行业动态的敏感,定期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培训,比如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每年夏季会举办会议,涵盖设计、技术创新、可持续建筑、城市规划等多个主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不同的研究项目,加深了我对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的理解,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望未来,希望在建筑设计与研究的交叉领域继续发展,进一步探索可持续设计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计划申请更多的研究机会,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以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变革。此外,我希望继续参与国际建筑竞赛,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也是一种展示创新思维的平台。通过这些努力,期待在未来为建筑行业带来更有意义的贡献。




Section 5

作品集


Yulun: 与许多其他地区相似,费城正遭受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困扰。位于Spring Garden街的Callowhill区域,集结了艺术氛围与废弃工业用地,项目“丘陵”(Hilling)旨在为这里注入一片因地制宜的自然景观,以带来身心的放松与慰藉。该项目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了一个人工自然空间,结合生态艺术疗法,专门用于心理康复项目。


生态艺术疗法是一种创新的心理健康疗愈方式,鼓励人们在观察和体验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艺术创作找到治愈的力量。项目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包括AI图像识别和Style GAN生成等手段,打造出一种全新形式的自然空间,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减压与康复的心灵港湾。



Yulun: 这些形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将这片废弃的土地转化为一个新的多元空间,包括艺术工作坊、画廊和教室等功能场所。


项目在自然与建筑之间的模糊定位,使其独具特色。作为自然,它是可探索、可征服的;而作为建筑,空间则为访客呈现出神秘的自然景观,让他们在其中静思、放松,获得身心的疗愈。


Yulun: 费城的Fairmount公园拥有超过2000英亩的起伏丘陵、宁静的步道、迷人的水岸和葱郁的林地,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其将景观视为静态的“事物本身”,更应将其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反映出在这一物理环境中持续存在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让公园被视为一个“为我们而存在的事物”。


本项目的灵感最初来源于韩国传统浴室,传统浴室通常设有一个中央聚集空间,周围环绕着多个功能各异的小房间。



Yulun: 将中央聚集空间的理念融入传统设计思维,自然场地成为最外层,紧邻建筑,而浴室则是最内层。设想使用一把隐喻的剪刀,将自然、建筑与浴室的元素进行切分与展开。


通过这种方式,原有的中庭被重新构想为一种新景观,而原本的景观则转变为一个新的建筑中庭。意在保留中央墙上的折痕特征,这正是折叠过程的结果。





**********
- 受访者:刘羽纶 | Yulun -
- 编辑:
Archcollege -
网站:www.archcollege.com
微博:建筑学院-Archcollege
商务对接微信:jzxy-yz

建筑学园
致力做建筑师的摇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