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秦安知县牛运震:一代廉吏(下)
文摘
2024-11-07 20:06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清乾隆秦安知县牛运震:一代廉吏(下)
勤政廉洁。牛运震在与友人书信往来中谈到为官三字诀:“俭”、“简”、“检”。他在《寄董阿兄书》中阐述道:
……俭者,用俭养廉,所谓‘以约失之者鲜’,此不亏空、不贪婪之本也。仆愿与秦安百姓分衣食甘苦。简者,不拘官体,不听吏例,不信俗讳,不任已见。当无日不与百姓相见,差与之齐而讯其苦,但求一切便民而已。虽驱世嗤我以黄老,吾亦甘心矣。检者,天有理,人有情,吏部有处分,上司有限期,胥役有奸弊。得一钱乙诸简,施一杖榜诸册。今日去官,吾仓库不畏下任;明日还乡,吾心迹可告朋友……他认为大凡能做到此三字者,即为好官,因为俭而不贪能行善政,简而不繁方不扰民,检而不纵可控制自己的言行。
乾隆六年(1741年),牛运震兼署徽县知县。乾隆八年(1743年)又摄两当县令。徽县距秦安400里,两当距徽县又200里。为了方便听断三县之事,牛运震在距离三县适中的大门镇(今属秦州区)设立办公点,曾作诗曰:乾隆六年(1741年)在徽县溧亭川修建杜工部祠,次年又创建吴将军庙。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有虎夜扰徽县县城,牛运震听说后,从秦安赶往徽县,悬金招募猎人,两天内捕杀3只领头虎,后又捕得26只,虎患稍息。乾隆八年(1743年)牛运震卸徽县事,徽县吏民饯送流连,至日暮才离行,返回秦安途中,遇虎当道,随行的人吓得双腿战栗。牛运震毫无所惧,大声呵叱,老虎就沿着河岸慢慢远去了,县民特意绘制“驯虎图”。乾隆十年(1745年)六月,牛运震迁调平番县(今永登县)。秦安有万余人筹集了一些钱财,带着洒肉为他送行,有人泪如雨下,有人攀送三四百里。到平番后,每逢年节和牛运震的生日,秦安人还前往平番看望。平番为军事要冲,其地屯扎军队三千余人,牛运震积极协调民族关系,使军民和谐相处,在军民之中很有威信。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番县五道岘受灾饥馑,牛运震带头捐粟二百石赈之。当地居民非常感激,每人捐出一文钱,做了件“万民衣”,并把剩余的钱兑成银子,赠献给他,以示谢意。牛运震再三推辞不下,只得收受了万民衣,退还了银钱。值固原兵变,提督和巡抚火速传信给牛运震问退敌方策,牛运震出奇计平乱,事后妥善处理并请释放无辜人员,其才能得到上司的肯定。但是他的政治才能为某些字官员所嫉妒,在考核官员政绩时,有人向朝廷举报他接受万民衣之事,因而被罢官。平番士民攀辕垂涕,将要向上申诉挽留,被牛运震坚决制止。罢官后,因贫困无法归里,应上级官员之聘而主讲皋兰书院。
乾隆十五年(1750年),牛运震将要返回山东故里的消息传到秦安后,秦安士民于五月到兰州请牛运震绕道秦安。六月,秦安门生路植楟、张椲等18人迎至巩昌(今陇西县),胡釴、张榕等及商民迎至宁远县(今武山县)。到秦安后,蔡家园、蔡日旸以及全县绅士设宴款待,流连五天才离开。知县蒋允焄同绅士商民饯送,许多人还千里相送至陕西灞桥而返。牛运震作《留别秦安士民》七律十首,表达了对秦安士民的依依不舍之情。牛运震回归故里之后,闭门著书,常常与乡中诸先生讲论文义,搜考金石。曾主讲晋阳、河东两书院,名士多出其门。平生著书十余种,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等各个方面,计约百余万字。按成书时间排列计有:《读史纠缪》十五卷,《孟子论文》七卷,《尚书评注》若干卷,《论语随笔》二十卷,《史记评注》十二卷,《诗志》八卷,《春秋传》十二卷,《周易解》九卷,《空山堂文集》十二卷,《空山堂诗集》六卷;另外有同关西人褚峻合著的《金石经眼录》和《金石图》共四册,不分卷。其中《周易解》、《春秋传》、《金石经眼录》、《金石图》四种被收入《四库全书》。牛运震诗文深邃,文丰意约,富有哲理。毛泽东读牛运震《游五姓湖记》时批注:
读《游五姓湖记》,则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吾人读其文,恍惚与之交矣。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当识得其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牛运震去世,门人私谥曰“文定”。四月,讣告至秦安,秦安人于城东设坛为位,招魂致祭,不期而会者千余人,东向哭送,声闻数里。祭毕,派遣专人带着诔词去兖州吊孝。乾隆四十年(1775年),朝廷因有些官员沽名钓誉,下令将所有的德政碑、去思碑销毁,秦安士民全力以赴保护,说:碑得以保全。此时距离牛运震离开秦安已30年,可见他的恩泽已深深地植入到秦安百姓的心中。今县内存留有关牛运震的碑三通:凤山《牛真谷先生讲学处》、陇城镇《邑侯牛老爷德政碑》、安伏镇《邑侯瑕邱牛老父母决河碑记》。牛运震去世后,入祀滋阳县乡贤祠。宣统二年(1910年),秦安举人巨国桂改刘公祠为邑侯祠,书牛真谷(牛运震)、严淡庐(严长宦)两位已故知县的神牌,与刘至顺并祀。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巨国柱具文呈请,将牛运震入祀“名宦祠”,适值辛亥革命,未果。(完)