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头、法海寺:历史上曾经是秦安县辖地

文摘   文化   2024-08-05 16:28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黑石头、法海寺:历史上曾经是秦安县辖地


黑石头、法海寺位于通渭、秦安、甘谷三县交界之处,今属通渭县襄南镇,历史上曾经是秦安县辖地。

北黑石头

据清道光《秦安县志•建置》记载,道光年间,秦安县设8镇,碧玉镇领43庄,白鹤镇(原名黑石头)为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石头、法海寺划归通渭县管辖。

关于黑石头村名的来由,作家杨显惠在《定西孤儿院纪事》一书中写道:

黑石头是个很出名的村子。听老辈子的人说,一天夜里,随着呼隆隆的一声巨响,天上飞来两块神石落在村前的牛谷河边上。这两块石头一瘦一胖一高一矮,黑黝黝像铁疙瘩一样杵在地上。十里八乡的人余们跑着来看,谁都不相信石头会飞。但时间不长,石头又飞了一次。一个妇女晚上收工回家,在牛谷河洗完了脚,把裹脚布晾在石头上没拿,她想第二天下地时再裹脚,不料去找的时候石头不见了。全村人惊了,到处去找,发现两块石头都杵在村后种谷子的坡地里。这下人们才相信了,这是一对神石。

清乾隆年间,有一天,天空中飞来两只白鹤,绕村盘旋。村民们认定是吉兆,于是欣喜之余,改黑石头村为白鹤镇。白鹤镇和黑石头村,一雅一俗,一灵动一质朴,两相对照倒是颇有趣味。

村东面隔着牛谷河(流入甘谷境称散渡河,入渭河)的坡地上,有两块南北相距十米左右的黑石头,如两只老虎雄卧于山麓两侧,中间相隔十数米距离。南瘦高,北胖矮,高的有一人高,环一圈三四米,矮的一米高。

南黑石头

据《黑石头村志》记载,1976年,国家地质队在此地进行地质地貌普查,地质队员饶有兴趣的对黑石头作了考究,结果表明是远古时天上落下的陨石。

传说,两块黑石头原来在村中央,后来移到山坡上。这正好说明历史上这一带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地貌变迁。

从黑石头村沿牛谷洒向东三四公里,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寺,就是法海寺,相传始建于唐代,毁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地震,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峻工,历时十余年。

法海寺有巨柏一株,古木参天,高过庙宇飞檐翘角,树干苍劲,向着天空生长。还有数棵松树撑起遍地浓荫,古寺顿觉清凉。

寺内有石碑一通,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立,上刻《法海寺重修大殿塑佛记序》,有“邑北旧有法海寺”之语,此“邑”即指秦安县。为保存资料,兹录碑文如下:

邑北旧有法海寺,地势巍峨,树木森郁,诚历代之圣梵宝刹,一方之名胜也。据传创建于大唐,或曰建自有元,然皆无可考。而附近居民祈祥恒于愆,顶礼恒于斯,肃冠裳而奉香火者,盖数百年之时矣。

自康熙戊戌,地震山崩,覆压无踪,岂我佛地之无灵欤?故抑欲去旧以易新址耶?于是人心惶惶,势如迷津,佥议重建。

艰于赀斧,邑名士高成沧等设立善会,王师文等奋力,募化四方,自雍正壬子年动工,乾隆癸亥落成。殿宇辉煌,俨然鹫岭之别境也。金身焕然,犹如现身之说法也。前后围墙亦皆加固,以成创阴阳高下,靡不按旧作,新窥之人心,犹多略而少,详比之当年,实无减而有增,慧灯常照,犹如万年之福台,法云广布,堪为一隅之宝筏。

功既竣,王师文复念主持者艰于养善,于丁卯年遂觅资买地,为寺院之基址,寺院外周围皆为主持之公地。事方成,复召其子、生员王翼曰:“善不可以独为也。予修寺买地,不过一时之借贷,岂可贪为己功!”遂出其券,以与众共议。于是众等各输微资,永遣千秋,慈航普渡,此之谓矣。寺名法海,有由来也。

会僧人照秀,不惮咸动,辛劳敬陈始末哉。立石以垂不朽,而求叙于予。予曰:“是诚不可以不纪其事,并不可以不纪其人也。”乃不避其词之陋,而为之序。

成纪广林
甘肃秦安档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